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談判

協商談判

協商談判,也稱一般性商業談判。它是契約談判的前提和基礎,包括一般性會見、訪問交流、意向性談判等。這種談判主要步是雙方建立關係,溝通信息,探測摸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協商談判
  • 別稱:商業談判
  • 作用:建立關係,溝通信息,探測摸底
  • 特點:形式靈活,方法多樣
基本特點,其他特點,

基本特點

形式靈活,方法多樣
意向性談判多數是契約談判的準備階段或初始階段。談判各方為了了解交易的可能性,摸清對方的底細,相互溝通信息,都會使出渾身解數,鬥智鬥勇。
由於在這一階段,雙方尚未全部攤牌,氣氛也比較熱烈友好,互相探底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如進行私下接觸,通過就餐、娛樂等形式,了解和收集已方所需要的各種信息情報,即使是面對面的會談,也不像契約簽約時那樣緊張、嚴肅。寒暄、介紹、題外話等以及非實質性的接觸也占有較大比重。與契約談判、索賠談判相比較為靈活和隨意。
談判氣氛比較平和
一般性會談往往不能最後確定各項契約條款,很少涉及實質內容,所以雙方情緒比較平穩,氣氛也很友好,出於合作的願望,都注重建立信任和友誼,注重考慮對方的要求與建議。更多的是客氣和禮貌,促成交易,為契約談判打下基礎。
意向性談判
初步確定合作條件,最終簽定意向書和協定書。但這種意向書或協定書對雙方均無法律約束力,所以,它不同於契約談判。如果雙方對意向書中的內容條款有分歧,可以寫成“甲方認為就第七條款採取……”“而乙方要求是……。”這種情況下,在契約條款中是絕對不允許的。

其他特點

從法律角度講,意向書和協定書作為初步談判結果的記錄時具有相同的效果,即起到總結過去與展望未來的作用,並無約束力。因此在談判中,態度坦誠,氣氛輕鬆,雙方地位平等,不以優勢壓人。但有時談判內容為已知既定項目的一部分,談判是以"目標"形式出現時,談判氣氛出現緊張,甚至出現針鋒相對的局面。
作為協定書,一方面可能是意向書、備忘錄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準契約式或契約式,當談判雙方以達成協定為目標進行談判;並在協定中對合作或交易的標的、對價格條件、實施期限等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時,一旦雙方在達成的協定書上籤了字,該協定就具有法律效力,這時的談判具有一定的計較性並要求準確無誤,從而為以後協定的執行取得主動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