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圈紋是半山類型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主要的彩陶紋樣。這是由半山早期的飾於彩陶壺、罐上腹的括圓形紋(上下邊平行、兩邊外弧)發展來的,而且在括圓形紋和圓形紋中都滿飾均勻的網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山類型圓圈紋
- 類型:彩陶紋樣
圓圈紋是半山類型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主要的彩陶紋樣。這是由半山早期的飾於彩陶壺、罐上腹的括圓形紋(上下邊平行、兩邊外弧)發展來的,而且在括圓形紋和圓形紋中都滿飾均勻的網線。
圓圈紋是半山類型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主要的彩陶紋樣。這是由半山早期的飾於彩陶壺、罐上腹的括圓形紋(上下邊平行、兩邊外弧)發展來的,而且在括圓形紋和圓形紋中都滿飾均勻的網線。圓圈紋是半山類型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主要的彩陶紋樣。...
半山中期旋紋的旋心圓不斷擴大,旋心圓中飾以圓點、十字、對三角等簡單的花紋,以紅色帶紋作連結旋心的旋線,兩邊合鑲黑帶紋,旋線的上下再並置著多組紅帶和黑色鋸齒帶間鑲的花紋。這種多道旋線的並置和重複,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更增強旋動的感覺。發展到半山晚期,旋紋的旋心圓變為大圓圈,圈內的花紋...
四大圓圈紋,馬廠類型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紋飾,是由半山類型的 旋紋演變而來,由四大圓圈 組成。四大圓圈紋主要裝飾於大型壺、罐的上腹部,先用紅色帶繪四大圓圈,內外繪黑色帶圈,圓圈內填以各種各樣的幾何紋,常見的有格線網線紋、菱格紋、斜方格紋、三角紋、折線紋、十字紋、圓點圓圈紋、回形紋和肢爪紋等圖案...
半山類型四大圓圈連續彩陶壺是公元前2605年至前2350年的陶壺。通高43厘米、口徑19.4厘米、底徑11.5厘米。這件半山類型四大圓圈連續彩陶壺侈口,短頸,大腹,小平底,腹中下部裝雙扁耳。口內沿繪弦紋和連弧紋,頸部繪波浪紋。肩腹部以對稱分布的四大圓圈為主體,構成黑紅彩繪製的多重連續渦紋,圓圈中和黑彩線條...
馬廠類型四大圈紋的圓圈框架中鑲著各式精細的花紋,為各文化類型彩陶中圓形內花紋種類最繁多的。馬廠彩陶四大圓圈內的花紋絕大部分都是幾何形花紋,只有個別為動物節肢紋。術語簡介 半山晚期彩陶上常飾於壺、瓮腹部的四大圈紋,發展到馬廠類型,四大圈之間連結的旋結的旋紋消失,這種四大圈紋成為馬廠類型彩陶的代表...
新石器時代半山類型四大圓圈紋彩陶壺 新石器時代半山類型四大圓圈紋彩陶壺是新石器時代時期的文物。
旋紋是彩陶紋飾。又稱“渦紋”、“旋渦紋”。呈螺旋狀。在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彩陶中即已出現,成為這一時期的代表性紋飾,也是半山時期的主要紋飾之一。旋紋一般是以四個旋點為中心,個別的有六個或更多旋心,旋紋均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半山時期,旋心由多道黑色鋸齒帶與紅帶相間線條或寬頻連線,組成二方連續的...
半山類型陶器為馬家窯文化晚期的一個類型,年代約公元前2900~前2350年。其紋飾較複雜,動感強烈,以紅彩和黑彩兩色相間的鋸齒紋為骨架構成各種圖案。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陶器,主要分布在黃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洮河、莊浪河流域,渭河上游的天山、武山一帶和寧夏南部等地區,河西走廊僅限於永昌市以東地區。半...
半山類型早、中期是神人紋的萌生期。常以單獨紋樣畫在彩陶壺上腹的兩面的中間。風格寫實,接近於人的真實形象。神人的雙手向上斜伸,雙腿叉立,身體作條狀,並且從兩腿間延伸到地。頭的描繪不具體,有的圓中有小圓點,神人紋的頭與身子的比例與真人相近。這一階段稍晚的半山中期的神人紋略有變化,有的下肢和上肢...
