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風景區

千山風景區

千山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2017年2月25日,晉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8年9月26日,榮獲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2018年12月,獲“人民喜愛的文化歷史名山”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千山風景名勝區
  • 地理位置:中國遼寧鞍山東南17公里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8:00——16:3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旺季(4~10月):80.00元 淡季(11~3月):60.00元
  • 著名景點:五大禪林、無量觀、中會寺、大安寺、香岩寺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遼寧鞍山
  • 建議遊玩時長:2-5天
  • 適宜遊玩季節:3月-11月
地理位置,景觀,概述,天成彌勒大佛,蟠龍松,木魚石,振衣岡,無根石,一步登天,怪石,奇松,梨花,龍泉河,文化,名字由來,地質概況,氣候特點,榮譽,交通信息,內部交通,外部交通,最新信息,

地理位置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華山、千頂山、千朵蓮花山,位於東經123.4度,北緯40度的遼寧省中部,聳立於遼東半島北端,距鞍山市東南17公里,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它南鄰渤海,北接長白,東依鴨綠江,西俯遼河。
千山風景區

景觀

概述

千山以峰秀、石峭、谷幽、廟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稱,厚重的歷史宗教文化和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古往今來一直是吸引遊人的最美的佛教聖山,有“釋道同源、皇家仙山”之美譽。“峰海松濤郁蔥蓉,靈秀神州百岳鐘”。千山風光鐘靈毓秀,旖旎多姿,奇峰、怪石、蒼松和梨花是千山四大自然景觀。千山的群峰突兀爭奇,深幽秀麗,總而觀之似一湖蓮花,每座山峰又獨具造型,著名的有仙人台、五佛頂、獅子、彌勒、淨瓶、金剛等109座。
千山風景區

天成彌勒大佛

千山彌勒大佛完全自然形成,不經人工雕刻的一絲痕跡。據地質專家鑑定,大佛形成於距今400萬年前的古冰川時期,五官、四肢、體態是經岩石風化而成。
千山彌勒大佛千山彌勒大佛
整個大佛由一座山峰構成,高70米,肩寬46米,頭高9.9米,頭寬11.8米,耳長4.8米,坐東面西,體態端莊,五官清晰,四肢比例勻稱;兩棵松樹之間是頭部,頭頂光滑;深色天然苔蘚形成的對號便是眉眼,眉里藏珠,炯炯有神,眼睛的位置恰到好處,如果苔蘚向上一點便像頭髮,向下一點便好似鬍鬚,我們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之奇;下面突出的石塊便是鼻子和嘴;左手五指清晰,自然放在左膝上,右手握拳,壓在右膝上,大佛的右手背上有人工鑿刻的直徑約3米的大圓環,其凹凸部分迎著陽光從遠處看去自然形成一個明暗對比強烈的光環。有人說這個光環是個“八卦圖”,也有人說是個“法輪”,種種說法不一;肩背布袋,胸前天然形成一串佛珠,迎著陽光,人們可見圓圓的珠環;腹部中央還有一個長2米,寬1.2米的佛臍,大佛的底部可見兩隻巨足。我國的臥佛並不少見,在千山景區也能找到不少,而天然巨型坐佛,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僅此一尊。
1993年4月6日千山風景區工作人員在考察景點時,偶然發現了天成彌勒大佛,而且在此出土了明清時代的瓷器和樹根板結在一起的香灰,以及風化程度達到一千多年的人為鑿刻的拜佛台。
原國家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老先生認為千山大佛的出世,對於中國乃至世界宗教界的一大幸事,並欣然題下“千山彌勒大佛”。1994年西藏卻西活佛來到千山虔誠的參拜大佛,當時他非常震驚的說“這是一尊真佛,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瑰寶,他不但像藏族人民供奉的彌勒佛,也像漢族人供奉的彌勒佛,而且會變得越來越像,願每位到這裡的朋友,都能虔誠的拜在大佛的腳下。”

