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工業新區

十堰工業新區

十堰工業新區,東起凱旋大道,西至張灣區柏林鎮,南起規劃中的三峽路,北至福銀高速公路十白段,規劃區域面積4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域可用地面積15平方公里,自然條件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雄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堰工業新區
  • 類別:新區
  • 地點:十堰
  • 類型:工業
新區簡介,新區建立,工業新區與山地整理,無地之痛,劈山之夢,突圍之劍,發展規劃,巢起鳳來,紛至而來,城中之城,新城實力,新城崛起,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新區特色,新區發展,新區建設,

新區簡介

十堰城區西部山地整理是市委、市政府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拓展城區發展空間、著力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重大舉措,被定位為“十堰工業新區”
十堰工業新區是今後十堰城區工業發展的希望所在,是東風公司打造“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商用車製造基地的發展空間,是申報國家級節能環保示範基地的重要載體,其規劃目標是建設一個以工業為支撐、具備完善城市功能,生態和諧、宜業宜居的全新“城中城”。
十堰工業新區管委會
十堰工業新區於2007年11月開工建設,已完成土地平整4平方公里,內部道路、供水、供電、電信、排水、排污等基礎設施健全,對外連線的建設大道、發展大道、風神大道即將動工興建。十堰工業新區面向國內外廣泛招商,已接洽項目300餘個,達成投資意向的大項目有:北京京能120萬千瓦熱電項目,東風商用車公司動力系統項目,西安交通大學·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產學研基地,東風特種汽車有限公司專用車整車項目,廣東商會廣東創業園,上海市天台商會浙商工業園等。
工業新區規劃已經出爐。這裡的山地整理項目,造地面積將超過萬畝,並將在這片“人造平原”上建設一座工業產值500億元、人口30萬的現代化西部新城。新城內,兩縱兩橫主幹道、十縱十橫次幹道的建設藍圖正在形成,廣場、醫院、學校、銀行等社會服務設施配套齊全。
工業新區北起十天高速,南到規劃三峽路,東到四方山麓,西至西城經濟開發區,包括建設大道,風神大道,發展大道,凱旋大道,車城西路等在內的主幹道。區域面積51平方公里。十堰市張灣區為拉動經濟成長、擴大就業能力,實現一個地區的跨越發展,由政府在所轄區域內經濟發展相對超前的鄉、鎮、區特別設的以招商引資、開發建設為主要目的的行政機構。

新區建立

十堰城區西部山地整理項目由2007年啟動,先期投資500億人民幣,預計在十堰張灣區西部打造一個達到6.8平方公里的“人造平原”,為十堰的發展創造更多機遇。
工業新區落成後,預計容納人口40萬,進一步擴大十堰的城區規模,該工程已經完成70%。《愚公移山》家喻戶曉,可是,沒有人會想到,這樣一個流傳千年的寓言在今天真實上演;沒有人會想到,這樣一個神話傳說在十堰精彩再現。 2009年4月20日,記者來到十堰城區西部,這裡驚現的是十堰乃至全國史上最大的工地!在寬達一公里、長達三公里的開挖作業面上,350多台大型機械日夜轟鳴著,每天開挖土石方8萬多立方米,每月搬掉山頭10餘個。經過200多天的奮戰,4000多畝平地已經露出端倪,萬畝“人造平原”指日可待。 削峰填谷,打破招商引資無巢可棲的苦衷;挖山填溝,解開城市發展沒有空間的死結;連片開發,解決企業見縫插針、東開西挖、自然生態千瘡百孔的難題。這就是十堰的萬畝山地整理項目。其中,僅位於張灣區的西部山地整理項目,造地面積就將超過萬畝,並將在這片“人造平原”上建設一座工業產值500億元、人口30萬的現代化的西部新城。

