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都鎮

十都鎮

十都鎮位於湖南省炎陵縣東北部,地處湘贛邊界,是湘南最東部的一個邊界鎮,東北與江西井岡山市交界。西距炎陵縣城霞陽鎮25公里,是炎陵縣重點林區鎮。2014年7月1日吉衡鐵路炎陵火車站建成通車,結束了炎陵縣不通火車的歷史,從炎陵火車站坐火車去西部151公里處的衡陽只要23.5元,2個小時。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榮譽,鄉鎮舉措,基層建設,創新教育,法制治鎮,優勢產業,答疑解惑,學教並舉,搞活市場,特色風景,民族風情,

歷史沿革

十都鎮炎陵縣轄鄉。1949年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26公里,面積246平方公里,人口11968人(2017年)。
十都鎮
2015,炎陵縣鄉鎮區劃調整,將原石洲鄉的大院農場代管區域劃歸十都鎮管轄。
炎(帝陵)井(岡山)公路橫貫鄉境。轄良田、車溪、曉東、洋歧、紅南、黃豐寨、低壠、黃上、太坪、上井、瓜僚、小江、龍口、深壠、梅沖、麻萊、南流、皮坑、密花、青石岡、桃源洞21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電站、竹藝、食品、鑄鋼。農業主產水稻,產黑山羊、生豬、白鵝。林產有竹木加工及筍製品。桃源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十都鎮內紅色文化深厚,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古蹟奇觀 眾多。這裡有開啟中國革命新時代的偉大領袖毛澤東與朱德總司令第一次會面的舊址——萬壽宮,在小江等村保留著諸多革命時期的紅軍標語,這些珍貴的標語將成為正在籌建中的紅色標語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鎮文化資源豐富,1995年十都文化站被株洲市授予“明星文化站”稱號,1996年被湖南省授予“龍燈藝術之鄉”殊榮,彰顯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這裡有鐵瓦仙、婆婆仙、千年古杉等眾多奇觀古蹟;桃源洞國家級森林公園則是集旅遊休閒療養於一體的一塊淨土,洞內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有飛流直下的大瀑布,非常適合人類休閒療養。

行政區劃

良田村
瓜寮村
上井村
大坪村
黃上村
低壠村
黃豐寨村
梅沖村
麻萊村
龍口村
小江村
深壠村
密花村
皮坑村
青石崗村
南流村
紅南村
洋歧村
曉東村
車溪村

榮譽

2007年十都鎮獲得經濟目標綜合考核全縣一等獎,在六個建制鎮中位列第一,並獲得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計生工作首次進入縣先進行列,十都學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繼續保優,榮獲株洲市2007年度治安工作“先進鄉鎮”和湖南省“2003——2006年度平安鄉鎮”榮譽稱號,“一校兩院”建設再創佳績,被授予先進單位。
十都鎮十都鎮

鄉鎮舉措

為更好地調動全體幹部職工工作積極性,促進各項工作特別是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進度,為民做實事辦好事,十都鎮多策並舉,切實提高工作效率。 一、目標細化促進度
結合工作進展實際情況,對年初制定的考核目標進行進一步細化,把總體考核與單項分解考核相結合,切實促進工作進度,提升工作效率。隨著工作的進一步展開,一些新問題新情況陸續出現,諸如計畫生育、通暢工程等重點工作重點工程,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新情況,為此,只有進一步細化目標考核,才能更好地調動工作積極性,切實推進工作進度。
二、責任追究強意識
堅持主要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對事故零忍讓。對責任進行層層分解,凡是因不作為或不當作為造成重大損失或惡劣影響的,除要追究當事人責任外,同時要追究分管領導的責任,形成責任的多重追究制,以切實強化幹部職工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更好地為民服務。
三、多方監督保質量
堅持工作效率與質量的統一,在追究效率的同時切實保證質量。為此,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積極參與監督。對重點工作重點工程,鎮黨委、鎮政府建立了專門的監督督察機構,人大主席團充分發揮視察監督職能,積極參與監督,民眾廣泛參與監督,形成了多方監督機制,確保了工作工程質量。