蟠龍松

蟠龍松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了,高12米,主幹圍3米冠幅20餘米,原主幹分出八枝,後被風折去三枝,乾枝奇特,宛如幾條巨龍盤旋飛升,故名蟠龍松,特別是伸向大殿的一枝,臨飛檐自動升起,寺僧認為這顆松樹受到了佛祖的感悟具有靈性,其枝幹蒼勁,蔭遮滿院,為國家一級保護名松。《史跡名勝之千山》記述:“傳說殿前蟠龍松丫伸長將及大殿而返上升,謂佛手指之使然也。”《遼陽縣誌》記載:“寺院內古松一株,老乾拿空,蒼皮皴若龍鱗,盤屈結蓋,蔭遮滿院,蓋三四百年前物也,文人名之蟠龍,題詠甚多。”繆潤紱在《古松》一詩中寫道:“殿前秀古松,枝幹拿空起,清風朗月宵,蒼勁殊可喜,聲飛萬壑濤,陰鋪一庭水。”

木魚石

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你知道那塊神奇的石頭在哪兒嗎?這塊石頭就在我們千山,而且就在從西閣到無量觀的路上,它位於無量觀西閣觀音殿後岩石上,木魚石是以音響命名,用石敲之聞其聲如木魚。相傳,木魚石之名源於清初年間,千山道教祖師劉太琳的俗家師弟洪將軍,來此以手杖擊石,發出木魚之聲,而命名。遊人經此,多以石敲打,致使石面上被敲出若干個小坑,旁邊刻有“木魚石”,大家可以敲敲看喔。
千山彌勒大佛千山彌勒大佛
這塊神奇的木魚石還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呢。關東才子王爾烈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乾隆非常賞識他的學問,於是派王爾烈做嘉慶的老師。嘉慶非常聰明,深得乾隆偏愛,王爾烈也十分滿意他的學生。一日王爾烈給嘉慶留一作業,題為:“僧敲木魚石”。嘉慶一看,馬上反駁老師道:“木魚怎能和石頭混為一談呢?”王爾烈道:“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你到大自然中尋找答案吧。”於是嘉慶帶著書童四處尋找能發出木魚之聲的石頭,苦苦尋覓了兩年,也沒有找到。回到宮中,很是煩惱,於是到乾隆那兒告了一狀,說老師有意刁難他。皇上想了想說:“老師既然出了此題,必有他的道理,你去問一問足智多謀的劉墉,或許會找到答案。“嘉慶急忙找到劉墉,劉墉聽了笑道:“你的老師是關外人,在關內怎能有答案。”於是嘉慶在王爾烈的陪同下,來到千山,終於敲響了這塊會唱歌的石頭——木魚石。這時嘉慶也意識到了老師可謂用心良苦,兩年時間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為以後成為明君打下了基礎。隨著電視劇《木魚石的傳說》的播出,木魚石更是家喻戶曉,使其成為游千山者必覽之地。

振衣岡

振衣崗位於無量觀三宮殿北山,為無量觀24景之一。南、東、西三面是懸崖,北面是陡壁,中間有階梯小徑通峰頂,峰頂長形,東西長20餘米,南北寬3米。四周沿懸崖用石砌起,填土墊平,造成平台。在遼金時期,祖越寺僧人在峰頂修建一庵,在此禪修,現在僅留遺址和石碾盤、石磨盤。南側峭壁上刻有“振衣崗”三個大字,旁刻有“明隆慶四年浙江人向程書”字樣。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曾率眾臣於此岡觀景,山風吹動戰袍盔甲,故命名為“振衣岡”。清康熙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在《游遼東千頂山記》記載:“洞對峙曰振衣岡,摩崖大書蒼潤可愛,名氏已蕪蝕,略見仿佛而已。”清道人郭永慧在《振衣岡》一詩中寫道:“誰把雲梯駕六鰲,千尋翠壁任揮毫。至今石上鐫蝌蚪,想見洪岩巨臂高。”振衣岡自然景色極美,北靠古松成林的拜斗台、鸚鵡石,東是景色奇妙的蓮花峰、萬歲峰、玉皇頂,西是譽為仙境的臥虎峰、壽星石、一線天,腳下是嵌於壑谷松濤的無量觀廟宇,古塔階石幽徑,景色十分優美。站在振衣岡上,無量觀24景盡收眼底,是觀景的好地方。
振衣岡振衣岡

無根石

千山天然石景被譽為千山一絕,點綴於千峰萬壑之中 ,素有“無石不峭”的稱謂。古往今來,多少遊人“甘為泉石就風塵”,流連於怪石奇峰之間,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絕句佳文:“凌空拔地累然存,似向南宮細討論。底是崢嶸奇怪石,也同芝草競無根。”這描寫的就是千山峭石——無根石。無根石高約3米,上寬下窄,著地點只有三個腳掌大,輕風吹來,好似隨風搖動。相傳曹雪芹在所著《紅樓夢》中所描寫的那塊有靈氣的頑石即此石,旁邊那棵搖曳多姿的小樹,就是林黛玉的化身了。
千山無根石千山無根石