馬家窯文化四大圓圈紋黑紅彩雙耳彩陶罐是半山類型歷史文物,現收藏於蘭州大學博物館。文物歷史 罐高39.5厘米,口徑15.3厘米,文物特徵 腹部在兩道黑彩中間繪有四大圓圈紋,頸部繪有菱形格線紋,腹部飾對稱雙耳。文物鑑賞 整件陶器形體勻稱,大方,彩繪精細、繁縟,是馬家窯文化半山時期彩陶中的精品。
彩陶圓圈鋸齒紋雙系罐 彩陶圓圈鋸齒紋雙系罐是東方博物館收藏的文物。彩陶圓圈鋸齒紋雙系罐(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敞口、短頸、鼓腹,腰部有兩系,以黑、紅彩繪出圓圈鋸齒紋飾。甘肅省寧定縣出土。
新石器四大圓圈連續彩陶壺通。侈口,短頸,大腹,小平底,腹中下部裝雙扁耳。口內沿繪弦紋和連弧紋,頸部繪波浪紋。肩腹部以對稱分布的四大圓圈為主體,構成黑紅彩繪製的多重連續渦紋,圓圈中和黑彩線條邊緣繪鋸齒紋。紋飾設計動感強烈,彩繪和陶器底色配合,紅、黃、黑三彩交相輝映。器表打磨光亮。半山類型的...
馬家窯類型雙系罐是一件文物,口徑:17.7厘米 足徑:12.5厘米 高:30厘米,現藏於東方博物館,1954年出土於甘肅永靖三坪,是原始社會彩陶中的傑出作品。四類雙系罐 1.彩陶圓圈鋸齒紋雙系罐 新石器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彩陶圓圈鋸齒紋雙系罐,口徑:17.7厘米 足徑:12.5厘米 高:30厘米,現藏於東方博物館,...
半山類型的顯著特點是,彩陶的數量和所占比例顯著大增,彩陶中三角鋸齒紋大量突出表現在構圖中,同時圖案以粗線條曲線構圖,原來柔和的圖案和細線條開始變得粗硬,漩渦變粗,出現大圓圈,後來向圓圈紋演變,還出現了黑紅紫等色的復彩構圖。彩陶器物造型也發生了一些明顯變化,有些陶瓮重心開始向上提高,肩部明顯增寬,...
馬廠類型早期彩陶的花紋多承襲半山類型彩陶表達田園和土地的四圈紋,隨後把四圈紋減成兩圈紋,在另外兩個側面畫上能夠戰勝水患、保護土地的蛙神紋,有些則全部畫上了蛙神紋,而蛙神紋的畫法形式非常繁多,有些常以抽象變形和解構的方法畫成。馬廠彩陶主要紋飾有:四大圓圈紋、變體神人紋、波折紋、回形紋、卦形紋...
【四大圓圈紋】是由半山類型的旋紋演變而來,由四大圓圈組成。四大圓圈紋主要裝飾於大型壺、罐的上腹部,先用紅色帶繪四大圓圈,內外繪黑色帶圈,圓圈內填以各種各樣的幾何紋,常見的有格線網線紋、菱格紋、斜方格紋、三角紋、折線紋、十字紋、圓點圓圈紋、回形紋和肢爪紋等圖案。這種裝飾手法為以後瓷器上的圖案...
這時的神人紋,雖然比較抽象,但身體的比例協調。頭部以圓圈代表,面部沒有具體的五官,身體以寬頻代表,四肢多以兩節折帶代表,向上斜伸。到半山晚期,神人紋出現變異,頭部變大,無五官,內填各種紋飾,上下肢都向上折曲,四肢的肢端有數目不等的指爪。在壺罐上的裝飾手法除了獨立的神人紋外,還出現了二方連續的...
馬廠類型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圈紋是從半山彩陶的四大圈旋紋演變而來的。半山彩陶上已出現的神人紋、菱格紋、平行帶紋等花紋在馬廠彩陶上有進一步的發展。馬廠彩陶除了圓圈紋和渦紋外,大部分花紋以直線造型,具有剛健明快的藝術風格。並且在正與斜、寬頻與細線、疏與密的對比中,使直線構成的圖案花紋顯得有變化。馬家窯...
半山晚期的旋紋,層次變得複雜,以4個旋心為中心,旋線簡單,旋心變得更大,內飾各種精細、複雜的花紋,有斜十字紋、網紋、圓點紋、葉形紋、斜方格紋、米字紋等。到晚期以四大圈為旋心的旋紋,逐漸發展為馬廠類型的四大圓圈紋,連線四大圓圈之間的旋紋消失。半山與馬廠主體旋紋的區別僅在於有無旋線連線叫大旋...
馬家窯類、半山類型彩陶中的旋渦紋,堪稱中國最古老的一種開光裝飾法。這種旋渦紋發展到馬廠期,演變成了四個大圍圈,它是當時套用最廣的裝飾格式之一。圓圈中的主題紋樣多達200餘種,形成了彩陶瓷光裝飾法 的黃金時代。雙關法 所謂“雙關”就是兩種具有連帶關係的紋樣可以互補轉換,相得益彰,它是彩陶裝飾中一種別...