工業新區與山地整理

無地之痛

十堰是一座典型的山區城市,全市國土總面積中超過92%的是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城區規劃建設區面積31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為293平方公里,超過91%。 隨著城市的發展,土地的瓶頸制約日益明顯。企業擴展,需要土地;外資落戶,需要土地;建設百萬人口的大城市、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還是需要土地! 無地之痛,對於地處城市西部的張灣區來說,更加突出。 東風公司十堰基地80%的生產資源、80%的產值都集中在張灣,當年建設二汽時,張灣貢獻了2.5萬畝土地,這是張灣區全部的“家當”。 由於沒有土地,又受制於交通,張灣區的工業優勢成為包袱,沒有跨越式發展,也沒有第二輪發展的空間。 近幾年來,東風汽車公司發動機等一批重要零部件成為發展的重點,悍馬越野、軍車改裝等項目談判不斷推進,工業物流等大批項目等著上馬,然而,這些需要土地約4000餘畝。同時,東風汽車公司龐大的創業群體及市內外其他投資者也提出了巨大的土地需求。地從哪裡來? 不僅如此,整個城市的東西兩端,發展日益失衡。隨著漢十高速公路的開通,十堰東部城區修建了北京路、天津路、許白路、重慶路、東風大道等城市道路,帶來了大量土地,東部面貌煥然一新。相比之下,由於發展空間的掣肘,交通條件的“圍困”,西部的發展速度跟東部相比相對緩慢,紅衛、花果一帶多年來沒有多大變化。根據十堰市城市發展整體規劃,東部是商住中心,西部是工業中心,但是,沒有土地的現實,使張灣區想發展工業,卻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

劈山之夢

發展需要資源,張灣區餘存最多的資源是荒山。怎樣利用荒山求發展?成為區委、區政府苦苦求解的難題。 2007年春天,古裝神話大劇《愚公移山》在中原開拍,接著,《沉香劈山救母》在多家電視台播出……這些故事對於長期被山所困的人們,無疑是一種激勵和啟發。於是,敢於創造而又富有激情的十堰人,產生了劈山平地的驚人夢想! 2007年1月19日,時任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的周堅衛來到十堰調研。在提到十堰市城區空間發展不足的問題時,市委書記(時任十堰市市長)陳天會試探性地提出:“能不能給五千畝指標,讓我們整點平地?” 英雄所見略同。周堅衛的回答非常乾脆:“五千畝太少!能不能搞到一萬畝?十堰那么多山,崩幾個山頭不就整理出萬把畝平地了?!”接著,周堅衛還作出了“在十堰城區選擇1至2個點集中進行工業用地整理”的指示。

突圍之劍

領導的明示,讓十堰人欣喜若狂。張灣區迅速組織人馬,選址、論證,用最短的時間拿出了《十堰城區西部山地整理項目選址及規劃方案》上報省、市政府和相關部門。 2007年8月,省政府以會議紀要形式批准十堰城區西部山地整理項目實施。這個在省政府看似平常的會議紀要,對於十堰來說,意義不凡,它不僅是一把尚方寶劍,而且是一把劈山之劍,是一把力助山城向大城市發展的“突圍”之劍。 2007年11月6日,十堰城區西部山地整理項目正式開工,一隊隊人馬開進了山溝,一台台挖掘機開上了山頂,一座座山頭被斬落谷底。 截至2007年4月,西部山地整理項目實際施工時間200天,完成投資4億多元,平整大小山頭40多個,平整土地4000多畝,成為十堰城區最大的成片連塊工業用地。據測算,項目區直線距離達4公里,周長11公里,比老荊州城的城牆還長一華里,驅車行駛在山地整理施工現場,轉一圈就需要半個小時。 整個山地整理項目預計總投資20億元,總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相當於十堰城區建成區面積的四分之一。

發展規劃

巢起鳳來

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深圳分院(十堰市規劃設計院作為協作方)編制的十堰西部新城發展概念規劃和十堰工業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於2009年3月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和市規劃委員會審查。西部新城發展概念規劃東起凱旋大道,西至張灣區柏林鎮,南至規劃中的三峽路,北至規劃中的福銀高速十白段,區域面積51平方公里。十堰工業新區控詳規北以四川路(東風公司動力廠——大路河)為界,南以316國道為界,區域面積4平方公里。已完成產業發展研究、概念規劃、控詳規、路網設計。 對於山地整理這樣的大投資、大項目,人們最為擔心的是,土地平整好了,有沒有人要?這些問題其實都不是大問題。區委書記劉學華說:“山地整理項目,成功激活了城區西部,點亮了城區西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機,截至目前,有投資意向的客商已達300餘人次,申請用地的企業已近200家。”