一步登天

一步登天雄奇險峻、怪石壘疊、握環登頂、觸手及天、豁然開朗。相傳清太祖努爾哈赤少時其母仙逝,兄弟二人為後母所不容,遂雙雙出走,投奔時為建州女真部落首領之一的外祖父。其外祖父部落由於與明王朝抗衡被遼東總兵李成梁率軍所滅,為報部族為明所滅之恨,太祖努爾哈赤攜其弟舒爾哈齊在千山拜唐太宗李世民征東時,香山老祖的高徒、軍師徐懋公(李勣)第十五代傳人歐陽春雪為師習文練武,險峻秀奇的天上天成為太祖習武之地,六載寒暑不避直至功成。下山後召集舊部,以13副鎧甲興兵,統一女真部落。又以八大恨布告天下,與明軍在薩爾滸進行決戰並大勝,統一東北建立後金政權。及子孫,取天下,號大清。一步登天上太祖當年習武時留下的石窩,常有雙魚遊動故稱魚龍池。

怪石

“萬壑松濤百丈瀾,千峰翠影一湖蓮”千山由近千座狀似蓮花的奇峰組成,自然風光旖旎多姿,自古以來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無處不幽之美譽,像一幅無窮無盡的天然畫卷,展示在關東大地上。“欲向青天數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這是清代嘉慶左都御史著名詩人姚元之對千山的絕唱。
千山的怪石又稱俏石,猶如無數鮮花點綴著奇峰、秀坡、幽壑和寺院,以其大自然賦予的千姿百態引人嘆為觀止。千山的怪石臥龍石、老子傳道、巨人石,若鳥獸人形;合心石、夾扁石、鐘鼓石,天工巧成,妙趣橫生,更為奇特的木魚石擊之能發出木魚之聲,電視連續劇《木魚石的傳說》由此而來。一首精美的千山石頭會唱歌傳遍了大江南北、華夏大地。
清朝舉人李龍石對千山怪石描繪到“怪石驚人絕世無,茫茫一碧倚天鋪,古蹟眼界從今拓,此後何須看畫圖。”

奇松

“松濤漲壑千岩響”、“連雲松海拍天浪”、“拔地三千仞,摩天萬里雲”, 這是古今詩人讚美千山奇松的詩句。千山植被覆蓋率為95﹪,其中松樹占林木植被的40﹪,百年以上的古松數萬株,它們或昂頭挺立,遮雲蔽日;或虬枝勃發、騰龍舞鳳;或小巧纖細,頭俯山迎,其狀可憐;放眼所及,漫山遍谷鬱鬱蔥蔥,生機勃勃,洋溢著無限的詩情畫意。

梨花

千山花最盛,最盛是梨花。自漢唐以來,梨花一直被視為千山一大景觀。千山擁有梨樹兩萬餘株,分布於大小谷壑之中。每逢梨花盛開的5月,千山萬壑一片雪白,香氣襲人。“三月雪滿千山麓,五月霜凝萬數株”、“仙岩一賞繁華夢,香雪茫茫海上無”,這是千山梨花景觀的真實寫照。
千山梨花千山梨花

龍泉河

回歸自然、走進自然,綠樹成蔭山環水繞下的全長5.5公里的木棧道,蜿蜒曲折向遠方延伸,漫步其上讓您從腳下舒緩至心裡。千山著名水系“龍泉河”,它是由“西海湖”、“雲潭”、“靜潭”、“龍潭”、“明潭”和“福泉”所組成。親水區所形成的層層疊水映倒影,處處飛瀑掛玉屏的美景令人心醉。徜徉在生態綠道中您可以看到“飛流擊石演天籟,環視瑤池移樊城。一湖四潭煙波渺,五嶺千峰蓮花盛”的美景。明代詩人劉琦描繪千山山水“松岩宿霧長浮翠,石澗流泉偶落花。”清順治御史郝浴游千山詩中言到:“人臥千山花氣里,月升三島水晶旁。”千山的山色,水系更象唐代詩人王維在《山居秋暝》中所言:“明月松山照,清泉石上流”充滿著詩情畫意。千山是一副立體的丹青、一曲跳動的仙樂。
龍泉河龍泉河

