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清人註疏

十三經清人註疏

自漢至清,經學在各門學術中占有統治的地位。經學的發展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而清代則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後的一個階段。清代經學家在經書文字的解釋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證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這對我們利用經書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清代的經學著作,數量極多,體裁各異,研究的方面也不同。其中用疏體寫作的書,一般是吸收、總結了前人多方面研究的成果,又是現在文史哲研究者較普遍地需要參考的書,因此我們在《十三經清人註疏》這個名稱下,選擇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陸續整理出版。所選的並非全是疏體,這是因為有的書未曾有人作疏,或雖然有人作疏,但不夠完善,因此選用其它注本來代替或補充。《禮書通故》既非疏體又非注體,但它與《禮記訓纂》等配合,可起疏的作用,故也入選。《大戴禮記》不在《十三經》之內,但它與《禮記》(《小戴禮記》)是同類型的書,因此也收進去。對收入的書,均按統一的體例加以點校。

清代的經學著作還有不少有重要參考價值,這有待於今後條件許可時,按新的學科分類,選擇整理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十三經清人註疏
  • 作者:李道平、孫星衍、王先謙、皮錫瑞等
  • 類別:古籍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叢書擬目,尚書今古文註疏,周禮正義,毛詩傳箋通釋,論語正義,詩三家義集疏,周易集解纂疏,禮記訓纂,今文尚書考證,大戴禮記解詁,禮記集解,春秋左傳詁,春秋穀梁經傳補註,孟子正義,

叢書擬目

註:資料來源於中華書局官網,點校空缺書目未出版

尚書今古文註疏

作者: (清)孫星衍
陳抗、盛冬鈴點校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1986-12
全書共三十卷,其中經文二十九卷,書序一卷。經文依孔穎達《尚書正義》本,參
十三經清人註疏
用唐《開成石經》,但摒棄了作偽的二十五篇。正文之下為注,採用五家三科之說,注下為疏,並且吸收了眾多清代樸學大師的研究成果。註疏材料極為詳實,按語也常有啟發之光,故被選入《十三經清人註疏叢書》中。
本書用《平津館叢書》本為底本,這個本子是孫氏生前自刻的,並且參校《皇清經解》本。故是目前最好的版本,能極好的反映出孫氏治《尚書》的學術原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精髓。
尚書》自漢代開始開始,即有今古文之別,今文說與古文說先後盛行於時。受到歷代王朝更迭與戰亂的影響,再加上迎合特定歷史時期的政治需要,因此《尚書》流傳的版本極為繁雜。而《尚書》語言隱澀難懂,便愈發眾說紛紜,讓眾多學者望而卻步。幸賴明代學者梅鷟和清初學者閻若璩等人的深入研究,《尚書》的研究進入了新的局面,江聲王鳴盛段玉裁等人各有專書問世。孫氏此書雖然問世較後,然而博稽慎擇,在許多方面超越了前人的研究,是代表乾嘉時期《尚書》研究的總結性著作。經學大師皮錫瑞嘗語:“治《尚書》當先看孫星衍《尚書古今文註疏》”。近代學者治《尚書》,可以是說沒有不參考並取資於孫氏此書的。試想今日,氛圍不再,其失也嘆!

周禮正義

周禮正義(全十四冊)
作者: (清)孫詒讓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1987-12-1
《周禮正義》是孫詒讓一生用力最久最深的著作。據學者考證,他自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著手此書,編作長編,數易其稿,到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才最後寫定,歷時共二十七年。孫氏致力此書,與他的政教思想有關,這隻要看書的自序,以及他另外撰寫的《周禮政要》,就可明白,評論者認為《正義》僅為考據學,並不合於孫氏本意。不過從今天看來,《正義》的成就確在於《周禮》的整理考訂。實際作為清代經學主流的所謂漢學,從來便是主張通過考據經義而求得聖賢治平之道,結果其成績歸宿在文獻整理,違反了當時學者的初衷,孫詒讓正是這一點的典型。
《周禮正義》一書,夙為經學史家推為有清一代經學殿軍之作,受到學術界普遍推崇。但由於這部書廣博浩繁,長達八十六卷,二百餘萬字,儘管膾炙人口,真能細心通讀的人是很少的,以致其重要價值迄未得到全面認識。
《周禮》記述當時職官制度,最為詳備。孫詒讓在《正義》書首 “略例十二凡”中說:“此經在漢為古文之學,與今文家師說不同。先秦古子及西漢遺文,所述古制,純駁雜陳,尤宜精擇。今廣徵群籍,甄其合者,用資符驗;其不合者,則為疏通別白,使不相餚混。”書中這樣做的客觀效果,是將各種古代文獻所見的職官,與《周禮》進行普遍比較。這項重要工作,為研究其間異同變遷提供了必要的材料依據。
《周禮》是一部爭議性甚高的經典,傳統說的「周公致太平」之書,當然已不再可信;民初疑古學派所謂的劉歆遍偽群經的說法,也經不起嚴格的學術檢驗。現比較可以接受的學界通說,《周禮》大致成書於戰國時代,固然是一部「烏托邦」式的理想建構,卻也反映了先秦歷史的繁複面貌。從某個角度來看,《周禮》仍是認識先秦社會諸面相的一大寶庫。
傳統中國學術有經由通一經而通貫諸經的特殊門徑。只要能徹底地精讀一部經書的重要註疏,在經解的同時,也能夠對其他諸經有一定的認識。「六經皆史」,只要對經書有一定的認識,也就能大致掌握先秦歷史了。孫詒讓的《周禮正義》,正是研讀《周禮》的最重要版本。