基層建設

十都鎮黨委充分認識到歷史賦予的責任,建設一個團結務實的班子,來領導全鎮人民積極投入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建設。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
(一)強化學習,著力提高領導素質。
十都鎮十都鎮
(二)明確責任,充分發揮領導作用。
(三)務實求真,切實改進工作作風。
(四)加大黨風廉潔建設,打造清正廉潔班子。
(五)最佳化班子結構,提高班子戰鬥力。
堅強基層組織建設
(一)務實基礎,重點抓好村級幹部建設。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時期,村級幹部的作用越發顯得尤為重要,能否抓好村級幹部隊伍建設,選擇能帶領民眾開拓進取、勇於創新的村級幹部,對農村各項事業特別是新農村建設起著決定性作用。
(二)聯繫民眾,重點抓好熱點工作建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服務於廣大人民民眾。聯繫民眾,依靠民眾,是黨優良傳統和力量源泉。
(三)樹立威信,重點抓好廉政為民建設。威信,威望和信任也,這是領導幹部非權力影響力的重要表現,是領導幹部順民意、得民心的重要表現
(四) 規範長效,重點抓好責任制建設。要充分發揮基層幹部作用,調動基層幹部的積極性、創造性,就必須做到權責相符、權責一致,明確幹部的責任。
(五)形成合力,重點抓好班子團結建設。事業成敗,關鍵在黨,主要靠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首要的是抓好領導班子建設。
(六)賢上庸下,重點抓好用人機制建設。要充分調動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就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機制,形成賢上庸下的良好競爭機制。在建立科學嚴格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乾部能上能下的淘汰機制。
(七)加強教育,重點建設一支學習型班子。

創新教育

2001年以前,十都鎮有學校31所,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和教育資金的分散投入。根據大部分民眾的意見,十都鎮於當年9月開始集中辦學,全鎮只設國中1所,中心國小1所,班均人數分別達到51和45人。 為解決集中辦學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十都中心國小探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低齡兒童寄宿制管理辦法,突出抓好以下幾項管理工作:一是對低齡學生採取生活保育管理。每30個寄宿生配備一位專職保育員,住在學生寢室里專門照顧學生生活起居。學校在聘任教師時首先聘任保育員,2001年暑假還組織保育員進行了專業培訓;二是牢牢把好安全關。學校實行封閉管理,設立嚴格出入登記制度,學生憑卡進出,家長星期五下午接子女回家、星期日下午送子女到校,都必須到門衛處簽名。同時,還與110、120保持了聯繫,保證學生萬一出現安全或傷病情況時,能得到公安和醫療機構及時的幫助;三是投資改善學校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強化後勤管理。對校園進行了改建和維修,購置了彩電、VCD和適合兒童觀看的光碟,添置了洗衣機、蒸汽櫃、開水桶、餐桌、課桌凳,增設了儀器室、電腦室、閱覽室,添置了部分教研器材等。學生食堂配備了負責的炊事員,學生每餐花0.3元、0.5元和1元即能分別買上一份新鮮可口的蔬菜或葷菜;四是加強課外活動管理,合理安排全天的作息時間和各年級、各時段的活動,成立各種興趣活動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今,十都鎮的管理辦法已在全縣各鄉鎮得到推廣,呈現出蓬勃生機和活力。
實行農村集中辦學避免了資金的重複、分散投入,充分發揮了資金效益。由於資金集中投入,許多中國小危房基本消滅,鄉鎮中學、中心國小都建立了電腦室,有的還建有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圖書資料、音體美器材等都達到了國家規定標準,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農村低齡兒童寄宿制集中辦學激活了農村教育的辦學機制,最佳化了教育資源配置,縮小了農村教育與城鎮教育的差距,確保了山區學生受教育過程中的機會均等,有利於農村基礎教育的持續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整體推進。今年,國家財政部、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財政廳有關負責同志到該縣調研後,對集中辦學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指出:農村集中辦學,為農村教育特別是山區教育的改革發展開闢出了一條新路,不僅指明了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方向,也為今後一個時期農村教育財政投入的調整確定了方向,必將對中國農村的發展變化起到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法制治鎮