紛至而來

據了解,山地整理項目實施期間,省、市及有關部門領導多次親臨現場視察、調研,牽線搭橋,引薦香港北京深圳上海浙江客商70多人次洽談投資事宜,東風公司領導徐平童東城先後兩次率東風公司各專業廠、職能部室現場考察工程進展,紛紛看好該區域的發展潛力。截至目前,通過各級領導牽線搭橋、項目主動聯繫、上門招商、參與招商洽談會等途徑,有實質性入駐意向的項目達60餘個。已達成投資意向的大項目有:北京京能120萬千瓦熱電項目,深圳高力集團整體開發深圳工業園項目,以及深圳國融信合、香港皇冠集團的開發項目。即將開工建設的項目有4個,分別是:陝西陽光教育投資有限公司投資5.2億建設的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科技學院產學研園區;東風特汽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建設的1萬輛份特種商用車整車項目;十堰恆融實業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建設的汽車空調、燃油箱總成項目;十堰益民銅材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建設的兩萬噸高精銅帶搬遷擴能改造項目。另外,湖北大洋車輪有限公司的鋼輪輻和車輪、十堰宏兆公司的發動機搖臂總成、十堰華昌達公司的裝備工業園、上海弗列加公司的空氣濾清器、東風實業公司的整車等一批項目也將在今年相繼開工建設。

城中之城

新城實力

2009年2月9日,市委書記陳天會來到山地整理項目現場調研,他要求張灣區就“平整出來的地塊如何用”,也就是山地整理項目的定位進行“破題”。第三天,市長張嗣義到山地整理項目現場視察,他指出,應該把工業區按新城市的標準建設。 十堰建市初期,先有二汽,後有城市,走的是一條“先業後城”的路子。西部新城建設“先城後業,城業相濟”,即先形成城市雛形,吸引產業,再以產業發展推動城市建設。新城內工業用地占43%,環保、城市設施、生活等用地占57%。西部新城並不是工業園區,而是一個以工業為支撐的全新“城中城”。 初步測算,山地整理項目萬畝山地開發完成後,連同發展大道、建設大道等道路沿線可開發土地超過兩萬畝,剔除基礎設施、綠化、生活配套等綜合用地,純工業用地至少一萬畝,按每畝150萬元的投資強度,投入產出按1∶3測算,年可產出工業產值450億元,這還不包括新城內原有企業產值,相當於再造一個“東風”。 對於這個大項目的意義,有人進行了這樣的生動點評:十堰的工業分布圖像一隻努力向上的鷹,這隻鷹原本只有東部新城形成的右翼,而西部左翼沒有發育成熟。現在萬畝山地支撐的“西部新城”崛起,是左翼健壯豐滿的希望,也是十堰工業經濟鷹擊長空、傲視群雄的希望。
工業新區主幹路網工業新區主幹路網

新城崛起

隨著十白高速建設大道、發展大道、風神大道、316國道、三峽路、捷達路以及園區內兩縱兩橫主幹道、十縱十橫次幹道的建設,西部新城的網狀交通格局將逐漸形成;隨著廣場、體育中心、公共綠地、商務樓、醫院、學校、銀行、超市、居民小區等社會服務設施配套建設,西部新城將具備完善的城市功能。 在不久的將來,置身西部新城,給人最直觀的印象是整潔、靚麗、時尚。除了能看到統一規劃、整齊劃一的標準化廠房、標誌性的商務樓宇以外,映入眼帘的將是寬闊的條條大道、大面積的公共綠地,電力、電話、寬頻、供水、排污等管網全部入地,河道、保留山體全部改造成城區景觀。從市內通往西部新城的建設大道寬達42米,將成為西部最壯美的景觀大道。 西部新城還是十堰向大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的主戰場。十堰城區現有人口60萬,要向擁有100萬人口的大城市邁進,西部新城將是人口承載的主區。十堰城區工業總產值目前是500億元,近期目標是1000億元,還差的500億元哪裡來,西部新城理所當然地擔此重任,成為這項經濟指標的承載主體。 夢想再次被超越。西部新城,一個工業產值500億元,人口30萬,輻射相關產業的新城區誕生在即。

