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名詞。為肝俞、心俞、肺俞、脾俞、腎俞、厥陰俞、膽俞、胃俞、三焦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的合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二俞穴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肝俞、心俞、肺俞、脾俞、腎俞、厥陰俞、膽俞、胃俞、三焦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的合稱。
解讀
十二俞穴,又稱十二背俞穴、背俞穴,是臟腑經氣輸注於背腰部的腧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第一側線上,大體依臟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共12穴,即肺俞、厥陰俞、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背俞穴在臨床上的套用很廣泛。
中醫套用
1、治療方法
目前,對於背俞穴的治療方法有毫針、電針、針刺拔罐合用、溫灸、拔罐、梅花針、按摩、挑刺、刺血、拔罐刺血合用、埋線、藥物注射以及貼藥等。一般急性痛症多用毫針配合電針,慢性病症多用溫灸,皮膚病症多用梅花針和拔罐刺血合用,神智性病症多用毫針配合梅花針,藥物注射和埋線療法運用於各類病症。針刺時應謹慎小心,因為背俞穴鄰近內臟重要器官。
據古代文獻記載,針刺背俞穴都較淺,均刺3分深左右。現今一般在十二胸椎以上的背俞穴,可斜刺5分~1寸深;在十二胸椎以下的背俞穴,可斜刺1~1.5寸深,進針的力一向是朝脊椎側。
2、與臟腑的聯繫
足太陽膀胱經絡腎屬膀胱,與心腦等臟腑直接發生聯繫,通過經別的離入出合,接納、轉輸各經之經氣,通過經脈、經別的會合,交會穴的通達,與五臟六腑相通,五臟六腑之氣皆輸注於足太陽膀胱經。從背俞穴的位置看,背俞穴與其相應的臟腑的位置相鄰近,且與該臟腑在體表的投影相接近,穴位的主治作用之一是近治作用,即所有的穴位均能主治所在部位局部和鄰近組織器官的疾病。
3、十二俞穴的解剖形態穴基礎
背俞穴的分布規律與脊神經節段性分布特點大致吻合,內臟疾病的體表反應區常是相應穴位所在,對體表的各種良性刺激不僅緩解了肌肉痙攣、改善了局部組織代謝、緩解了神經血管的受壓、消除或減輕了軀體因素對內臟神經的影響,同時治療的良性刺激作用於軀體感覺神經末梢及交感神經末梢,通過神經的軸突反射、節段反射途徑作用於脊髓相應節段的植物神經中樞,調整了內臟功能,良性信息作用於大腦皮質,激發高級神經中樞的整合、調整功能,產生一系列神經體液的調節機制,調動起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協同達到恢復生理平衡、消除病理過程、抵禦疾病的目的。
綜上所述,膀胱經上的背俞穴與相應的臟腑之間在經絡學及形態學上存在著密切聯繫,它們之間的這種聯繫是背俞穴治療臟腑及其相關組織疾病的基礎。
背俞穴除治療相應臟腑病外,還可治療與該臟腑有相關聯繫的五官病、肢體病。因背俞穴是五臟六腑之氣輸注之處,最能反映臟腑功能的盛衰,故可用於診治相應臟腑的疾病,相當於診治疾病的試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