2006年以來,十都加大了法制宣傳力度,法制宣傳成效顯著。一是利用出宣傳欄、發放宣傳資料、辦法制講座等形式,使民眾有充足的機會學法懂法,從而能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1—8月份,出宣傳欄4期,發放《治安管理條理》等宣傳資料2000餘份,舉辦法制講課、講座各一期。二是深入到經常上訪甚至進京上訪的釘子戶家中,宣傳講解黨和政府的政策以及維護自己權益的正確途徑,同時也向其說明過激行為帶來的不良影響和嚴重後果,通過採取疏堵結合的方式,減少了越級上訪現象,避免了群體性事件的發生。1—8月份,共接待民眾來信來訪11件次,同比下降20%,成功調處率100%。三是深入到企業了解企業情況和遇到的法律困難,成功調處了8期起因修電站、開採瓷泥、招商辦廠等帶來的重點工程矛盾糾紛,為企業的施工、生產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四是積極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明確工作分工、明確工作責任、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從內部挖掘法制宣傳的潛力。通過以上有效措施,全鎮人民能夠積極主動的學法懂法用法,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不斷增強,為“五五”普法開了個好頭,為鎮黨委和政府開展工作創造了良好環境。
十都鎮十都鎮

優勢產業

炎陵縣十都鎮是一個林業大鎮,全鎮有林地面積10萬餘畝,其中筍竹林面積7萬畝,因此筍竹林開發一直是該鎮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支點。近年來,遠程教育的東風在十都鎮強勁颳起,十都鎮充分抓住這一機遇,依託遠程教育站點這一平台,以中歐天然林合作項目為契機,進一步做大做強筍竹林優勢產業,取得了良好效果。

答疑解惑

歐盟天然林項目的開展需要進行大量的資料查詢,自2004年南流村建立遠程教育站點來,南流村就自費開通了寬頻,平時大家有什麼資料需要查詢就會主動到站點來,需要召開研討會時,也會在站點聚集,然後就不懂或者有困惑的問題,利用站點寬頻網路進行查詢,及時解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年來農村黨員幹部通過現代遠程教育查找解決的疑難就達3000多條。

學教並舉

中歐天然林合作項目涉及面廣,包括社區建設、技術發展、農民培訓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以前,大家對一些科學發展和社區管理沒有深刻認識,在筍竹林開發和建設上存在著很大盲目性。遠教站點建成後,大家會自覺地下載或者線上看學習一些有關社區建設、農民培訓、實用技術的講座,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並結合本村實際,進一步消化吸收,從而對本村發展和人才開發作了中長期規劃。通過學教有近300餘位農民民眾自辦筍竹加工廠或其它企業,帶動和為村民年人均增收1500元。
十都鎮十都鎮

搞活市場

遠教站點有大量的經濟學方面的教學案例,大家通過學習,逐步認識到了經濟發展、市場開發和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在筍竹林開發逐步樹立起了依託市場、聯合企業的發展思路,保證了筍竹林的整體可持續開發和建設,逐步探索出了產業優勢與經濟效益、產業優勢與農民增收的最佳結合點。當前,“山上建基地、山下辦企業、山外跑市場”逐漸成為炎陵縣十都鎮筍竹林開發的新模式。近年炎陵縣十都鎮通過筍竹林開發興辦企業近100家,每年通過網路信息及網路銷售產品產值上億元。