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

十堰城區西部的“人造平原”,曾是一片荒山野嶺,因為很少有人問津而倍感寂寥。 同樣是這片土地,現在成了“一馬平川”,吸引了省、市領導的目光,引來的一批批前來投資考察的企業家,招來了媒體聚焦。 山地整理,一個構想,改變了一片土地的命運。 削峰填谷,一種行動,是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最深刻、最生動的詮釋。 西部新城,一個規劃,讓沉寂數年的十堰西部燃起了激情,讓百萬人口大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夢想有了發展的平台和載體。 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如何結合實際讓學習實踐活動變成發展的動力?市委書記陳天會指出:“十堰最現實、最大的問題是發展不夠,解決的途徑就是要加快發展。整個活動要在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要用工作成效檢驗活動效果,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在促進發展上下功夫。”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是解決我市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因為土地稀少,我市的工業項目建設受到限制;因為土地稀少,招商引資受到阻力;因為土地稀少,城市發展受到困擾。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府出台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山地綜合開發利用方案,計畫用2至3年時間,在兩區成片開發1.5萬畝左右的土地,這是我市站在新的起點上,結合市情民情,把握髮展大勢,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而生動的實踐。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體現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西部新城不僅是工業園區,更是宜居宜游的一片樂土。西部新城的規劃建設,是一次以人為本、前瞻未來、為全市發展謀大計的智慧結晶。 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人造平原”上的西部新城,徹底打破了這裡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城中村”變成了“城中城”, 真正實現了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 “科學發展觀”這一抽象的概念,在這裡被鮮活生動地運用於具體實踐,化作強大的生產力,推動著經濟社會的進程。

新區特色

曾幾何時,由於工業用地的不足,制約了張灣經濟的快速發展。新世紀,新的挑戰,新的機遇。為了升級汽車基地,為投資商開拓更大的經濟發展空間,張灣人決定在城西移山造城。開發平整土地3萬畝,為新一輪經濟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十堰工業新區是以汽車產業為主導的新型產業園;集生產、加工、科教、科研、生活、旅遊等多功能為一體,全力構建面向國際的現代化生態工業產業基地。
工業新區工業新區
高起點,高定位。十堰工業新區不僅是工業之城,更是生態之城、生活之城。通過山地整理,城市結構由沿路、沿山組團式的帶狀結構,變成適合現代城市和現代經濟發展需要的塊狀結構,為建造西部工業新城奠定了長遠的發展基礎。
園區內縱橫交錯的道路、集中的工業園區、優美的環保區域、合理的生活區布局、配套的生活服務、具備容納30萬人同時工作,為企業進駐提供功能完善的後勤保障。園區周邊是東風商用車公司和眾多專業廠所在地,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為發展汽車工業帶來無限商機和潛力。
十堰工業新區承載著十堰和未來的發展之路,它不僅僅是十堰工業經濟發展的主陣地,也是十堰城市發展的主戰場。建成後,可以實現工業年產值500億元(十堰城區工業總產值的一半),相當於再造了一個東風汽車公司(十堰基地)!
十堰市城區現有人口60萬,十堰工業新區的建設,為工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集群發展,土地向集約利用,人才向園區集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從而推動十堰向百萬人口的大城市邁進。未來的十堰工業新區必然是政通人和、經濟繁榮的大都城,成為我國中西部連線西南、西北地區的核心樞紐和重要節點!
西部山地整理是十堰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不僅享受國家中部崛起、新階段扶貧開發、南水北調相關政策,同時比照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是全國少有的國家優惠政策疊加地區。園區在土地使用、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同時簡化入園手續流程,實施手續代辦,專人專項,全程服務。
項目實施期間,省、市及有關部門領導多次親臨現場視察、調研,牽線搭橋,引薦香港、北京、深圳、上海、浙江客商洽談投資事宜,東風動力,東風猛士,北京京能集團,華潤啤酒、深港工業園、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科技學院紛紛落戶園區。東風公司領導多次率各專業廠、職能部室現場考察工程進展,紛紛看好該區域的發展潛力。

