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鼠兔

北美鼠兔

北美鼠兔(學名:Ochotona princeps):又名魁鼠兔、石兔。外形略似鼠類,耳短而圓,尾僅留殘跡,隱於毛被內。因牙齒結構(如具兩對上門齒)、攝食方式和行為等與兔子相象,故名。體型小,體長10.5-28.5厘米,耳長1.6-3.8厘米;後肢比前肢略長或接近等長;頭骨上面無眶上突;上顎每側只有2枚臼齒。雄性無陰囊,雌獸有乳頭2-3對;全身毛被濃密柔軟,底絨豐厚;毛被呈沙黃、灰褐、茶褐、淺紅、紅棕和棕褐色,夏季毛色比冬毛鮮艷或深暗。

棲息於各種草原、山地林緣和裸崖。挖洞或利用天然石隙群棲。白天活動,常發出尖叫聲,以短距離跳躍的方式跑動。不冬眠,多數有儲備食物的習慣。每胎2-11仔。分布於加拿大和美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北美鼠兔
  • 拉丁學名:Ochotona princeps
  • 別稱:魁鼠兔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兔形目
  • 鼠兔科
  • 鼠兔屬
  • :北美鼠兔
  • 亞種:5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Richardson, 1828
  • 英文名稱:American Pika
  • 英文名稱:Little Chief Hare
  • 英文名稱:Cony
  • 英文名稱:Rock Rabbit
  • 英文名稱:Whistling Hare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亞種分化,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北美鼠兔是一種耳朵短而圓、沒有尾巴的動物。體型小,體長16.2-21.6厘米,體重121-176克,耳長1.6-3.8厘米;作為兔形目的成員,北美鼠兔的體型相當於一隻大老鼠,看起來像一隻縮小版的豚鼠。後肢比前肢略長或接近等長;頭骨上面無眶上突;上顎每側只有2枚臼齒。雄性無陰囊,雌獸有乳頭2-3對;全身毛被濃密柔軟,底絨豐厚。鼠兔沒有犬齒門齒可不斷生長。前肢五指,後肢四趾。爪子細而彎,適合掘土。黑色的內耳廓邊緣有一圈明顯的白邊,有短、密、柔滑、灰棕色的皮毛,冬季毛色深,夏毛要比冬毛淡。
上頜有1對前後重疊的門齒。像齧齒動物一樣,在門齒與頰齒間有寬闊的齒隙(缺犬齒、部分門齒和部分前臼齒)。

棲息環境

主要生活在北部地區寒冷的高山地區,棲息於高山地區內的孤立岩石地區。垂直分布海拔範圍在3000米以上,但在其南部地區的範圍內也很少見下到2500米以下。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外圍的胡德山上,屬於特例,人們常可以在斜坡岩石間發現這些毛絨絨的小動物。

生活習性

鼠兔的新陳代謝效率很高,這為它們的身體提供了大量的熱量。它們具有較大的腹部、短小的四肢以及短而圓的耳朵,並且沒有尾巴,加上厚厚的灰棕色毛,使它們的外形很像一個球,從而可以更好地保存熱量。鼠兔已經非常適應寒冷的生活,甚至在超過25.5攝氏度的溫度下生活兩天以上,它們可能就會死去。
挖洞或利用天然石隙群棲。白天活動,常發出尖叫聲,以短距離跳躍的方式跑動。不冬眠,有儲備食物的習慣。收集和存儲食物放進岩石的裂縫中,以備冬季食物匱乏時食用。而覓食回來,鼠兔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坐著不動,觀察周圍環境,看是否有食肉動物出現,譬如狼、黃鼠狼、貂和鼬。
草食性,具雙重消化功能,即盲腸富集大量維生素後,膠囊裹著成軟糞,自肛門排出,再被自己吞咽,又經消化,充分利用維生素(軟糞含維生素比正常糞便多數倍),再排出的糞便才是圓形硬糞便。食糞(corprophagia)行為可以幫助鼠兔在食物中儘可能獲取最多的營養。除了小而硬的糞便之外,鼠兔還會排泄被稱為“盲腸球團”的糞便,這種糞便更大,含水量更多。

分布範圍

原產地: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愛達荷州、蒙大拿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岡州、猶他州、華盛頓州和懷俄明州)。
北美鼠兔分布圖北美鼠兔分布圖

亞種分化

北美鼠兔(5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英文名稱
1
北美鼠兔埃須羅納河亞種
Ochotona princeps fenisex
Ashnola Pika
2
北美鼠兔指名亞種
Ochotona princeps princeps
Rocky Mountain Pika
3
北美鼠兔科羅拉多亞種
Ochotona princeps saxatilis
Colorado Pika, Rock Pika
4
北美鼠兔內華達山脈亞種
Ochotona princeps schisticeps
Cony Pika, Gray-headed Pika
5
北美鼠兔尤因塔亞種
Ochotona princeps uinta
Uinta Pika

繁殖方式

北美鼠兔每年產2-3窩,懷孕期30天。繁殖期4-9月,出生通常5月份開始,高峰在6月,但在低海拔地區,最早的產仔時間從3月就開始了。每胎2-11仔。在哺乳期間,雌鼠兔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往返於巢穴和覓食地之間,每次來回相隔幾個小時。幼仔出生一個月左後可以獨立生活,雌性第一次繁殖時大約一歲。北美鼠兔的壽命七年。

種群現狀

北美鼠兔是受全球氣候變化威脅最顯著的動物,這種將成為北美陷入這種威脅的第一種哺乳動物。 1994年至1999年間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7-25個北美鼠兔種群已經滅絕了,部分原因是由於氣候變化。北美鼠兔是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因為它棲息於涼爽,比較潮濕的氣候高寒地區的區域。隨著氣溫的升高,山地動物可能在試圖尋求更高的高度來找到合適的棲息地。但是北美鼠兔,已經占據高海拔地區,這意味著它已經從氣候變化的壓力小的避難所。
其棲息地的間斷分布也意味著北美鼠兔不能輕易離開合適的棲息地。橫跨低海拔河谷移民去尋找新的棲息地也將造成很大危害,這會增加暴露在捕食者和道路碰撞的可能性。此外,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植被在北美鼠兔的棲息地較早的成熟,可能在一年)中的特定時間減少食物供應。
氣候變化對北美鼠兔的不利影響也會有其他威脅,包括加劇了棲息地的喪失。野牛造成的威脅也特別顯著,有證據表明,北美鼠兔種群小,其中該物種的棲息地也是由野牛吃草的地區。非天然植物物種也散布在整個北美鼠兔的棲息地,部分是由於人類造成的野火,這會減少此物種食物的可用量。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