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十四世紀)

14世紀

十四世紀一般指本詞條

1301年1月1日至1400年12月31日(也有觀點認為應從1300年1月1日算起)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14世紀。14世紀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主要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4世紀
  • 外文名:14th century
  • 時間:1301年1月1日-1400年12月31日
簡介,世界各地歷史,東亞,中亞,西亞,東南亞,印度,非洲,西歐,東歐和西北亞,美洲,重大戰役,建立國家,滅亡國家,文藝復興,禁慾主義,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中國,日本,朝鮮,琉球,俄羅斯,欽察汗國,英國,法國,印度,中東,中亞,軍事領袖,文學家,重臣,

簡介

從14世紀,中世紀末期,歐洲的社會開始了一些新的變化,封建主義制度開始衰退,十字軍東征而帶來的騎士階層文化的繁榮逐漸變得落寞,神聖不可侵犯的羅馬帝國教皇的統治開始變得動搖,因為以城市為中心的中層階級開始發展,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飛躍,尤其是在精神方面,經院哲學所宣揚的基督教神學遭到蔑視,人們的視線開始從神那裡轉到人自己的身上,開始發現自己,發現自己的價值,於是一種新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給予了人類文明一段新的歷史,就是文藝復興時期,大致的歷史時段是從1300-1650年。
14世紀,亞歐各地的蒙古各國從穩固走向衰落,甚至滅亡。歐洲日益崛起,印度依然諸國並立,中國明朝興起,亞洲其他國家各行其道。非洲、美洲亦有發展。

世界各地歷史

東亞

1307年,元成宗死,其後蒙古皇室內爭不斷,以至於1308——1332年換了8位皇帝。1333年,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即位後。1368年,明朝建立。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勵精圖治,輕徭薄賦,明朝日益強大。1381年明朝進占雲南,1388年明朝征服遼東,元朝羽翼領土相繼翦除。明朝分封諸王,導致1399年靖難之役爆發。
1392年,李成桂代替高麗王朝,建立朝鮮王國。
1333年日本鎌倉幕府滅亡,1336年室町幕府建立。

中亞

察合台汗國分裂成東西兩國。1370年,帖木兒篡奪西察合台汗國。帖木兒於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1389年征服今阿富汗,1390年征服東察合,1393年征服波斯,1395年攻破欽察汗國首都薩萊,1398大破印度。

西亞

伊兒汗國在1335年後迅速分裂,14世紀末被帖木兒征服。
奧斯曼帝國(1299——1922年)日益強大,攻占巴爾幹半島,1389年科索沃戰役大敗歐洲聯軍,1396年尼科堡戰役有戰勝歐洲各國,歐洲面臨危機,然而帖木兒此時卻把擴張的目標投向奧斯曼帝國

東南亞

撣族南遷各國繼續存在,緬甸依舊分裂,越南陳朝日益昏亂。爪哇滿者伯夷國強大起來,征服大巽他群島。

印度

德里蘇丹國卡爾吉王朝、圖格里克王朝相繼統治,國力強盛,1398年德里被帖木兒攻破。南印度耶查維那加爾王國建立。

非洲

馬里王國強大起來,但後來發生內亂。
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統治,後日益混亂。
摩洛哥馬琳王朝分裂

西歐

14世紀歐洲日益發展,經濟更加發達,人口增多,但發生黑死病。文藝復興在義大利展開,成果豐碩。教會依舊保持著影響。
德國分裂依舊,英國中央集權增強,爆發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1397年北歐卡爾馬聯盟建立。

東歐和西北亞

欽察汗國統治強大而鞏固,但14世紀中起以後,地方勢力興起。莫斯科公國逐漸強大起來,於1380年大敗欽察汗國。

美洲

瑪雅已經衰落,印加繼續擴張。

重大戰役

14世紀主要大戰役發生在後半期
高郵之戰1354——1355年
帖列克河戰役 1395年

建立國家

明朝(1368——1644年)
朝鮮王朝(1392——1910)
帖木兒帝國(1370——1500年)

