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鎮(貴州省黔西市下轄鎮)

協和鎮(貴州省黔西市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協和鎮,隸屬貴州省黔西市,地處黔西市東部,東鄰太來彝族苗族鄉素樸鎮,南與鐘山鎮谷里鎮接壤,西連永燊彝族苗族鄉,北與中坪鎮隔河相望。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30千米。總面積90.4平方千米。

境內仡仲古為水西彝族土目住地,留有上、下官房,官場等地名。1984年5月,復協和鄉,並改苗族彝族鄉。2013年5月,撤銷協和彝族苗族鄉,設定協和鎮。截至2018年末,協和鎮戶籍人口30475人。截至2020年6月,協和鎮轄3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和諧社區。

截至2018年末,協和鎮有工業企業3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協和鎮
  • 行政區劃代碼:520522114000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貴州省黔西市
  • 地理位置:黔西市東部
  • 面積:90.4 km
  • 下轄地區:3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和諧社區
  • 電話區號:0857
  • 郵政區碼:551512
  • 氣候條件:亞熱帶溫暖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貴F
  • 人口:30475人(2018年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商業,金融,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郵政電信,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境內仡仲古為水西彝族土目住地,留有上、下官房,官場等地名。
清劃入黔西州崇善里五甲。
民國十六年(1927年),劃置協和、楊柳2鄉。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協和鎮,楊柳鄉改名五里鄉。
民國三十年(1941年),協和鎮、五里鄉合併為協和鄉。
1953年5月,分置協和、楊柳、石人、仡仲3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4年5月,復協和鄉,並改苗族彝族鄉。
1991年7月,楊柳、石人、仡仲4鄉併入。
2013年5月,撤銷協和彝族苗族鄉,設定協和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1年9月,轄26個村並為14個。
2010年12月,協和社區和協和村合併為和諧社區。
2011年末,協和苗族彝族鄉轄和諧、楊柳、愛國、長峰、化甲、地廟、新豐、半坡、青龍、石浪廠、木弄、仡仲、果壩、石人14個村,下設166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協和鎮轄3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和諧社區。
協和鎮區劃詳情
楊柳社區
化甲社區
和諧社區
半坡村
青龍村
新豐村
果壩村
仡仲村
長峰村
石浪廠村
石人村
愛國村
木弄村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協和鎮地處黔西市東部,東鄰太來彝族苗族鄉、素樸鎮,南與鐘山鎮、谷里鎮接壤,西連永燊彝族苗族鄉,北與中坪鎮隔河相望。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30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8千米,總面積90.4平方千米。
協和鎮

地形地貌

協和鎮地形為丘陵山地,地勢起伏不大,海拔在110—1504米之間。最高點位於楊家大坡。海拔1504米。

氣候

協和鎮多年平均氣溫13.5℃。年平均降水量986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65天。

水文

協和鎮境內主要河流北面和中坪鎮的界河洗仡河屬烏江水系,往東流至洱海處匯入烏江。

自然資源

協和鎮境內地下礦藏有煤炭、錳、硫鐵、銻和高嶺土等。千米以下淺煤礦面積58.6平方千米,儲量3.5億噸。
2011年末,協和鎮有耕地面積23984畝。
協和鎮(貴州省黔西市下轄鎮)
協和鎮風景

人口

2011年末,協和鎮轄區總人口3328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500人,城鎮化率19.5%。另有流動人口10455人,總人口中,男性17970人,占54%;女性15317人,占46%;14歲以下6984人,占21%;15—64歲24626人,占74%;65歲以上1677人,占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4632人,占74%;有苗、彝、白、布依等8個少數民族,共8655人,占26%。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彝、苗、白3個民族,其中彝族4360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0.37%;苗族2940人,占33.97%;白族1209人,占13.97%。2011年,協和鎮人口出生率12.17‰,人口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長率5.3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43人。
截至2018年末,協和鎮戶籍人口3047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協和鎮財政總收入2856萬元,比上年增長32.21%。
截至2018年末,協和鎮有工業企業3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農業

協和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
2011年,協和鎮生產糧食1.06萬噸,其中玉米8620噸,水稻475噸,小麥1058.7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油菜。2011年,烤菸種植面積500畝,產量500噸;油菜籽產量1278.8噸。
協和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為主。2011年,協和鎮生豬出欄1.62萬頭,牛出欄900頭。
協和鎮(貴州省黔西市下轄鎮)
協和鎮辣椒種植基地

商業

2011年末,協和鎮有商業網點200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6萬元,比上年增長12.5%。

金融

2011年末,協和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854萬元,比上年增長5%;各項貸款餘額2505萬元,比上年增長15.53%。

交通運輸

協和鎮公路建設投資1000萬元,完成通鄉柏油路1條,通村柏油路1條,通村柏公路8條,修通協和集鎮過境通道,公路建設里程76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協和鎮有國小10所,在校生2685人。有專任教師15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有國中1所,在校生1299人,專任教師84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6%,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協和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點14個;公共圖書室14個,藏書4.6萬冊。和諧社區開通有線數位電視,“村村通”電視覆蓋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協和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個,其中鄉衛生院2所,村級衛生室14個;病床70張,固定資產總值33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5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5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29萬人,參合率97%。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協和鎮有體育場地10處,每兩年定期舉辦全鄉“奮進杯”籃球運動會。

社會保障

2011年,協和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9戶,人數60人,支出10.8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150元,比上年增長1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85戶,人數3244.人,支出367.5萬元,比上年增長64.5%,月人均94.4元,比上年增長51.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7.83元,比上年增長13%。敬老院1家,床位4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5人。
協和鎮(貴州省黔西市下轄鎮)
協和鎮衛生院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協和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4個,鄉村通郵率達100%。電話用戶普及率52%;行動電話用戶9500戶,比上年增加1200人,行動電話普及率37%。

歷史文化

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後期,這裡戰爭頻繁,百姓流離失所。戰火平息,百姓又歸家園,為表示紀念,取名已歸來,後變為以歸那。清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以歸那民團聯防營與店子場(今太來)聯防營合併,取協力合心之意稱協合,其駐地以歸那改稱協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