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嘉陵圖卷

千里嘉陵圖卷

國畫《千里嘉陵圖卷》,作者楊鴻坤(1917-1991)。該作全長六十一米、高三十九厘米,紙本(皮紙),小青綠設色,完成於一九八四年元月,一九八六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里嘉陵圖卷
  • 外文名:Thousands of jialing beings
  • 作者楊鴻坤
  • 類別:國畫
作者簡介,作品簡介,

作者簡介

作者:楊鴻坤先生,又名楊載。一九一七年生於重慶。中國美術家協會四川分會專業畫家,重慶國畫院首任常務副院長、顧問,重慶市書法家協會顧問,政協重慶中華書畫研究會副理事長,重慶市第八、九屆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成員。
鴻坤先生一九四零年畢業於西南美術專科學校。同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隨徐悲鴻吳作人黃君璧傅抱石陳之佛諸先生進行中西繪畫與理論的學習。勤奮刻苦,深得真傳。加之其古文功底厚、悟性高,大學四年為其藝術人生奠定了堅實而全面的基礎。學生時代,他已開始國畫創作。一九四二年參加全國三屆美展,作品《山水》為美國大使館收藏。一九四四年與“梅社”同道舉辦“梅社畫展”,悲鴻老師親書展名並撰文介紹。同年,中央大學畢業並獲學士學位。此後在多所學校任美術教學工作。一九四五年舉辦個人山水畫展,受到好評。一九四六年,任重慶市藝術協會理事兼學術幹事。一九四七、四八年兩次與同學舉辦國畫聯展,作品均為社會各界收藏。
建國後,祖國的日新月異給鴻坤先生以巨大動力,創作熱情空前高漲,滿腔熱忱走向生活。筆墨隨時代,努力表現祖國新氣象。出現其藝術生涯中一個創作高峰期,“產生了不少好作品,影響很大”。

