南、匈、羅、捷戰役,蘇聯衛國戰爭中,蘇軍於1944年向德軍連續發起十次大反攻中的第九次戰役。
基本介紹
- 名稱:南、匈、羅、捷戰役
- 地點:南斯拉夫、匈牙利、羅馬尼亞北部、捷克斯洛伐克東部
南、匈、羅、捷戰役,蘇聯衛國戰爭中,蘇軍於1944年向德軍連續發起十次大反攻中的第九次戰役。
南、匈、羅、捷戰役,蘇聯衛國戰爭中,蘇軍於1944年向德軍連續發起十次大反攻中的第九次戰役。戰役在南斯拉夫、匈牙利、羅馬尼亞北部和捷克斯洛伐克東部地區進行。蘇烏克蘭第4方面軍配置在喀爾巴阡山地域,該處德軍是“A”集團軍群...
於是漢武帝以其巨人的手臂,揭開了大規模戰 爭的帷幕.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前朝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作戰,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匈奴威脅,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反擊 河南之戰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騎兵進犯上谷(今河北懷來東 南)、漁陽(今...
經蘇軍總參謀部1987 年審定,列為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的51個戰略性戰役之一。事件背景 東喀爾巴阡戰役後,“海因里希”集群沿著翁達瓦河和原捷匈邊界與蘇軍烏克蘭第四方面軍對峙,近兩個月的拉鋸戰已經讓蘇德雙方疲憊不堪,冬季的來臨使得斯洛伐克方向暫時平靜了下來。德軍為對付跡象已經非常明顯的蘇軍對波蘭的大規模進攻,...
漢匈百年戰爭又稱漢匈戰爭,是指西漢初年,對匈奴的一系列戰役,前後歷經130餘年。過程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從漢高祖七年(前200年)至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這一階段採取了妥協的和親政策。漢文帝時,“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然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惡煩苦百姓”。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從漢武帝元光...
鮮卑南匈奴曼柏之戰,延光二年(123)冬,遼西鮮卑其至鞬將萬餘騎入塞後分為數道,攻南匈奴日逐王於曼柏(今內蒙達拉特旗東南)。日逐王戰死,部眾被其至鞬殺者1000餘。鮮卑南匈奴曼柏之戰,延光二年(123)冬,遼西鮮卑其至鞬將萬餘騎入塞後分為數道,攻南匈奴日逐王於曼柏(今內蒙達拉特旗東南)。日逐王...
盧切內茨戰役,匈牙利與捷克爭奪斯洛伐克的戰鬥。波蘭國王弗拉迪·斯拉夫三世登上匈牙利王位後,同布蘭迪沙為首的胡斯派為爭奪斯洛伐克,進行激烈鬥爭,但沒能阻止胡斯派控制斯洛伐克。1444年,弗拉迪·斯拉夫在與土耳其人作戰時陣亡。匈牙利大將匈雅提趁機宣布,自己是斯洛伐克總監。胡斯派軍隊在布蘭迪沙指揮下,多次襲擊...
南匈奴擊鮮卑之役 南匈奴擊鮮卑之役,永建元年(126)八月南匈奴攻擊鮮卑的戰役。南匈奴擊鮮卑之役,永建元年(126)八月,遼西鮮卑其至鞬侵寇代郡(今山西陽高),太守李超戰死。次年正月,使匈奴中郎將張國遣從事率南匈奴步騎萬餘,出塞擊其至鞬,大破之,獲其輜重車2000餘輛。
在布達佩斯西南,沿巴拉頓湖、韋倫采湖一線,直到瓦茨附近的多瑙河彎曲部,再沿捷匈邊境,構築了一條防禦地帶,即所謂“馬爾加里塔防線”。布達佩斯戰役開始前,德軍在布達佩斯附近並無重兵,因為德軍主力還在尼賴吉哈佐方向作戰。大本營考慮到這種情況,命令烏克蘭第2方面軍轉入進攻,攻占匈牙利首都,迫匈退出戰爭。方面軍...
經河南、漠南幾次戰役後,右賢王失去對河西諸王的控制,單于遠徙漠北,在大漠以南對西漢王朝威脅最大的就是河西匈奴軍。於是漢武帝將下一個打擊目標指向了河西走廊地區。以剪除匈奴右臂,切斷其與西域及西羌各部之聯繫,並為最終的漠北大決戰掃清後路。作戰經過 第一次河西之戰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
秦攻匈奴之戰又稱北擊匈奴,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的一場重要戰役,維護了秦及其後世的統治。鞏固了秦朝時期北方的邊防,抵禦了匈奴的入侵,而且還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蒙恬的大軍攻占了河南地(今內蒙古境內位於黃河幹流以南的河套地區)、占據陽山(內蒙古烏加河以北),設...
這支軍隊搶先在阿提拉之前趕到了奧爾良地區[2],以阻止匈人軍隊繼續前進。終於埃提烏斯於約現今法國的夏隆-香檳泉市(Chalons-en-Champagne)追上了阿提拉的軍隊,雙方爆發了著名的夏隆之戰。 慘烈的戰役最後以羅馬和西哥特聯軍勝利結束,但西哥特王狄奧多里克在此戰中戰死,而埃提烏斯因為不能有效控制聯軍,而被逼將...
戰役影響 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戰,使漢匈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此役使匈奴繼失河南地後又喪失河西,其統治西部地區的根基便被徹底拔除了。此後,匈奴不僅在與漢朝爭奪西域的鬥爭中長期陷於被動的地位,同時也在經濟上遭受重大的損失,匈奴人哀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位我嫁...