滅亡國家

伊爾汗國
察合台汗國

文藝復興

1、狹義上講是復興古代文化,古希臘、古羅馬的哲學和藝術價值。從中世紀,基督教開始統治之時,人們的視野就開始蒙上一層紗幕,就是宗教信仰,人的行為、思想等等方面都受制於上帝,人們無法認清世界,認清自己,完全的受到束縛,於是一些思想家跳出來開始否定這些,努力衝破一種禁錮,他們找到的路就是從古代文化那裡找到了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的本來屬性。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化給了人們精神上新的認識.
2、文藝復興廣義上講是人的思想上的“復興”。人文主義成為了文藝復興的核心。“人文主義”一詞最初來自於與“神學學科”相對立的“人文學科”。
文藝復興時期,被教會所壟斷的教育也有所改變,以前課程主要有宗教法、民法、醫學三種科目,這時增加上修辭學、哲學和天算學等科目,是講授希臘和羅馬的古典學問,都是非基督教的,所以看作“人文學科”(“世俗學科”),而且這些學科很快就擠掉神學在學院中占首要地位。人文主義者主張人的主觀創造力,人的價值和力量,人要逐漸從宗教中解放出來,要求個性解放,主張理性。

禁慾主義

抨擊禁慾主義,肯定人可以追求世間的歡樂和幸福,榮譽和財富。這就標誌著歐洲社會從專一的宗教傾向向世俗方面過渡,從一個絕對信仰和神秘主義的時代向理性信念和科學探索時代的過渡。然而人文主義者並“不是完全自然意義上的人,而是基督教的人——是10個世紀以來,在生活的精神戒律和良好修養塑造出來的人類模型”,他們從思想觀念深處上沒有動搖‘上帝’在心中的位置,只不過是要使基督教更具有人情味。”帶著這種滲透人性的思想,作品創作目的是要“努力使其既能為上帝所接受,又能為人類所理解,並帶給他們歡樂”。
我們知道在文藝復興時期,繪畫方面,出現了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達·文西三位傑出人物;科學方面,哥白尼(否定地心說,創立日心說,自然科學突破神學的進步)和伽利略(落體定律,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物體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成為近代科學的奠基人;文學方面,塞萬提斯喬叟莎士比亞對世界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在音樂方面,出現了尼德蘭樂派羅馬樂派威尼斯樂派並鼎立於當時的樂壇。所有這些成就都遠遠超越了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因此說文藝復興的意義不僅是在於復古,更重要的是創造。
音樂史中劃分早期、中期和晚期——音樂風格的形成、發展和成熟,什麼樣的音樂風格?我們先看看教材中所引的這幾句話,以聲樂為主的復調創作技法,不僅僅在宗教音樂中,同時滲透到世俗音樂領域,從而導致的以復調技法為橋樑的宗教音樂與世俗音樂的融合。文藝復興的音樂家們不僅在教堂擔任職位創作宗教音樂,還受約於貴族或國王提供世俗音樂,音樂家的地位提高,音樂也變得更為普及,更為大眾化,同時由於這種多元化的滲透世俗音樂的技術含量有所提高,也豐富了宗教音樂的表現方式。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理論方面首先是從古代的論述入手,最初來源羅馬哲學家、政治家波埃修斯,論文《音樂的體制》根據希臘資料寫成,是中世紀的教科書典範。後面還有我們教材上提到幾位。除了認識古代理論之外的貢獻,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新的理論。對古希臘音樂和音樂觀的進一步關注,導致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一個卡梅拉塔的會社,倡導復興古希臘悲劇那種綜合性的完美藝術形式是最為理想的,從而誕生了歌劇這種體裁。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性質發生變化,由娛神向娛人轉變,世俗化傾向使國王或貴族的小教堂和教皇的唱詩班的音樂更加繁榮,一些游吟藝人也介入其中,他們多是演奏能手,從而使宗教環境中不能加入器樂的狀況有所改變,器樂開始有發展。
以家族出現的音樂贊助人,他們總會出資邀請一些音樂家為自己創作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往往創作的世俗作品數量大於宗教作品,這就使世俗音樂創作變的逐漸專業化,音樂變成不僅作為文化娛樂,還是高雅和豪華的標誌。音樂家的地位也逐漸高漲,雙向的影響。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發展趨向成熟,不僅表現在優秀作曲家與作品的層出不窮、創作手段與技法的日趨規範與精緻,而且也體現在音樂出版和印刷的發展。音樂出版業直接促進音樂發展,不僅加快了作品的傳播,還加大了傳播範圍。大眾有需要,音樂家就有所提供,這種及時的互動關係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所以科技進步帶動文明的進步,科學就是生產力,生產力帶到發展,不僅經濟也包括文化。音樂的普及性,也促使作曲家的地位不斷上升,世俗體裁義大利牧歌、法國的尚松和德國的里德都成為人們倍受喜愛形式。
音樂技法的大大進步,繼承中世紀的音樂成果又開拓了新的創作領域,音樂家們寫音樂,為什麼寫,還開始懂得用什麼手段和方法來寫。因此音樂的發展也可以說是作曲技法的發展。
14世紀(十四世紀)