新區發展

2008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47025.7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5819萬元,規模以上企業27家。東風環保實業公司投資1200萬元建設醫療廢棄物處置項目,已基本完成投資建設工程;天龍汽車電子電器投資有限公司投資3.5億元建成十堰市汽車電子工業園;華昌達投資700萬元建設生產車間,已建成使用;北京京能集團投資60億元的120萬千瓦熱電項目選址落戶在新園區;華偉恆利公司投資800萬元新上生產線;萬益工貿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設二期生產車間,已建成使用。
工業新區規劃工業新區規劃
擴展園區發展空間,提升招商層次。一是張灣區城市建設用地整理項目。一期試點項目已完成土地平整面積1096畝,徵用花果街辦大路村、丁家村、二堰村和二堰鋪社區4個村(社區)土地,設計開挖土石方327.78萬方,一期試點項目費用總計9898.41萬元。二期工程基本全線竣工,累計完成土地平整面積4000畝,成片連塊面積近3平方公里。項目爭取到省農業發展銀行貸款4.8億元,已到賬6000萬元。按照“開用結合、及早布局”原則,園區招商引資工作已經全面啟動,初步規劃“京能工業園、東風汽車新區、香港工業園”3個功能園區。其中,總投資60個億,占地1500畝的京能集團120萬千瓦熱電項目,已進入規劃設計階段。二是十堰汽車電子工業園。按照區政府確定的將楊家溝已平整的200畝地建成十堰電子工業園的要求,西城開發區年初成立專班,經過調查、公開招商、項目洽談等,確定以業主整體規劃開發,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配套服務設施的建園模式。汽車電子工業園工程分兩期完成,一期工程計畫用2—3年完成,園區用地規模約200畝,計畫總投資3.5億元,其中廠房投資為1億元。二期工程計畫在3—4年內完成300畝的開發建設,投資建設額為3億元。經多次商談,與湖北天龍汽車電子電器工業園投資有限公司正式簽訂開發投資協定,確定天龍公司為電子工業園投資主體,於9月上旬正式開工建設。“三通”(水、電、路)建設正在緊張進行之中。三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開發區整體形象。近年來,隨著西城開發區工業園區建設和園區重點工業項目推進開工,西城開發區的基礎設施明顯滯後。開發區把轄區“三條道路”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加快提升開發區整體形象。同時,積極爭取惠農項目,切實解決民眾實際問題。

