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謬正俗

匡謬正俗

《匡謬正俗》是唐顏師古撰。師古名籀,以字行,雍州萬年人。歷官秘書監。事跡具《唐書》本傳。是書永徽二年其子符璽郎揚庭表上於朝,高宗敕錄本付秘閣。卷首載揚庭《表》,稱“藁草才半,部帙未終”,蓋猶未竟之本。又稱“謹遵先范,分為八卷,勒成一部”,則今本乃揚庭所編。宋人諸家書目多作《刊謬正俗》,或作《糾謬正俗》,蓋避太祖之諱。

匡謬正俗,糾正錯誤,矯正陋習。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出處:唐·顏師古有《匡謬正俗》八卷。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嗟呼!後人之於古人,人譽亦譽,人毀亦毀,因其一節之長,遺其全體之短,習非勝是,好惡不公,有起而匡謬正俗者,輒謂傷忠厚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匡謬正俗
  • 出處:《匡謬正俗》
  • 發音:kuāng miù zhèng sú
  • 解釋:糾正錯誤
成語典故,古籍簡介,

成語典故

出處:唐·顏師古有《匡謬正俗》八卷。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嗟呼!後人之於古人,人譽亦譽,人毀亦毀,因其一節之長,遺其全體之短,習非勝是,好惡不公,有起而匡謬正俗者,輒謂傷忠厚焉。”
詞語辨析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古籍簡介

《匡謬正俗》·八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唐顏師古撰。師古名籀,以字行雍州萬年人。歷官秘書監。事跡具《唐書》本傳。是書永徽二年其子符璽郎揚庭表上於朝,高宗敕錄本付秘閣。卷首載揚庭《表》,稱“藁草才半,部帙未終”,蓋猶未竟之本。又稱“謹遵先范,分為八卷,勒成一部”,則今本乃揚庭所編。宋人諸家書目多作《刊謬正俗》,或作《糾謬正俗》,蓋避太祖之諱。錢曾讀書敏求記》作《列謬正俗》,則刻本偶誤也。前四卷凡五十五條,皆論諸經訓詁、音釋。後四卷凡一百二十七條,皆論諸書字義、字音及俗語相承之異。考據極為精密。惟拘於習俗,不能知音有古今。其注《漢書》,動以合聲為言,遂與沈重之音《毛詩》,同開後來叶音之說。故此書謂葬音臧,誼議音宜,反音扶萬反,歌音古賀反,彝音上聲,怒有上、去二聲,壽有授受二音,縣有平、去二聲,迥音戶鎣反,皆誤以今韻讀古音;謂穰音而成反,上音盛、又音市郢反,先音西,逢音如字、不讀龐,皆誤以古音讀今韻:均未免千慮之一失。然古人考辨國小之書,今皆失傳。
顏之推《家訓·音證篇》外,實莫古於是書。其邱區、禹宇之論,韓愈《諱辨》引之,知唐人已絕重之矣。《戒山堂讀史漫筆》解都鄙二字,詫為獨解,不知為此書所已駁;毛奇齡引《書序》“俘厥寶玉”解《春秋》“衛俘”,詫為特見,不知為此書所已引:洵後人證據,終不及古人有根柢也。鄭樵通志·校讎略》曰:“《刊謬正俗》乃雜記經史,惟第一捲起《論語》,而《崇文總目》以為《論語類》。知《崇文》所釋只看帙前數行,率意以釋之耳。”今檢《崇文總目》,樵說信然。當時館閣諸人不應荒謬至此。檢是類所列,以《論語》三種、《家語》一種居前,次為《白虎通》,次為《五經鉤沉》,次即此書,次為《六說》,次為《經史釋題》,次為《授經圖》,次為《九經餘義》,次為《演聖通論》,皆統解群經之文。蓋當時仿《隋志》之例,以《五經總義》附之《論語類》中。雖不甚允,要不可謂之無據。樵不考舊文而務為苛論,遽以只看數行詆之,失其旨矣。
原文選載
上匡謬正俗表
臣揚庭言。臣聞纖埃不讓。嵩華所以極天。涓流必納。溟渤所以紀地。況乎業隆學海。義切為山。庶進簣於崇高。思委輸於潤澤。恭惟皇帝陛下。誕膺睿圖。光臨大寶。隆周比跡。遠邁成康。炎漢儔功。近超文景。時和玉燭。龍圖薦於長河。道包金鏡。龜書浮於清洛。收羽林之蠹簡。俾備蓬山。采汲冢之舊文。鹹歸延合。一言可善。屢動宸衷。九術不遺。每回天睠。臣亡父先臣師古。嘗撰匡謬正俗。藁草纔半。部帙未終。以臣釁犯幽靈。奄垂捐棄。攀風罔及。陟岵增哀。臣敬奉遺文。謹遵先范。分為八卷。勒成一部。百氏紕繆。雖未可窮。六典迂訛。於斯矯革。謹齎詣闕。奉表以聞。輕觸威嚴。伏深震悚。
永徽二年十二月八日。符璽郎臣顏揚庭上。勅旨。顏師古業綜書林。譽高詞苑。討論經史。多所匡正。前件書發明故事。諒為博洽。宜令所司録一本付秘書合。仍賜其子符璽郎揚庭絹五十匹。永徽三年三月十五日。中書侍郎來濟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