重要事件

科學技術
火藥、火炮傳入歐洲。
戰爭與政治
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
14世紀的天災人禍
帖木兒帝國興起
黑死病開始蔓延。
文化娛樂
社會與經濟
疾病與醫學
環境與自然資源
宗教與哲學

重要人物

中國

徐壽輝朱元璋元昭宗北元後主明惠宗思克卓里圖汗尼古埒蘇克齊汗明成祖

日本

朝鮮

琉球

俄羅斯

伊凡一世 伊凡二世 德米特里大公 瓦西里一世

欽察汗國

脫脫 月即伯汗

英國

法國

印度

阿拉烏德丁·卡吉爾 菲魯茲

中東

合贊汗

中亞

怯伯汗帖木兒

軍事領袖

黑太子愛德華{英國}蓋斯克林{法國}徐達{明朝}常遇春{明朝}藍玉{明朝}沐英{明朝}楠木正成{日本}
北畠顯家{日本} 德米特里{俄羅斯} 阿拉烏德丁·卡吉爾{德里蘇丹國}

文學家

羅貫中施耐庵(1265年-1321年9月14日)但丁(1265年-1321)佩脫拉克(1304年-1374年)
薄伽丘(1313年-1378年)吉田兼好劉伯溫

重臣

元朝【伯顏、脫脫、哈麻】
明朝【劉伯溫、李善長
伊爾汗國【拉希德丁】
欽察汗國【馬買】
 
14世紀(1300年—1399年)
00年代
1300年
1301年
1302年
1303年
1304年
1305年
1306年
1307年
1308年
1309年
10年代
1310年
1311年
1312年
1313年
1314年
1315年
1316年
1317年
1318年
1319年
20年代
1320年
1321年
1322年
1323年
1324年
1325年
1326年
1327年
1328年
1329年
30年代
1330年
1331年
1332年
1333年
1334年
1335年
1336年
1337年
1338年
1339年
40年代
1340年
1341年
1342年
1343年
1344年
1345年
1346年
1347年
1348年
1349年
50年代
1350年
1351年
1352年
1353年
1354年
1355年
1356年
1357年
1358年
1359年
60年代
1360年
1361年
1362年
1363年
1364年
1365年
1366年
1367年
1368年
1369年
70年代
1370年
1371年
1372年
1373年
1374年
1375年
1376年
1377年
1378年
1379年
80年代
1380年
1381年
1382年
1383年
1384年
1385年
1386年
1387年
1388年
1389年
90年代
1390年
1391年
1392年
1393年
1394年
1395年
1396年
1397年
1398年
1399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