特色風景

"紅""綠""古""閒"四大特色旅遊資源爭奇鬥豔:"紅"有"井岡第一站"舊址--朱毛第一次會面的萬壽宮、紅軍標語集中地小江村萬家大屋、瓜寮的紅軍墓群等;"綠"有吸"亞洲第一氧"的好去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神農谷,負氧離子含量為亞洲之最、千年古杉和飛流直下的大瀑布;"古"有坐落在海拔1400多米的瓜寮金巔山峰之中香火繚繞的帝母殿(婆婆仙);"閒"有炎陵縣首個集旅遊、休閒、避暑、觀光於一體的密花生態休閒園。
瓜寮山上婆婆仙
瓜寮山清水秀,四面環山,他東連八面山,西接炎帝陵,北接茅坪,南接神農谷;這裡是神農氏之母的居住地,駱賓王的棲息地、井岡山革命鬥爭的根據地,是將古、紅、綠高度濃縮、集於一身的風景勝地。
古:在海拔1400多米的金巔山上有座古廟,它是由數塊巨石組成的天然石洞。高數十米,抬頭望去搖搖欲墜。遠遠望去,一塊巨石,如同豎立的蚌殼,另一塊巨石則橫疊其上,象鳥的翅膀一樣張開,似乎只要有一點風,就要被吹落下來。石洞深三十餘米,寬三米,進洞就能看見石柱上刻著一副對聯"帝登龍座天顏喜,母住金巔廟貌新",上面有"帝姥殿"三字,正中放著帝母神像,右邊是炎帝,左邊是育子娘娘的神像。據說,婆婆仙是為紀念炎帝的母親而建造的,故又稱帝母殿。炎帝神農氏,為了給百姓治病療傷,遍嘗百草,發明醫藥,最多的時候,一天中毒七十二次。一天,他誤嘗斷腸草而死,訊息傳到天庭,頓時,天昏地黑,電閃雷鳴,女媧剛剛補上的一塊石頭,被震動下來,正好落在瓜寮山上。炎帝的母親因思兒心切,在麋鹿的帶領下,順著炎帝在桃源洞黑龍潭邊洗藥時留下來的腳印,跋山涉水,來到瓜寮山上。她縱目遠眺,正好看到鹿原陂下,旌旗獵獵,人頭攢動,載著炎帝靈柩的木筏,正逆洣水而上。她背倚"飛來石",悲痛萬分,化作了一塊石頭。曾經給炎帝遮過陰的山鷹,正好張開翅膀棲息在"飛來石"上,她看到鹿原陂下的一幕,也悲痛萬分,化作了石頭,給炎帝的母親遮風避雨。於是,人們在這裡修建一座仙庵,並取名為"婆婆仙"。
"婆婆仙"始建於南朝時期,清朝時重建。這裡歷來香火旺盛,鼎盛時一天有數千朝拜者,直到現在,逢年過節,附近的村民,還有茶陵、寧岡等地的香客,都會來上香祈福。平時,香客、遊人也是絡繹不絕。
石洞有一石台,名曰棋盤石,上面刻著"阿溪事業容,小家各西東;玉盤逢八月,雁落荒野中。從容改范蠡,路漫思屈公;孤蓬從此去,葉飄隨秋風。"這是駱賓王因避武氏之難在瓜寮立寨時的題詩。駱賓王瓜寮立寨名曰狹谷寨(今饒友根屋後),以耕種打獵為生。他樂施好善、攜困濟貧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好評。他惜別時送給吳姓老人一張告書,叫他收好不要給人看。老人不識字,但也未給人看。老人死後,他兒子在他衣櫃裡看到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日出行屋影,晚霞掛樹梢;左星七寸起,右勾一桿苗。恩為久住地,種下一國寶;送君夜明珠,福人土裡刨。"
瓜寮仙下有棵千年古杉,樹齡在200年以上,並留有一首詩"行路天昏昏,暴雨襲我身;傍無避雨處,只好沐樹蔭。你有孿兄弟,我卻獨一人;此時多感慨,何日見陰晴。"這是駱賓王躲雨時刻在樹皮上的。前人傳後人,詩意至今猶存。
紅:瓜寮原是革命老區。井岡山革命時期,長期有紅軍駐紮在這裡,曾經為紅軍的征糧區。瓜寮還有兩處紅軍的哨站,第一處設在船形與低壠交界,第二處設在月形水口。兩處哨站主要用於防範我軍糧食運輸途中被敵人偷襲。同時,瓜寮還是紅軍的屯糧區。聽說有一次,運糧隊在過松木坪時遭遇白匪襲擊,送糧人無一生還。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的屍體全被埋在松木坪的一個山窩裡,墓地群至今仍能找到。國民黨為了阻止瓜寮人民對紅軍援助,在瓜寮實行三光政策,積極援助過紅軍的農戶均遭到白匪的迫害。瓜寮人為井岡山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綠:這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最高海拔1340米,平均海拔約1000米,可臨空眺望湘贛兩省多處小城鎮、小村莊,可觀日出日落,觀霧化、賞雪景等,令人心曠神怡。同時森林覆蓋率極高,空氣清新,富含氧離子,流綠滴翠是其主色調。這裡林木蔥籠,古木參天,有"遠看山是樹,近看樹是山"之說。林中,小橋流水,鳥語花香,奇花異竹,舉目皆是。清新的森林空氣,美麗的森林景色,讓遊人流連忘返。

民族風情

湖南省唯一少數民族村-畲族村,座落在十都鎮洋岐村。古風淳樸的十都,素有"龍燈藝術之鄉"的美稱,民間文藝千姿百態:"三節龍"、"火星龍"以其獨特的表演風格和深厚的藝術底蘊而飲譽全國,"三節龍"獲得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金牌,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畲族民歌、客家山歌廣為傳唱;龍獅、龍燈歷史悠久;畲族文化、客家文化、龍獅龍燈文化交相輝映,成為十都鎮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