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茶

北苑茶是中國茶葉發展史上最著名的御茶,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的閩國

基本介紹

簡介,相關典籍,北苑茶,原文翻譯,作者,

簡介

閩龍啟元年(閩王王審知之子王延鈞年號,公元933年),建州建安縣(今福建省建甌市)有位茶園業主張廷暉,在鳳凰山(今建甌市東峰鎮境內)經營方圓30里的茶園,因戰事頻繁,難以為繼,就將茶園全部獻給閩王,作為皇家茶園。茶園地處閩國北部,故稱“北苑御茶園”。所產之茶稱“北苑茶”,上貢閩國和後來的南唐。北宋時貢茶生產南移到北苑,太平興國二年(宋太宗趙炅年號,公元977年)在鳳凰山設漕司行衙,置北苑御焙(官焙),派漕臣督造北苑御茶。北苑貢茶以龍鳳圖案的模具製作蒸青團茶,又稱龍鳳茶、龍團鳳餅、建溪官茶等,先後有龍鳳團、小龍團、密雲龍、龍團勝雪等幾十個品種。民間私焙(壑源等)也隨之興旺。鼎盛時期,有官私茶焙1336處。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說:“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詩人陸游讚譽為“建溪官茶天下絕”。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元璋下詔罷造龍鳳團茶,官焙衰亡,團茶向散茶演變。從五代至明代,北苑茶上貢四朝(五代的閩和南唐、兩宋、元、明),歷時458年,譜寫了中國茶葉史上最璀為璨的一頁。

相關典籍

北苑茶

建茶之美者,號“北苑茶”。今建州鳳凰山,土人相傳謂之“北苑”,言江南嘗置官領之,謂之“北苑使”。予因讀李後主文集,有《北苑》及《文苑記》,知北苑乃江南禁苑,在金陵,非建安也。江南北苑使,正如今之內園使。李氏時有北苑使善制茶,人競貴之,謂之“北苑茶”,如今茶器中有“學士甌”之類,皆因人得名,非地名也。丁晉公為《北苑茶錄》云:“北苑,里名也,今曰龍焙。”又云:“苑者,天子園囿之名。此在列郡之東隅,緣何卻名北苑?”丁亦自疑之,蓋不知“北苑茶”本非地名。始因誤傳,自晉公實之於書,至今遂謂之“北苑”。選自《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一》

原文翻譯

福建建州最好的茶,號稱“北苑茶”。如今建州的鳳凰山,當地人歷來沿稱為“北苑”,本來指的是南唐曾設官兼管這裡的茶葉徵收,兼管的官員就稱為“北苑使”。我因為讀李後主(煜)的文集,見其中有《北苑詩》及《文苑記》,始知北苑是南唐的皇家園林,在金陵,而不在建安。南唐的北苑使,正相當於現在的內園使。李氏統治南唐時,有個北苑使善於制茶,人們競相以他所制的茶為珍貴,稱之為“北苑茶”,就像現在的茶具中有“學士甌”之類,都是因人而得名的,“北苑”並非地名。丁晉公(謂)撰寫的《北苑茶錄》說:“北苑,鄉村名,今稱龍焙。”又說:“‘苑’是天子園囿之名。這地方在天下州郡的東南一角,為什麼卻叫北苑?”丁氏也自己有疑問,看來他不知道所謂“北苑茶”的“北苑”本來不是地名。開始時是因為誤傳,自從丁晉公在書中把它說成是實有的地名之後,這地方竟至今就叫“北苑”了。

作者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1082年(元豐五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沈括像沈括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