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恆解(箋解本)》是2016年01月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三經恆解(箋解本)
- 作者:劉沅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時間:2016年01月
- ISBN:9787553105697
《十三經恆解(箋解本)》是2016年01月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沅。
《十三經恆解(箋解本)》是2016年01月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沅。內容簡介《恆解》三部曲以實用簡明的“恆解”為核心,輔之以一以貫之的邏輯解析,稱之為“貫解”;再殿之以“附解”,作為需補充問題的講解。例如他不用“春...
另外,黃侃手批本《白文十三經》、《說文解字》、《爾雅義疏》、《廣韻》四種,均套色影印,一併出版。《十三經》白文斷句,系黃侃先生手稿。侃字季剛,湖北鄿春人,是近代著名文字、音韻、訓詁學家。他對於先秦古籍如《周易》、《尚書》、《毛詩》、《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三傳》(《...
中國文籍,浩如煙海,存世約十多萬種,《四庫全書》是這些文籍的精華,其經史子集四部之中,經部又是其精華,而《十三經註疏》則冠列於為經部之首。註疏釋義 註疏 :是注和疏的並稱。注,指對經書字句的註解,又稱傳、箋、解、章句等;疏,指對注的註解,又稱義疏、正義、疏義等。注、疏內容關乎經籍...
《十三經清人註疏:毛詩傳箋通釋》是198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瑞辰。內容簡介 主要優點首先是發揮了清代學者擅長音韻學、文字學、訓詁學和名物考證的優勢,特別是運用了依聲求義的方法來校勘、解釋文字。詩經是羣經中產生時代較早的一部,文字多古音古義。而且毛詩依據的文本是古文經,其中假借字比較多...
注和疏的並稱。注,對經書字句的註解,又稱傳、箋、解、章句等;疏,對注的註解,又稱義疏、正義、疏義等。注、疏內容關乎經籍中文字正假、語詞意義、音讀正訛、語法修辭,以及名物、典制、史實等。編輯推薦 《釋氏十三經註疏(套裝共10冊)》由線裝書局出版。作者簡介 楊仁山(1837—1911)名文會,仁山其字...
用唐《開成石經》,但摒棄了作偽的二十五篇。正文之下為注,採用五家三科之說,注下為疏,並且吸收了眾多清代樸學大師的研究成果。註疏材料極為詳實,按語也常有啟發之光,故被選入《十三經清人註疏叢書》中。本書用《平津館叢書》本為底本,這個本子是孫氏生前自刻的,並且參校《皇清經解》本。故是最好的...
代表性著述有《巴蜀文化辨思集》(獨著)、《巴蜀文化通史》(主編)、《十三經恆解箋解本》(合著)。文旅創意產業方面,承擔《四川省政府文化旅遊發展報告》(首席專家)等課題10多種,主持文化景觀策劃有汶川石紐山大禹祭壇、成都天府廣場、錦江整治文化工程等項目數十處。其有關巴蜀文化研究多有新穎獨立見解,已...
東漢末年,鄭玄為之作《箋》,唐代孔穎達又進一步疏解《毛傳》、《 鄭箋 》而作《 毛詩正義》,遂使《毛傳》在經學研究領域地位不斷提高。但毛亨解詩,常以封建倫理觀點歪曲詩的主旨,語多附會,不足憑信。通行版本有《十三經註疏》等。毛詩傳箋通釋 論詩宗旨,標榜“漢學”,以《詩序》為準,疏通《傳》、《...
毛亨解詩,通常與《孟子》《春秋左傳》關聯密切,繼孟子、荀子之後,毛亨得詩真傳,能夠深刻的闡發賦詩時形而上的含義。也有人認為該解釋常以封建倫理觀點歪曲詩的主旨,語多附會,是否真實反映原意還有待考證。通行版本有《十三經註疏》中的《毛詩正義》等。《毛詩正義》是《詩經》研究著作。簡稱《孔疏》,40卷。
是要有極大的勇氣的。陸元輔勤於著書,著有《十三經辨疑》《十三經註疏類抄》《禮記陳氏集說補正》《思誠錄》《爭光錄》《菊隱紀聞》《菊隱詩抄》《經籍考》等。後由他的門生侯開國(侯岐曾孫)編纂成《元輔詩文集》傳世。陸元輔的詩歌還被收入清康熙《嘉定縣誌》《清詩別裁集》等書內。
著《箋注十三經》、《禮經校釋》、《周易集解補釋》、《經學開宗》、《周易學》。所著有《孝經學》七卷、《禮經學》七卷、《禮經校釋》二十二卷、《周易鄭氏注箋釋》十六卷、《古文尚書鄭氏注箋釋》四十卷、《復禮堂文集》十卷、《復禮堂述學詩》十五卷。先生生而奇慧,三歲,祖父教以八卦奇偶,頗能辨別...