泥質紅陶,胎呈黃色。長頸鼓腹,腹部附有雙耳,平底。頸部以下及腹部繪旋渦紋,表現河水奔騰向前的韻律感。現收藏於黃河博物館。文物介紹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泥質紅陶,胎呈黃色。長頸鼓腹,腹部附有雙耳,平底。頸部上下各繪條形紋飾環繞,中間填充三角紋飾。頸部以下及腹部繪旋渦紋,利用弧線的起伏旋轉表現河水奔騰...
陶器以彩陶為突出,器形與半山類型有很多相似,但更多樣化,如四耳盆、腹部帶突出鈕的單耳筒形罐,以及人頭形器口的罐等,均為馬廠類型所新創。彩繪用黑、紅兩色。紋飾有四大圓圈紋、旋渦紋、菱形紋、人形紋、貝形紋、雷紋、大三角紋、方框紋及象徵性的蛙紋等。但半山類型多見的鋸齒紋則漸趨減退。
彩陶以黑色為主、紅色為輔繪製花紋,紋飾精美、繁縟,以旋紋和菱格紋為主。經過對出土的彩陶整理,與馬家窯類型和馬廠類型彩陶紋飾作對比研究,地巴坪遺址應屬半山類型早期遺址(甘肅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 《廣河地巴坪“半山類型”墓地》,載《考古學報》,1978年第2期)。地巴坪遺址是半山類型保存較好、出土物較多的...
廣河縣齊家文化博物館位於中國甘肅省廣河縣,建成於2007年10月,是一家綜合性博物館。廣河縣齊家文化博物館是唯一一座以齊家文化命名的博物館,主要展示在廣河縣齊家鎮齊家坪遺址發掘的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展品以齊家文化文物為主,主要有陶器、玉器、銅器等650件,另有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
因此,看來半山類型彩繪的繪畫程式應是先用紅彩勾畫出主幹紋飾之後,再繪製黑彩圖案。總而言之,先繪主題圖案、骨幹線條,就能控制整個畫面,使布局更為合理美觀。(4)先勾輪廓,再填充 自仰韶文化晚期,出現了較多的格線紋,其外輪廓有圓形、橢圓形、葫蘆形、三角形、回形條帶等等,而且輪廓內填充的格線亦越來越...
格線紋、鋸齒紋圖案,是半山——馬廠類型中最盛行的紋飾,也是這個時期的特點。考古界有專家認為圓圈紋是由早期的旋渦紋發展而來,網紋則可能源於早期的鯢魚紋,這種紋飾反映了當時原始裝飾已由單純的像生圖案發展到了較抽象的圓弧幾何圖案,也反映了人們形象思維的進步。人像下面圓圈內繪一變體蛙紋,則是早期蛙像生...
半山類型年代為公元前2605至前2350年。這個時期的彩陶上用紅彩和黑彩兩色相間的鋸齒紋為骨架構成各種圖案。半山彩陶圖案比馬家窯複雜,在陶器上所占面積大,從口沿到器物最圓鼓的下腹部位都畫彩。最常見的圖案有水波紋、漩渦紋、葫蘆紋、菱形網紋、平行帶紋、棋盤格紋、蛙紋和附加堆紋,有的夾砂陶是白色陶泥製作...
同心圓紋盆 弧邊十字圓點紋缽 對向弧邊三角紋缽 勾羽紋盆 同心圓紋盆 同心圓紋波狀紋盆 圓點旋紋盆 旋紋盆 黿紋盆 黑彩繪雙耳瓶 圓點網線紋瓶 寬旋紋壺 圓圈網線紋壺 多角星紋旋紋壺 豎線旋紋壺 豎帶網線紋壺 網線紋雙頸耳壺 魚紋壺 折帶網紋旋紋壺 網紋雙肩耳罐 圓圈網紋單耳罐 四、半山類型 葫...
附加堆紋尖底雙耳瓶 附加堆紋尖底雙耳瓶,高47.7cm,腹徑37.5cm,口徑16.5cm,現藏於會寧縣博物館。歷史文化 馬廠類型 馬廠類型距今約4300~4000年左右,是在半山類型彩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屬馬家窯文化晚期。彩陶器型更加豐富多樣,出現了單耳筒狀杯等特色彩陶。蛙紋是十分有特點的紋樣,四大圓圈紋、變體...
先民把旋渦紋中的小圓圈逐步放大,畫成了井井有條的田地,越到後來圓圈越大,最後畫成了布滿陶面的四個大圓圈,圓圈中畫滿了田地,說明當時已經有了初具規模的農業社會基本形態,農業已經成為當時社會的主導產業。農耕文明給先民帶來了繁榮和發展。從發現的半山類型時期和馬家窯早期先民墓葬數量來看,半山時期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