文化

千山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觀的主體。千山因佛道兩教共居一山而形成了“古剎隱山林,道觀築谷間”的奇妙場景。
早在東漢時期,隨著洛陽白馬寺佛教文化的迅速傳播,關東大地上的千山就有了佛教徒的蹤跡。唐貞觀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征盤踞在遼東一帶的高句麗,駐蹕千山大安寺,推動了千山佛教的發展。到了遼金時期已發展成為威震關東的著名佛教聖地。西漢時,千山就有道家在此築鼎煉丹修行。東漢末年五斗米教傳入千山,千山形成了僧道兩家共居一山,晨鐘暮鼓各奉經卷之勢,為千山宗教增添了濃厚的色彩。
“臨山已諦金鐘響,入廟先聞玉爐香”。鼎盛時期,千山建有九宮、八觀、五大禪林、十二茅庵等四十餘座廟宇。碑、塔、亭、閣、寺、觀、廟、堂散落於整個千山。僧人、道士近千人,眾多寺廟終日香菸繚繞,鐘鼓幽鳴,一派仙山福地的景象。
目前保存完好的有大佛寺、龍泉寺、祖越寺、中會寺、大安寺、香岩寺、皈源寺、慈航寺、五龍宮、太和宮、無量觀、普安觀、圓通觀、慈祥觀、武聖觀、青雲觀、南泉庵、鎏金庵、伴雲庵、木魚庵、遁頤庵等20餘處,遊覽這些廟宇可使遊人飽覽千山【佛國仙山】的幽靜,欣賞古代建築的藝術。千山除了寺廟外還有與宗教相聯繫的古洞、寶塔、摩崖、壁刻以及天、台、觀命名的古蹟數百處,不僅形態多樣,故事神奇,而且多蘊含著古典傳說,為古老的千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紗,令遊人頓生探奇之心。
在眾多的奇峰中,最為奇特的是千山大佛,大佛由整座山峰構成,坐落於千朵蓮花山中,為千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海拔708.5米的仙人台則以西漢時期丁令威成仙化鶴的傳說而得名,為千山最高峰。登山遠望群峰千姿百態,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古松參天,怪石嶙峋、星羅棋布,古洞寶塔、雲霧繚繞,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素有“東北祈福第一山”的千山,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天梨花漫谷,香氣襲人;夏季溪水潺潺,滿山滴翠;秋天漫山紅葉,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白浪排空,美景佳勝,終年紛呈,令遊人流連忘返。
千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是一個迷人的地方,更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古往今來人們津津樂道,講述著積翠仙子匯聚天地精華而繡成千朵蓮花的優美故事;講述著盤古開天闢地,老子一氣化三清千山傳道的神奇故事;講述著關東盛開九芙蓉,佛祖應聲化千蓮,吐符應生的故事;講述著為民請命,成仙化鶴歸來的丁令威的故事;講述著唐太宗李世民、大將薛仁貴征東屯兵的歷史典故;講述著清聖祖康熙皇帝三次巡遊千山的歷史;講述著清太子嘉慶遍尋那塊會唱歌的石頭——木魚石的美麗傳說;講述著曹雪芹的驚世之作《紅樓夢》中所描繪的那塊有靈氣的“飛來石”;講述著“名貫三江”“老祖同場少祖師”關東才子清太史王爾烈的傳奇故事。
“看盡江南山水美,常憐北國窮山水。識得關東千山秀,不看五嶽也無悔。”“釋道同源、皇家仙山”的千山以他博大的胸懷,悠久的歷史宗教文化,秀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迎接海內外朋友的到來。
千山分為天上天、大佛、五佛頂、桃花溪谷和國家森林公園仙人台五個遊覽區,20個遊覽小區,500多處風景名勝點,全游千山需4日。