"罾焦循在《孟子正義》中,還充分顯示其經學功力,會通諸經,將十三經打通融於一著之中。《孟子正義》中引證清前著作達697種,清代學者著作引證多達75家129種,可謂歷代賢人名著匯於一書,亘古以來,罕有其匹。他不僅引諸經原文作為考證依據,更頻繁採用歷代學者研究十三經的傑出成就,以證己見。《孟子正義》所引...
家有“汲古閣”,藏書極富,尤多宋元精本,曾校刻《十三經》、《十七史》、《津逮秘書》、《六十種曲》等書,為歷代私家刻書之冠,世稱“毛刻”。著有《毛詩陸疏廣要》、《毛詩名物考》、《明詩紀事》、《隱湖題跋》等。所刻《宋六十名家詞》,原稱《宋名家詞》,共分6集,自晏殊《珠玉詞》至南宋...
因悟性特佳而“日誦千餘言,暗記《三禮義宗》”,年長一些後,尤其明悉服虔所注《左傳》,鄭玄所注《尚書》《禮記》,所箋《毛詩》,王弼注《周易》,還兼善歷算之學,亦長於解屬文。孔穎達同郡人劉焯名重海內,孔穎達造訪時,劉焯一開始不以禮相待,但一經孔穎達向他執經問難、發表意見,劉焯見其答難...
後人把註疏與唐代陸德明《經典釋文》的注音合刊成《十三經註疏》。以《毛詩正義》為例,註疏的體例是:用雙行小字排在正文下,開頭沒有“箋雲”的是漢毛亨的“傳”,“箋雲”是漢鄭玄的“箋”,圓圈以後是陸德明的注音,“疏”字後是唐孔穎達的“疏”。疏的體例一般是舉出所要疏的經文或注文的首尾各二三個字...
歷代經學的特色,可以從當時或後代所編的叢書反映出來。《十三經註疏》蒐集漢代至宋代的註疏專著,反映漢學的研究成果。徐乾學為納蘭性德所編的《通志堂經解》,收宋代至明末的經學著作,反映宋學的研究成果。有清二百六十餘年,其經學成就展現在《皇清經解》和《皇清經解續編》上,大抵文字詁解多於經義詮釋。民國時期...
列於學官,用於取士,大行於世。雖然如此,此書在元代就不被儒者重視,此後時為學者所譏,清代納蘭性德曾專作《禮記陳氏集說補正》,駁正其不足之處甚多。此書原為30卷,後被賈坊合為10卷。《十三經讀本》附有丁寶楨等人的《校刊記》1卷。有康熙十六年(1677)朱錫旗刻本、《四庫全書》本、...
歷代經學的特色,可以從當時或後代所編的叢書反映出來。《十三經註疏》蒐集漢代至宋代的註疏專著,反映漢學的研究成果。徐乾學為納蘭性德所編的《通志堂經解》,收宋代至明末的經學著作,反映宋學的研究成果。有清二百六十餘年,其經學成就展現在《皇清經解》和《皇清經解續編》上,大抵文字詁解多於經義詮釋。民國時期...
而且眉壽和魯壽性質相近,但和福壽則並不相似(十三經、金文里都沒有“福壽”這一個詞。)林潔明先生由福壽渡到魯壽、再由魯壽渡到眉壽,其過程太過迂曲,因此也沒有多少可信度。事實上,眉壽的訓解,傳統上一致以為是長壽,和“福壽 ”、“美壽”、“善壽”並不完全相同,因此“眉壽”、“壽”、“糜壽”、...