1933年,吳逸志奉命回國,出任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中將總參議。同年10月22日,他與中山大學化學系畢業生羅惠英(廣東南海縣人)又返回德國,在柏林中央飛機場租飛機舉行空中婚禮,喜結良緣。之後,周遊列國度蜜月,先後遊覽了意、德、瑞、比、匈、奧、捷、荷、英、俄、美等世界名都。抗戰救國 吳逸志...
由於對戰役負有領導責任,在“失兩將軍軍,亡翕侯“的情況下,司馬遷記載主帥衛青“軍功不多”,故不益封。漢武帝賞賜衛青千金。對於漠南之戰中追隨衛青立功的將領,漢武帝則大加封賞。除霍去病獲封冠軍侯外,衛青的好友、合騎侯公孫敖“從大將軍,益封,九千五百戶”,縱觀漢武朝因軍功受賞者,這一數字堪稱驚人...
匈牙利國王貝拉在蒙古軍隊進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軍的意圖,立即組織了10萬人的軍隊尋求與蒙古軍隊決戰,蒙古近六萬人的主力則避開匈軍的攻擊稍稍後撤。四月,雙方最終在紹約河畔對峙。匈牙利判明對岸是蒙古主力後,迅速地搶占了一個巨大的橋頭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馬車連成堅固的兵營,等待蒙古軍隊的攻擊。蒙古軍...
到5世紀時,匈人中出現了一個著名人物,名叫阿提拉(Attila)。451年他率領匈人與羅馬軍隊進行一次有名的Catalaunim戰役。德國著名的Nibulungen史詩就是描述這次戰役的。在這次戰役中,羅馬帝國幾乎亡掉。公元453年阿提拉死。453年匈人退到匈牙利一帶。後來又往東退到烏克蘭的西南部。其子衣爾納克(Irnak)在南俄...
永元初年,漢軍征討北匈奴,在經過稽落山之戰、伊吾之戰、河雲北之戰、金微山之戰四次戰役後,重創北匈奴。“北單于震懾,屏氣蒙氈,遁走於烏孫之地,而漠北空矣。”北匈奴單于不知所蹤,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為北匈奴單于,到蒲類海“款塞乞降”,東漢朝廷便以耿夔、任尚為“護匈奴中郎將”,領護...
賽約河之戰是1241年(元太宗十三年)4月11日,在匈牙利賽約河(今蒂薩河)畔,由蒙古第二次西征軍六萬鐵騎對戰匈牙利十餘萬軍隊的戰爭。在戰爭中,蒙軍統帥拔都與速不台先採取誘敵深入之計,又從賽約河下游結筏潛渡,迂迴匈軍側後突然襲擊。再以圍三缺一的方式殲滅匈軍七萬餘人,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單身脫逃。...
此次會戰,雙方損失慘重,西哥特王狄奧多里克一世戰死,匈人被趕到萊茵河以東。但阿提拉並沒有因此接受教訓,而是於次年領兵避開高盧,翻越阿爾卑斯山脈攻入義大利北部。戰役背景 376年,居住在多瑙河以北的成千上萬的日耳曼人突然涌到羅馬帝國的邊境,要求得到庇護。他們攜婦將雛,驚恐萬狀,仿佛後面追來了洪水猛獸。把...
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後與劉表作戰時陣亡。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其子孫權即為孫吳的開國皇帝。孫權建國後,追謚孫堅為武烈皇帝。第十七鎮 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袁紹(?-202),字本初,漢族,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
激戰中,戚繼光與弟戚繼美射殺敵頭目二人,這場戰役,重創倭寇,殲敵人數列“台州九捷”之首。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新河北斗橋畔立“南塘戚公奏捷實記碑”,由太平縣令徐鉞撰文,記述抗倭的“新河大捷”。此碑屬省級歷史文物。新河所具有優越的戰略位置,讓它常成為“戚家軍”的大本營。史籍又記載,戚繼光夫人王氏...
這時,漢朝業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積極進行武帝時對匈奴最大規模的一次戰役。幾年來漢武帝多次向張騫詢問大夏等地情況,張騫著重介紹了烏孫到伊犁河畔後已經與匈奴發生矛盾的具體情況,建議招烏孫東返敦煌一帶,跟漢共同抵抗匈奴。這就是“斷匈奴右臂”的著名戰略。同時,張騫也著重提出應該與西域各族加強友好往來。這些...
在[1521年]奪占貝爾格勒、[1526年]莫哈奇之戰中大敗捷匈聯軍、[1529年]攻占布達佩斯之後,繼續向歐洲腹地推進,與統治中歐和東南歐部分地區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多次發生戰爭,先後奪取匈牙利東部和中部,並將特蘭西瓦尼亞變為其屬地。[進入17世紀後,]雙方進行了四次較大規模的戰爭。[1683~1699年]戰爭 [1683年7...
兩漢時代,中國與匈奴長期交戰。衛青、霍去病相繼大舉北伐,北疆之患仍綿延不絕。東漢,竇憲出兵征討,一舉平定北匈奴絕患,其功績之顯赫,似在衛霍諸將之上。但是這場戰役歷來並不為人所看重。古代文獻提及燕然山的很多,如唐代王維《使至塞上》中的“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宋代范仲淹的詞《漁家傲》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