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

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

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福建省福州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福建省福州市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茶亭十番音樂發源於福州市台江區的茶亭街。據清乾隆年間鄭洛英《恥虛齋詩抄》中的《榕城之夕竹枝詞》記述:“閩山廟裡夜入繁,閩山廟外月當門。檳榔牙齒生菸袋,子弟場中較十番。”當時十番音樂在福州民間受歡迎的狀況。很早以前,福州民間盛行舞龍燈。後來為龍舞伴奏的打擊樂逐漸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

文化特徵

茶亭十番音樂使用的樂器有狼杖、大小鑼、大小鈸等五種。人們為了避免五件樂器組合的單調性,在其中加進管弦樂器笛子、逗管、椰胡等,同時還加進了清鼓和雲鑼。為求得音量上的平衡,每種管弦樂器皆配以雙數,形成雙笛、雙管、雙胡,共約十種,樂隊即由此基本成型。
茶亭十番音樂的代表曲目有《秦樓月》、《水底天》、《蓮花冊》、《雁來雲》、《石榴花》等。
茶亭十番音樂不僅流行於福州市內,也流行於福州周邊農村及福州下屬的五區六縣,還流傳到寧德、建陽、南平、古田、福安、柘榮、霞蒲等地。
茶亭十番音樂的演奏形式分為坐奏和行奏兩種,其演奏位置的排列十分講究。茶亭十番音樂主要用於迎神賽會和百姓婚喪嫁娶及家宴等民俗活動中。曲牌大多表現人與自然、社會的關係,或體現一定的意境,或描述古老的傳說故事。

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項目保護單位福州市台江區文化館評估合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