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匠戶
- 含義:中國古代從事手工業生產人戶
- 來源:長期征伐過程中虜獲來的工匠
- 數量:輪班匠達十二萬九千餘名
中國古代從事手工業生產的專業人戶。唐代有番匠﹐即工匠在官手工作坊內服番役二十天。番匠亦稱蕃匠﹑短番匠。番匠服役期滿後﹐如接受其它應上番工匠的“幫貼錢...
明代時在手工業部門實行的是“匠戶制”,工匠的全家老幼都要參加生產,而且世代相繼,地位低微。收入比較低。...
中國古代對民間手工業工匠的稱謂。多編入專門戶籍,須按時至官府手工業或營造工程服役。唐、宋兩代有“番匠”、“當行”。元代匠戶分系官匠戶、軍匠戶、民匠...
匠,漢語常見字,讀作jiàng。其本意為筐里背著刀斧工具的木工,後多指手藝人;或釋義靈巧、巧妙;或擁有熟練技能,卻平庸板滯,匱乏獨到之處。...
亦稱“番匠”。唐代官辦手工業中輪班服役的工匠。唐代規定匠戶須輪班服役二十天,因為服役期短,又稱“短番匠”。...
《明會典·工匠二》:“成化二十一年奏準,輪班工匠有願出銀價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銀九錢……北匠出銀六錢到部,隨即批放。不願者仍舊當班。”這是明代規定...
明代實行的匠戶代役銀制度。明初官府手工業工匠分住坐、輪班、存留三種。其中輪班匠征自全國各地.數年至京師服役一至三月不等,路費、工食皆由自身負擔。至正統年...
輪班匠是明代官府手工業中服勞役的工匠。明初工匠分為: 由外地調到京師的稱“輪班” ,籍隸各行省。每三年或一、兩年到京師服役三個月,輪班更替,屬工部管轄,...
匠籍是唐、宋、元、明各代政府把為官府製造手工產品或修建工程的工匠人戶即匠戶編入其中的特種戶籍。唐代的“番匠”與宋代的“當行”,均有冊籍。蒙古汗國及...
蒙古滅金後,曾在金朝統治下的北方地區,幾次“籍民”,把各地的手工業者調集京師,分類置局,編為匠戶,屬於與民戶不同的匠籍。...
鞠清遠《元代系官匠戶研究》一文是“精細矜慎”。鞠清遠堅信惟有廣搜史料,開拓史料才能明了中國社會經濟史的特徵,探尋出社會經濟的演變過程。可以說,鞠清遠的每...
賦役黃冊又稱明代黃冊,是明代國家為核實戶口、徵調賦役而製成的戶口版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政府在戶帖制度基礎上建立了黃冊制度。黃冊以戶為單位,...
軍戶制,明代初期的徵兵制度。明初統治者為了保證國家兵役、徭役、田賦以及丁銀收入的實現,把居民劃分為4種:民戶、軍戶、匠戶、灶戶。軍戶專門承擔兵役,士兵享有...
成為忽必烈母親唆魯禾帖尼的家臣,專管燕京、中山路軍民匠戶,遷真定路達魯花赤(總管)。遷燕南諸路廉訪使,執法平允,慎於用刑,轉順德路宣慰使。為官清廉,漢化很...
匠籍制度中國古代宮府對手工業工匠人戶編定特別戶籍的制度。清順治二年(1645年)廢除。參見“匠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