名字由來

千山之名由來已久,早在800年前的金代,中都路轉運使王寂在其《鴨江行部志》中,即留下“千峰”的記載。到了元代,千山之名又見於刻石。元大德八年(1304年),遼陽路儒學教授葉瑞在為遼陽城西門外建的關帝廟所撰寫的義勇武安王碑文中寫道:“其地勢高爽,林木環秀,千山南峙,如列劍槊。”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記載千山名字的文字。9年之後,大學士陳景元在為千山高僧雪庵所撰的雪庵塔碑記中再次提及千山之名。明清以後,在文獻、刻石中,不僅多次出現千山之名,而且還相繼出現了“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和“積翠山”等名稱。今日千山之稱已經成為諸山名之概稱。
千山得名,歷來眾說紛紜,大多帶有神奇色彩。古往今來,千山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學士,走廟訪道,尋碑覓文,以探求其得名之真諦。有關千山得名的眾多說法中,較有代表性的有三類六說,聊述如下:
一是以景取名。千山中多輕雲薄霧,時而繚繞山巔,時而充填壑谷,如同陣陣清波,依山勢蜿蜒回流,與漫山綠樹交融,形成煙波浩渺的萬頃碧海,座座略呈褐色的山峰如同出水芙蓉,競秀爭奇。因而人皆呼之為千朵蓮花山。清左都御史姚元之曾賦詩讚道:“雲霞為飾翠為容,山到遼陽戀嶂重。欲向青天數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千山道人郭永慧(智光道人)亦留下“佇立閒階覽峻峰,雲端獻出玉芙蓉。仙根也怕淤泥染,植在靈山伴古松。”的詩句,世人多以此為該說的佐證。
二是以山峰取名,共有三說。其一為千山、華表山合稱說。說長白山逶迤南伸,其餘脈有兩支,一曰千山,一曰華表山,進入鞍山地界呈合脈之勢,人們將二山合稱為千華山,簡稱千山。其二為山峰名數說。有人認為,千山共九百九十九峰,名曰千山是取其整數。如古人黃裳寫道:“千山者,奇峭插天。青嶂壁立,共有九百九十九峰,以其近千,故名千山。”清代高士奇在《扈從東遊日錄》中寫道:“……遼左諸山,土多石少,此獨積石磊砢……峰巒重疊,以千數計,此山之所由名也”。其三為人為造山說。言千山原有九百九十九峰,俯望如同一朵碩大無比的蓮花,遺憾的是沒有花蕊,於是山中百姓人為造起一座山峰(多指五龍宮前的雙井峰),一者補上花蕊,二者以足千峰之數,後人因而稱之為千朵蓮花山,簡稱千山。
三是以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取名,共有二說。其一為女媧補天,遺石成丘說。相傳在遠古時代,帝王伏羲死後,臣民推舉其妹女媧為王,共工不服,興兵作亂。女媧使祝融氏率兵討伐,共工兵敗西逃,見一萬仞高山,上有天然石柱,直插霄漢,共工兵敗憤怨,怒吼一聲,以頭撞斷石柱,震裂了大地的四維,致使天的四邊塌了下來,天不能嚴密地覆蓋著地,地也不能很好地容載萬物,大火蔓延為患,洪水泛濫成災,猛獸四出傷人。女媧為拯救眾生,“煉五色(青、赤、黃、白、黑)石以補蒼天,斷鱉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淮南子·覽冥訓》)。女媧在燒煉五色石的時候,不小心遺落一塊,直入遼東境內。這塊久經燒煉的五色石,神奇無比,不僅落地生根,而且開出千朵石蓮花,這些蓮花後來化成千山群峰,逶迤北接長白山。因千山是千朵石蓮化成的山峰,人們就合稱之為千朵蓮花山了。清代詩人房毓琛曾賦詩詠道:“媧皇鍊石五色古,一丸飛來遼東土。長白千里來蜿蜒,到此翻身向空舉。奇峰矗矗凌雲霞,排空千朵青蓮花……”,記載的就是這個壯觀而動人的故事。其二為積翠仙子造山說。相傳在遙遠的上古時代,遼東一帶煙波浩渺,汪洋一片,叫太子海,海上有一座美麗富饒的寶島,叫積翠島,島上有一座高山,叫積翠山,山中居住著美麗善良的積翠仙子。仙子施展神力,使寶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們過著幸福的生活。
大約在第三世紀(地質紀年)的時候,從遙遠的東海遷徙來一條雙尾惡龍,它對富饒的寶島垂涎三尺,每每興風作浪,率水族劫掠,使百姓飽受災難。積翠仙子十分同情人們的遭遇,她不顧個人安危,決定用金蓮擋水的方法來拒惡龍于海島之外。於是她冒著犯天條戒律,盜取日月精華和九天錦繡,不分晝夜地繡織朵朵蓮花,很快繡成千朵金蓮花。她又和人們一道將蓮花沿海島的邊緣排列起來。金蓮光焰萬丈,善避水火,惡龍幾次率魚精蝦怪進攻積翠島,都被金蓮所阻,惡龍失去水勢,不敢貿然上島,心中十分惱怒。一日,它派鯉魚精去盜金蓮,鯉魚精趁著朦朧的月色,潛入寶島,揮刀砍斷束系金蓮的鎖鏈。一聲巨響,驚動了島上的人們和積翠仙子,他們紛紛持械趕來,鯉魚精見勢不妙,慌忙拾起砍下的金蓮花,乘風向海上逃去,積翠仙子飛劍擊中鯉魚精,鯉魚精墜空而死,化作一堆怪石,因此,千山中會寺遺留下寶劍刺魚的怪異山景。被盜去的金蓮花在狂風的吹逐下,飄飄搖搖地向南飛去,墜入大連海灣的飛蓮池中(飛蓮池原非此名,亦無蓮),從此以後,池中年年蓮花怒放,歲歲碧荷爭艷。
惡龍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乃奏本天庭,告積翠仙子暗盜日月精華,私采九天錦繡,並力誅水族精靈,犯下大罪。專橫的玉帝聞報大怒,不問情由即派天將捉走了積翠仙子。當島上的百姓紛紛趕來時,已不見了積翠仙子,只有仙子留下的蓮花化成了風景秀麗的九百九十九座山峰,正在飛快地增長著,為驅逐水族而向大海深處蔓延,須臾填平了恨海,太子海變成了陸地,被人們稱為太子海峽(確為古地名稱謂)。
人們日夜思念和呼喚著積翠仙子,淚水化成涓涓細流,流淌在千峰萬壑之中,呼聲化作陣陣松濤,迴響在千山萬嶺之間。為了紀念積翠仙子,人們把蓮花化成的山峰和積翠山合稱為千朵蓮花山。當然千山未必有九百九十九峰,但峰頭之多,之密確為罕見。據《千山志》記載:“千山……峰巒眾多,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大小山峰22座,重點遊覽區內則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大小山峰44座,素有峰海……之說。”千山得名之據由此可見一斑。