新區建設

西部萬畝山地整理成功激活了十堰西部城區,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原深圳市委書記厲有為在視察西部萬畝山地整理項目現場後,說:“十堰現在改革開放的思想超過了當年的深圳,劈山造地1萬多畝,氣魄很大,沒有思想的解放是做不到的……把山推平,就變成了平原,劣勢就變成了優勢,了不得!”在西部山地整理的關鍵時期,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更加堅定了張灣區把西部萬畝山地打造成我市科學發展試驗區的目標和信心。
區域面積46平方公里、核心區15平方公里的十堰工業新城控制性規劃已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深圳分院編制完成。目前,開發平整任務已完成4平方公里,成為十堰城區最大的成片連塊工業用地。十堰工業新城內規劃有三條道路,其中捷達路已建成通車,凱迪拉克大街本月有望通車,建設大道基礎工程正在進行建設,新城已具備項目入駐建設條件。廣東創業園、益民創業園、恆融公司、東風特汽、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產學研園將陸續開工,正在洽談的項目有300多個。萬畝山地整理不僅僅是一個項目,也不僅僅是一個工業園區。可以預見,經過5年左右的開發建設,一座現代化的工業新城將拔地而起,成為十堰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核心板塊、重要跳板、戰略高地和新的增長極。由於十堰工業新區土地完整、產權清晰,與城區聯繫最貼近、產業輻射最直接,所以最有條件成為我市科學發展的試驗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建設科學發展試驗區,必須加快工業新城建設,使其儘快發揮效益。只有思想超越、體制超越、路徑超越,才能把工業新城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的亮點。總的原則是:科學發展,特區特辦,綜合改革,先行先試。主要目標是:將十堰工業新城建設成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汽車產業為支撐,多業並舉、多功能融合的現代化、綜合性試驗區,成為省市科學發展的典範和改革創新的樣本,成為中國內陸的知名“特區”和十堰的第四張“名片”。
工業新區工業新區
具體地說,張灣區將從以下八個方面進行探索試驗。
1、集約用地試驗區。制約城區發展的最大“硬傷”是土地不足。第一輪發展,張灣為東風公司奉獻了2萬畝土地,建成了汽車工業基地,城市也隨之形成。在國家土地政策日益嚴格的形勢下,為了打破土地“瓶頸”,張灣區在西部開發“三少一無”(耕地少、林地少、拆遷少、無基本農田)的荒山、石山,削峰填谷,形成人造平原,目前已平整集中連片土地6000多畝,成為全省山地利用、集約節約用地的試點項目。這是我市開發利用山地的成功試驗。那么,在供地方式上我們也要勇於試驗,首先考慮集成、集約、節約供地,對高新技術企業、知名企業、整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優先供地,對一般項目堅決控制投資密度。
2、戰略調整試驗區。長期以來,城區西部發展戰略是沿316國道,由花果向柏林、黃龍呈條狀發展。事實證明,由於受路、水、電等多種因素制約,這種戰略沒有達到預期目的,社會對西部發展多有抱怨。西部山地整理項目位於紅衛與花果之間,緊貼中心城區,工業新城邊界到紅衛轉盤不足1公里,可與城市功能直接對接。但十堰市原有的城市規劃和“十一五”規劃,都未表述這一思路。山地整理項目改變了原有思路,西部發展由線狀變為塊狀,並將中部組團與西部組團緊密對接,可大大拓展城市的戰略發展空間。
3、多元投資試驗區。先期政府投入主要用在山地整理一期6000多畝山地的平整開發上,以市城投公司為主要平台籌資開發。後期15000畝可引進國際國內實力較強的投資商進行整體開發(平整)。基礎設施如建設大道、風神大道、發展大道,可採取BT模式。對新城內的項目建設,金融部門要創新服務方式,放寬條件,降低門檻,探索質押之外的貸款方式。小額貸款公司、民營資本、保險公司等均可在試驗區開展業務。
4、高新技術試驗區。張灣區是老工業基地,汽車工業奠定了十堰城市的產業基礎,而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最根本的動力是產業升級。工業新城建設要高起點定位產業發展目標,堅持以高新技術項目為主,重點引進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扶持整車(特別是乘用車)及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支持生物、醫藥、光電子企業,力爭高新技術企業占60%以上,努力使其成為十堰最具特色、市場競爭力最強、生命力最強的高新技術新區。按照這一思路,工業新城已引進湖北汽車學院產學研園、益民銅材、華昌達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國際國內知名品牌。
5、節能環保試驗區。國家主體功能規劃把張灣區作為重點發展區。雖然不在限制發展區之列,但南水北調對工業新城的要求更高。節能環保是對工業新城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整個新城建設中,要自始至終貫穿節能環保理念,建設國家級節能環保示範基地。項目建設以節能環保技術創新與轉化為中心,以清潔生產為主導,重點發展節能環保汽車及零部件製造項目、綠色照明製造項目、節能機電製造項目、節能環保科技研發和孵化中心等。所有入駐項目均實現達標排放或零排放。目前,新城第一條道路捷達路使用的是LED照明路燈,這表明在新城建設之始,節能環保意識就得到了很好地落實。
6、先城後業試驗區。先有廠,後有市,是十堰城區的最大特點,同時也導致了基礎設施不健全、城市功能不完善。工業新城應 “先城後業”、“城業並濟”。規劃是首要前提。在尚未建設之前,張灣區就把規劃作為第一任務,委託中國城市規劃院編制工業新城概念規劃和控制性規劃,並通過了審批。新區嚴格按規劃先行建設道路、供水、供電、通訊、排水、防洪和加油站、銀行、醫院、居住小區、體育設施等,為項目入駐提供全方位服務。在道路命名上,體現汽車特色,所有道路均以國際知名汽車品牌命名,東西向為“大街”,南北向為“路”,如凱迪拉克大街、捷達路等。
7、農村城市化試驗區。新城被征地農民應率先實現市民化,其身份應轉為城市居民,全部納入城市居民社會保障體系,辦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對被征地農民實行集中安置,集中建設居住小區,小區內配套健全水、電、路、商業網點、學校、幼稚園、公共綠地、健身設施等。土地補償金可由村集體用來建設生產或服務性項目,農民按股分紅。對未拆遷的村莊,實施房屋綜合改造,完善基礎設施,鼓勵遷村騰地。引導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
8、體制改革試驗區。工業新城15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土地完全屬國有,屬於一個相對封閉、無村居混住的區域,完全有條件進行全新的體制改革,成立工業新區管理委員會,全權負責開發、建設、招商、管理、服務等。核心區實行封閉運行、扎口管理,地方稅收全部留成,一定十年不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