作品簡介

作品完成:一九八零年秋,鴻坤先生赴陝西探尋嘉陵江源頭,之後順江而下寫生四十餘天。足跡達川、陝十五縣市,跋涉七千餘里。為此四上秦嶺、披荊斬棘、艱苦備嘗。此行為先生藝術人生不同凡響的樂章,亦了卻其數十年的夙願。三十八年前,悲鴻老師在嘉陵江畔慨嘆:嘉陵江美極了!四川同學應當仁不讓地為她畫一幅全圖。嘉陵歸來,展示其鮮明藝術風格特別以小青綠山水為主的代表作源源產生。如《嘉陵之源》、《嘉陵小三峽》、《神女縹緲白雲中》、《輕舟已過萬重山》、《霜葉紅於二月花》、《春雷》等。
一九八四年元月,全長六十一米、高三十九厘米的國畫巨作《千里嘉陵圖卷》完成。鴻坤先生歷時三年數易其稿、殫精竭慮、艱苦創作,終於鑄就其藝術人生的里程碑,前無古人地為嘉陵江作了全圖。濃縮了其窮畢生精力追求的、融中西繪畫於一爐並以傳統中國畫小青綠山水錶現的獨具個性的藝術風貌,將其繪畫事業推向新高峰!十六年後出版的《重慶文化藝術志》與鴻坤先生有關的十一條文字中,“圖卷”便有四處專述。
一九八四年二月,《重慶中國畫院作品展覽》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隆重舉辦。《千里嘉陵圖卷》受到海內外各界的關注和讚嘆(此後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專冊出版)。張愛萍吳作人李可染董壽平等各界人士出席了展覽開幕式,參觀展覽並認真觀看了“圖卷”。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媒體報導展覽盛況。文匯報、北京晚報、中國青年報、新民晚報、四川日報、重慶日報等亦紛紛報導並對鴻坤先生及《千里嘉陵圖卷》撰文附圖高度評價,稱其“為國畫寶庫增添了一份奇珍”; “作品構圖宏偉,氣勢磅礴。是近年畫壇罕見巨作”;“為嘉陵江作全圖,前無古人”;“小青綠圖卷達此長度且為紙本,史無記載。”中大時的老師吳作人對“圖卷”評價頗高,稱“特別是水畫得好,從來水是不好畫的。”老畫家董壽平稱“圖卷”為“吳道子之後的傑作!”。隨後出版的《千里嘉陵圖卷》封面題簽是中國書協主席舒同;卷首題簽是美術家黃苗子。國防部長張愛萍早在八二年初冬為之填就的“水調歌頭”詞“題千里嘉陵畫卷”里這樣描述:“源頭何處是?尋勝莫道難。老藤古木荊棘,路遙膽驚寒。踏遍窮山惡水,敢冒疾風暴雨,又是一重天。飛灑銀河雪,滄浪貫山間。昔日誌,舊時願,賞心還。嘉陵千里巨卷,妙筆展新篇。遠望白帆點點,夜聽長笛陣陣,育我億萬年。滾滾東流水,一統好河山。”
《千里嘉陵圖卷》舒同卷首題簽《千里嘉陵圖卷》舒同卷首題簽
關於國畫長卷形式,傅抱石先生有過精當論述:“這是中國偉大的畫家們天才地創造了和使用、鑑賞實際相結合的移動的遠近方法。”“不受空間限制,全面地同時集中地突出主題,使內容和形式生動地成為一個有機的構成。”傳統中國畫形式多樣,傳世作品不勝枚舉。然而其中長卷形式卻屈指可數,青綠設色特別小青綠山水更是鳳毛麟角。
隋代《遊春圖》為史載最早山水畫亦為青綠山水雛形。唐代“二李”繼而形成獨特的青綠山水畫派對後世影響極大。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為大青綠山水典型,發展豐富了唐宋以來青綠技法。而南宋趙北駒在前人基礎上增加水墨畫法,是大青綠向小青綠過渡之引領。小青綠山水明麗清新、雅逸秀潤,頗具文人畫氣息。隋唐以來青綠設色多為絹本。紙本因其極易滲化而大大增加用墨設色難度。而《千里嘉陵圖卷》則是迄今唯一小青綠長卷山水畫;不僅長度空前更因其為紙本難能可貴。加上書畫大家舒同黃苗子題簽;張愛萍將軍專為填詞法書。此作更具傳世價值。
張愛萍水調歌頭詞“題千里嘉陵畫卷”張愛萍水調歌頭詞“題千里嘉陵畫卷”
展開《千里嘉陵圖卷》,張將軍書法的豪氣及詞意的磅礴撲面而來,與畫面互為烘托猶如交響樂序曲引領觀者漸入佳境:雲海茫茫群峰聳立,萬山叢中山花爛漫,澗流潺潺匯而成溪,溪聚成河奔流而去……此為秦嶺山中嘉陵源頭。鴻坤先生以半個世紀的藝術功力舉重若輕、濃墨重彩先聲奪人!“圖卷”開篇以高遠法寫秦嶺之嵬嵬令人肅然。之後寶成鐵路穿山越嶺、川陝公路盤旋而下。過鳳縣、謁張良廟、拜武侯祠、漢中平原一馬平川,以平遠結合深遠法寫之。至此,觀者已初領畫家寬博胸襟及對長卷構圖的駕馭能力。穿略陽古城、經古蜀道,如撼人心魄的序曲後交響樂奏出的一段平和舒緩的樂章,觀者來到了四川廣元。此後嘉陵江便直到重慶匯入長江。這一路真箇是河山錦繡重巒疊翠,沃野平疇稻稷千里,林木村舍鬱鬱蔥蔥,江流逶迤舟帆點點,蜀道蜿蜒古木參天,白雲悠悠煙嵐緲緲。
《千里嘉陵圖卷》局部(嘉陵之源)《千里嘉陵圖卷》局部(嘉陵之源)
古畫論雲“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作者以散點透視與“三遠法”統攬全局,構思精細嚴謹,氣勢高屋建瓴。以水墨為本小青綠為主間以大青綠,從容不迫,遊刃有餘,極盡筆墨色彩濃淡相間乾濕並用隨類賦彩之意趣。墨色互補,相容相和;體嚴氣輕,著力渲暈;松活熨貼,明麗蒼潤。畫家胸擁城府氣貫始終。山川轉承啟合,虛實相襯;前後掩映,拱揖爭讓;汀渚隱顯相迭,江水迂迴曲折;或明靜潺湲,或激盪奔涌。全圖或濃郁凝重,或清新淡遠。青峰挺立遠山如眉,白雲橫亘霧霾升騰。畫家以如椽畫筆飽蘸深情,描繪出祖國大西南錦繡江山,給人以交響音畫般的享受,流暢如詩、鏗然有韻!
《千里嘉陵圖卷》局部(四川廣元)《千里嘉陵圖卷》局部(四川廣元)
黃君璧為近代國畫大家,悲鴻先生贊其“行雲流水古今第一”。鴻坤先生得其親授,心領神會。其傳統根基上溯元倪雲林、清石濤石溪諸家,出入傳統與現實之間,其藝術創作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先生的作品無論水墨、淺絳、青綠亦無論小品巨幅,皆信手揮灑莫不雅逸清新,氣韻生動;特別煙雲流水更是積數十年功力愈顯厚重凝練、瀟灑飄逸。
《千里嘉陵圖卷》局部(觀音峽)《千里嘉陵圖卷》局部(觀音峽)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滾滾長江東逝,浪花匯聚,嘉陵碧波,丹心可鑑。鴻坤先生以五十年功力厚積而薄發,攜“元人筆墨、宋人丘壑、唐人氣韻”隨時代奮進,“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縱橫捭闔,慘澹經營終成巨著。可以預言:《千里嘉陵圖卷》這一沉寂多年的中國畫絕唱必將丹青輝耀畫史流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