地質概況

千山在漫長的地質構造史中,經歷了多次構造運動,海陸滄桑5次變遷。千山系長白山支脈,遼河與鴨綠江的分水嶺,是遼東半島的脊骨。據地質考察,大約4億年前。千山一帶是一片海洋,到古生代末期開始隆起露出水面形成陸地。大約一千萬年前,經過漫長的地殼變化。初步形成了千山地貌的基本輪廓。千山的岩石上至今還保留著貝殼化石等退海的痕跡。大約在二百五十萬年前,燕山造山運動,使千山進一步隆起,致使少數山峰達到海拔1000米以上。後來,又經過地殼的不斷運動、球狀風化和大自然的風霜雨雪沖刷雕磨,才逐步形成現在的山峻岩峭、溝深谷窄的地貌特徵。
千山是燕山期侵入花崗岩體剝蝕低山丘陵地貌,山峰陡峭,地形高差較大,在2公里地形剖面,高差300~480米。千山風景名勝區分為千山主峰和中麓、北麓、西麓4條較大的山脈脊骨。仙人台國家森林公園包括主峰和中麓山脈脊骨。主峰為千山最高峰仙人台,海拔708.5米,俗稱鵝頭峰,山貌成渾圓狀,周圍向外伸出8崗8谷,呈八角狀。中麓山脈脊骨,東西走向,東至廟爾台村南,西至將軍峰,東低西高,南北兩側向外伸出5崗5谷,均向東順斜,形成魚鱗狀。
據國家地質界的權威專家考察千山風景區,確定千山風景區起伏峰巒形成於燕山期造山運動,為典型的粗粒花崗岩地貌,給予很高的評價,國內也不多見,距今已有1.8億年歷史。地質地貌特異,地下礦藏特別是地熱資源儲量豐富,物種眾多,距今38億年的古石山體(世界上僅4處)就在千山風景區內,千山本身就是活化石。
千山花崗岩內部帶為中粗粒花崗岩、中粗粒黑雲母花崗岩、細粒文象花崗岩等。該岩體侵入時代為中侏羅紀,岩體以富鉀為特徵,鉀長石含量達60~95%。

