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
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我們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的根本依據。
對這個問題,我們黨已經有了明確的回答: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個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在近代中國的具體歷史條件下,不承認中國人民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充分發展階段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革命發展問題上的機械論,是右傾錯誤的重要認識根源;以為不經過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就可以越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革命發展問題上的空想論,是“左”傾錯誤的重要認識根源。
我國原來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從上個世紀中葉以來的一百多年間,經過各派政治力量的反覆較量,經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多次失敗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唯一的出路是在共產黨領導下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也正因為我們的社會主義是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生產力水平遠遠落後於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經歷一個很長的初級階段,去實現別的許多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的工業化和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經過三十多年來社會主義的發展,我國當前的情況是怎樣的呢?一方面,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已經確立,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已經消滅,國家經濟實力有了巨大增長,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有了相當發展。另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居於世界後列。突出的景象是:十億多人口,八億在農村,基本上還是用手工工具搞飯吃;一部分現代化工業,同大量落後於現代水平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業,同時存在;一部分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同廣大不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同時存在;少量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同普遍的科技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還占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狀況,同時存在。生產力的落後,決定了在生產關係方面,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所必需的生產社會化程度還很低,商品經濟和國內市場很不發達,自然經濟和半自然經濟占相當比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還不成熟不完善;在上層建築方面,建設高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經濟文化條件很不充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習慣勢力在社會上還有廣泛影響,並且經常侵襲黨的幹部和國家公務員隊伍。這種狀況說明,我們今天仍然遠沒有超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在中國這樣落後的東方大國中建設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我們面對的情況,既不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構想的在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也不完全相同於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照搬書本不行,照搬外國也不行,必須從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開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黨作過有益探索,取得過重要成就,也經歷過多次曲折,付出了巨大代價。(⑴⑵)
從五十年代後期開始,由於“左”傾錯誤的影響,我們曾經急於求成,盲目求純,以為單憑主觀願望,依靠民眾運動,就可以使生產力急劇提高,以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我們還曾經長期把發展生產力的任務推到次要地位,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還“以階級鬥爭為綱”。許多束縛生產力發展的、並不具有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東西,或者只適合於某種特殊歷史條件的東西,被當作“社會主義原則”加以固守;許多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和生產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的東西,被當做“資本主義復辟”加以反對。由此而形成的過分單一的所有制結構和僵化的經濟體制,以及同這種經濟體制相聯繫的權力過分集中的政治體制,嚴重束縛了生產力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這種情況教育我們,清醒地認識基本國情,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是極端重要的問題。
那末,我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是一個什麼樣的歷史階段呢?它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我國從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既不同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尚未奠定的過渡時期,又不同於已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我們在現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階級鬥爭在一定範圍內還會長期存在,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為了解決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就必須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提高勞動生產率,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並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部分。
總體來說,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貧窮、擺脫落後的階段;是由農業人口占多數的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國,逐步變為非農產業人口占多數的現代化的工業國的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變為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階段;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發展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體制的階段;是全民奮起,艱苦創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我們應當確立哪些具有長遠意義的指導方針呢?
第一,必須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在初級階段,為了擺脫貧窮和落後,尤其要把發展生產力作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於發展生產力,應當成為我們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必須始終不渝地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
第二,必須堅持全面改革。社會主義是在改革中前進的社會。在初級階段,特別在當前時期,由於長期形成的僵化體制嚴重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改革更成為迫切的歷史要求。改革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自我完善,是推進一切工作的動力。
第三,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當代國際經濟關係越來越密切,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封閉狀態下求得發展。在落後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尤其要發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努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逐步縮小同已開發國家的差距。閉關自守只能越來越落後。
第四,必須以公有制為主體,大力發展有計畫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生產社會化、現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在所有制和分配上,社會主義社會並不要求純而又純,絕對平均。在初級階段,尤其要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發展多種經濟成份,在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前提下實行多種分配方式,在共同富裕的目標下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
第五,必須以安定團結為前提,努力建設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應當有高度的民主,完備的法制和安定的社會環境。在初級階段,不安定因素甚多,維護安定團結尤為重要。必須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人民民主專政不能削弱。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既因為封建專制主義影響很深而具有特殊的迫切性,又因為受到歷史的社會的條件限制,只能有秩序有步驟地進行。
第六,必須以
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建設精神文明。要根據十二屆六中全會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決議,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要求,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巨大的促進,同時也對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努力形成有利於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理論指導、輿論力量、價值觀念、文化條件和社會環境,克服小生產的狹隘眼界和保守習氣,抵制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振奮起全國各族人民獻身於現代化事業的巨大熱情和創造精神。
同志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黨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堅持改革開放的總方針,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的新發展,它賦予四項基本原則以新的時代內容。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相互貫通,相互依存,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實踐。不能以僵化的觀點看待四項基本原則,否則就會懷疑以至否定改革開放的總方針。也不能以自由化的觀點看待改革開放,否則就會離開社會主義軌道。在初級階段,在我們尚未擺脫不發達狀態之前,否定社會主義制度、主張資本主義制度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將長期存在。如果思想僵化,不改革開放,就不能更好地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增強社會主義的吸引力,也就會在實際上助長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的滋長和蔓延。排除僵化和自由化這兩種錯誤思想的干擾和影響,將貫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全過程。由於“左”的積習很深,由於改革開放的阻力主要來自這種積習,所以從總體上說,克服僵化思想是相當長時期的主要任務。總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個基本點,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經驗,這就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