毛詩傳箋通釋

毛詩傳箋通釋(上中下)——十三經清人註疏
作者:馬瑞辰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1989-3-1
這部書的主要優點,首先是發揮了清代學者擅長音韻學、文字學、訓詁學和名物考證的優勢,特別是運用了依聲求義的方法來校勘、解釋文字。詩經是羣經中產生時代較早的一部,文字多古音古義。而且毛詩依據的文本是古文經,其中假借字比較多。作者能廣徵博引,觸類旁通,“以以...“以以音古義證其為互,以雙聲曐韻別其通借“有時一個字能處古書中找出十個以上通假的例證,並求出本字本義,從而糾正了清以前許多學者望文生義、產強附會的解釋,比較準確地解釋了字義和語法,使一些疑難問題渙然冰釋

論語正義

論語正義(上下)
作者:(清)劉寶楠
高流水點校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1990-3
記述孔子言行的主要材料是《論語》,有關《論語》的成書情況,歷來說法不一,但是可以確認的是依據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的記錄,加以整理編撰而成,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
在流傳過程中,由於各家對《論語》理解的不同,因此版本眾多,但是現行通行各本的祖本卻是鄭玄注本。由於《論語》被列為儒家學派的基本經典之一,因此歷代學者對《論語》進行研讀注釋考證的書籍可謂是汗牛充棟。清人劉寶楠病皇、邢疏蕪陋,因此立足於何晏的《論語集解》,兼采宋人長義,補清人諸家,周予同先生認為“其詳博超於舊疏”,可謂是《論語》舊注中水平最高的。
劉寶楠,字楚楨,號念樓,江蘇寶應人。生於公元一七九一年,卒於公元一八五五年,曾任直隸文安知縣。劉氏初治毛詩、鄭禮,後與同鄉劉文淇梅植之、包慎言、劉興恩陳立相約各治一經,劉寶楠專治《論語》,本書共二十四卷。
本書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保留了大量的漢魏古注,並且對漢魏古注,進行了詳細的疏解,從而豐富了《論語》的注釋內容。另外,利用了清人的注釋考證,發揚乾嘉學風,言必有據,論必有證,注重文字訓詁、史實考證和闡發經義。尤其是對古代的典章名物制度、風俗禮節、歷史事件以及人名地名的注釋考證更為詳備。而且對《鄭玄論語序逸文》和何晏的《論語序》也作了詳細的疏證,從中可以看出《論語》一書的演變過程。這是《論語正義》被周予同先生如此肯定的原因。
本書以同治五年原刻本為底本,參以《皇清經解續編》本、《四部備要》本、《萬有文庫》本、《諸子集成》本和《國學基本叢書》本,並且重新點校了引文的出處,實是嘉惠學林,功德至偉!

詩三家義集疏

作者: [清]王先謙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1987年2月
詩三家義集疏》收輯西漢以來齊、魯、韓三家詩說,兼取後人疏解,折衷異同,加以考核說明。輯錄三家遺說,自宋代王應麟發其端,清代三百年間,范家相、馮登府陳壽祺陳喬樅魏源等,都有考輯專著,此書出而集其大成。

周易集解纂疏

周易集解纂疏
作者:李道平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1994-3-1
李道平倡修安陸元朝進士、元儒開山趙復江漢先生生祠,收授生徒,講習其中。他博通經史,特別精研《周易》,認為漢儒解易,古義猶存,易學舊用王弼注,論象數不及漢儒之確,論義理不及宋儒之醇,酷愛唐人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他參照清儒惠(棟)、張(惠言)之學,將自己研究所得,撰成《周易集解纂疏》36卷。後編修王懿榮奏請以當代人所著諸經疏義,頒行學宮時,〈纂疏〉名列第一,公認是疏注〈易經〉較好的書,被刻入〈湖北叢書〉。江蘇學政王先謙,又校刻於湘南思賢書局,同時撰序稱許:“後之究心漢易者,必以是編為先路之導。”