氣候特點

千山地處北緯40°,東經123.4°的遼河平原東南部邊緣上,屬北溫帶濕潤氣候區。氣候特點: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水充沛,溫度適宜,光照豐富。
春季風大,降水較少,日照時間長,回暖快,蒸發小,濕度大,空氣清新。
夏季降水集中且雨量充沛,暴雨多發生在此季節,氣溫高而少酷暑。
秋季天高雲淡,秋高氣爽,降水驟減,溫度緩慢下降。
冬季冬無嚴寒,多雪少風,呈典型的華北與東北獨特的氣候特徵。
千山因地理環境(地形,地貌,距海遠近)而不同於鞍山其他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為729.5毫米,年平均氣溫為8.7℃,夏季最高氣溫攝氏36.9度,冬季最低氣溫零下30.4℃,無霜期為165天,相對濕度全年為76.4%。

榮譽

千山1982年被確定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9年確定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2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2006年被評為全國十佳文明風景旅遊區。被全國名山考察團的專家認定為具有厚重歷史文化、宗教文化風格的寺廟園林風景名勝區。

交通信息

內部交通

景區內交通:
電瓶車:10元/人次。
高山索道:20元/人次

外部交通

到達千山有8路公車:分為太平線(大線)和玉佛苑線(小線),全程票價均為3元,推薦走玉佛苑線,能更快速的到達千山。
8路(太平大線)(虹橋北-千山)
站序:虹橋北-五一路-和平橋-北方晨報-小東門-雙山路-立山橋洞-勞動路-立山廣場-孟泰公園–獎工街–工業街-太平村–太平小區-苗圃–頤和城-運通叄號第(魏家屯)-越嶺路(陽光諾亞)-東陽街-第一中學-火炬廣場–鞍鋼乳業–鞍鋼副業總廠–第十八中學–水泥道口–七嶺子–山印新村–倪家台–千山溫泉滑雪場–鞍鋼療養院–溫泉-廟爾台國小-廟爾台–韓家峪–千山

最新信息

2017年2月25日,國家旅遊局公布最新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千山風景名勝區成功晉級其中。
2017年,千山旅遊集團經過系統規劃和高端策劃,提出了包括品牌升級在內的“六大提升改造計畫”(包括景觀改造升級、商業配套升級、宣傳推廣升級、文化熱點升級和關聯產業升級)。
2017年3月22日,遼寧千山旅遊集團“2017千山國際旅遊年戰略發布會”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隆重舉行,千山風景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以及多位業界權威、投資界知名人士、明星嘉賓出席了本次發布會。
遼寧千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現場發布千山風景名勝區成功晉級5A景區,並與中合供銷新城鎮投資集團、歌華中奧投資集團、4K花園、攜程網等平台簽訂了戰略合作。發布會還提出“萬水千山走遍,祈福就在千山”的口號,發布並演繹《再唱木魚石》歌曲、品牌LOGO和一組以木魚石、彌勒佛、積翠仙子、小松鼠等千山最具特色的形象為主體的吉祥物,充分向人們傳達了千山原生態的自然景貌和祈福文化。同時,千山旅遊集團還發布了2017年千山國際旅遊年暨南亞風情嘉年華的系列活動,活動時間為2017年5月-2017年10月。國際旅遊年涉及七大節假日,舉辦包括南亞嘉年華、互動風情歌舞表演、大型花車巡遊、風情音樂節、特色美食大賞等等特色系列的旅遊活動。多樣化的旅遊項目,滿足遊客的不同需求。千山旅遊集團依託多元化的生態文化,合理開發利用本地資源,推動“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農業”、“旅遊+體育”等發展,打造全業態旅遊格局,立志在推進千山景區向全域旅遊邁進的同時,進一步帶動本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跨越式發展。
千山風景區
遼寧暨鞍山(千山)梨花節活動於2017年4月21日—5月20日舉辦
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正是鞍山賞梨花的最佳時節,梨花競相開放,花香襲人,每年都成為一道獨特而迷人的風景吸引各地遊客前來觀賞。
為打造美麗鞍山市民節日,吸引更多遊客來鞍觀光度假,特舉辦以2017“賞春韻梨花 游美麗鞍山”為主題的梨花節活動,該活動由遼寧省旅遊發展委員會、鞍山市人民政府主辦,由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千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等部門聯合承辦。活動期間,如雪的梨花和十幾項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為海內外遊客奉上一場精彩的梨花盛宴。
千山風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