王念孫(1744年4月25日-1832年2月25日),字懷祖,自號石臞(《揚州畫舫錄·卷三·新城北錄上》作“石渠”),江蘇高郵人,清代語言學家。王念孫自幼聰慧,八歲讀完《十三經》,旁涉《史鑑》。乾隆四十年(1775年)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後轉任工部主事、郎中。陝西道御史、山西道、京畿道、監察御史、吏科...
比姚際恆又晚一些的婺源學者江永,一生潛心著述與教學,學識淵博,注重實學,註疏《十三經》,精思博考,提出很多創造性見解,海內學者鹹為嘆服,主要著作有《古韻標準》、《禮經綱目》、《深衣考誤》。乾隆年間,徽派樸學奠基人江永在歙縣鄭村西溪儒商汪梧鳳宅居中的“不疏園”講學,授徒六七年之久,江永的學生程瑤田...
別為《十三經訓詁》,類多穿鑿語。或謂世所傳《子貢詩傳》,亦坊偽纂也。人物關係 父親:豐熙,官至翰林學士。藝術成就 豐氏原為鄞縣大姓,歷代為官,代出聞人。豐坊自己博學工文,尤精書法,家有萬卷樓,藏書數萬卷,負郭田千餘畝,盡鬻以購法書名貼,又常夜以繼日,心摹手追,故書學極博,五體並能,...
趙岐善畫,《歷代名畫記》提及他曾自畫四賢像於自己的墓中。趙岐對《孟子》研究頗深,對後世有一定影響。《十三經註疏》中《孟子註疏》的注本即是趙岐所作。(概述內圖片來源:《古聖賢像傳略》)人物生平 少而明經 趙岐字邠卿,最初名趙嘉,字台卿,後來因為避難才改名。他年少時就對經學有研究,他多才多藝...
中國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當代文化中的精華相融的學術 精髓。國學範疇 讓我們先明白什麼是“國學”。“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經部 古稱六經或六藝,後世經歷秦火,幾經輾轉,乃最終定為十三經,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
歷代經學的特色,可以從當時或後代所編的叢書反映出來。《十三經註疏》蒐集漢代至宋代的註疏專著,反映漢學的研究成果。徐乾學為納蘭性德所編的《通志堂經解》,收宋代至明末的經學著作,反映宋學的研究成果。有清二百六十餘年,其經學成就展現在《皇清經解》和《皇清經解續編》上,大抵文字詁解多於經義詮釋。民國時期...
註疏,漢語詞語,拼音是zhù shū,意思是注文和疏解的合稱。解釋 1. 注和疏的並稱。注,對經書字句的註解,又稱傳、箋、解、章句等;疏,對注的註解,又稱義疏、正義、疏義等。注、疏內容關乎經籍中文字正假、語詞意義、音讀正訛、語法修辭,以及名物、典制、史實等。宋 人將十三經之 漢 注 唐 疏合刊,...
八歲讀十三經畢,旁涉史鑑。高宗南巡,以大臣子迎鑾,獻文冊,賜舉人。乾隆四十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工部主事。升郎中,擢陝西道御史,轉吏科給事中。嘉慶四年,仁宗親政,時川、楚教匪猖獗,念孫陳剿賊六事,首劾大學士和珅,疏語援據經義,大契聖心。是年授直隸永定河道。六年,以河堤漫口...
六、《十三經》皆有傳 七、《十三經》義疏繁冗生厭 八、段玉裁“二十一經”說 九、焦循“經學”一家說 一○、阮元《皇清經解》之初衷與後來成書有別 一一、《周禮》難致太平 一二、漢儒“以經術飾吏事”非事實 一三、漢代諸帝與儒術之效 一四、學案體不始於黃宗羲 一五、文集編次之難 一六、戴名世、鄭燮、...
說文解字音均表 十七卷 首一卷 (清)江沅撰 FB.734:54.39(3)-41(1) 儀禮正義 四十卷 (清)胡培[羽(上)軍]撰; (清)楊大[土育]補 FB.734:54.41(2)-45(1) [礻帝][礻合]問答 一卷 (清)胡培[羽(上)軍]撰 FB.734:54.45(2) 實事求是齋經義 二卷 (清)朱大韶撰 FB.734:54.45(3) 十三經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