禮記訓纂

禮記訓纂(上下)
作者: (清)朱彬
饒欽農點校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1996-9
《禮記》,又稱《小戴記》,是西漢學者戴聖編輯的。這一部書是秦漢之際儒家禮學著作的選集,共四十九篇。自東漢學者鄭玄為《禮記》作注之後,這部本是為《儀禮》解經說文的著作逐漸變成經典,歷代禮學學者尤為鐘情於此書,《儀禮》反而式微。
朱彬(一七五三年至一八四三年)字武曾,號郁甫,江蘇寶應人。他博覽子史百家,無不貫洽,而於經義研究尤勤。《禮記訓纂》是他晚年所編撰,因此得以吸收清代樸學大師,如:劉台拱、王引之父子等人思想之精華,實是清代治禮之一大總結。
《禮記訓纂》一部是對《禮記》進行解經說文的經典之作,對全書進行了深精到的研究,在繼承鄭注孔疏的基礎上,廣泛地吸取了多家研究成果,取其精要,緯以古今諸說,如肉貫串。其按語發前人之未發,不薄今而愛古,不別戶而分門。《禮記訓纂》尤為難得的是對歷代註疏刪繁就簡而不失其原旨,當然參以孫希旦《禮記集解》互讀尤為妙極。
本書以鹹豐元年宜祿堂校刻本為底本,用四部叢刊影宋本《纂圖互注禮記》、阮元校刻《十三經註疏》本《禮記註疏》、《四部備要》本《禮記訓纂》校勘。朱氏所引用經史群籍,一般重檢原書。因此是目前《禮記訓纂》最好的版本。

今文尚書考證

今文尚書考證
作者:皮錫瑞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2004-02
若故為今文樹之敵者,而其從來亦遠矣。夫經義不窮,引而日新,學塗眾趨,則材高者激而返古,理勢固然,無足怪者。漢書稱今文徒眾,或善修章句,或增多師法,未嘗不各自為說。
若古文當日之不泯,亦非獨文字古也。史遷從孔安國問故,明孔氏嘗為故矣。遷書載堯典諸篇,多古文說,是古文有說矣。桑君長名傳古文,其言散見地誌、水經,與今文不同者,皆可決其為古文說。劉歆又從而推演之。如莽立六宗、建三公,及三統曆言文王受命、武王克殷之年,顯背今文,由歆創說,此可以意定者。而必謂古文義說盡出於歆,或不其然。自鄭君以漢末儒宗,雜糅今古,為書學一大變。東晉偽經傳出,茫昧千年。本朝碩學朋興,今古文界域始明,而亦因之。曲阿高密,強仞今文,蔽一。尊尚古文,故抑伏傳,蔽二。不信史記,擯斥舊聞,蔽三。皮君鹿門治尚書最精,嘗為大傳疏證、古文冤詞平議二書行世矣。近復以今文尚書考證視余,其條理今文,詳密精審,兼諸大儒之長,而去其蔽。後之治今文者,得是編為前導,可不迷於所往。余讀君撰箸,每有針芥之合。惟於論古文義說,反求於心而未能釋然,序君書,因並出所見相質,竊附於諍友之義雲。光緒二十三年歲次丁酉月正元日長沙愚弟王先謙謹撰。

大戴禮記解詁

作者: [清]王聘珍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1983-03-01
本書是一部研究上古社會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書。原書85篇,現存39篇,王聘珍的這部《解詁》注重保留舊本原貌,依《爾雅》、《說文》及兩漢經師訓詁,無杜撰之言。

禮記集解

禮記集解(上·中·下)
作者:孫希旦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1989-2-1
遘封我們利用經書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以...,遘封我們利用經書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參考意羲。

春秋左傳詁

春秋左傳詁(上下)
作者:洪亮吉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2004-02-01

春秋穀梁經傳補註

春秋穀梁經傳補註(上下)
作者: 鐘文烝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1996-07

孟子正義

孟子正義(全二冊)
焦循
沈文倬 點校
中華書局1987版
《孟子正義》一書,蓋成於焦循焦廷琥、焦征三人之手,並於道光五年二月印行,此乃今傳《焦氏叢書》本。後光緒二年(1876年),衡陽魏綸先復校此本,成《焦氏遺書》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