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鱷龜

北美大鱷龜

鱷龜拉丁文學名:Macroclemys temminckii英文名:Alligator Snapper別名:鱷魚龜、大鱷魚龜,是一種鱷龜科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北美大鱷龜
  • 拉丁學名:Macroclemys temminckii
  • 別稱:鱷魚龜,大鱷魚龜
  • :脊索動物
  • 亞門:脊椎動物
  • :爬行
  • 亞綱:龜鱉
  • :龜鱉
  • 亞目:曲頸龜
  • :鱷龜
  • :陸龜
品種,適溫,

品種

小鱷龜4個亞種分別是﹕1)Chelydra acutirostris南美擬鱷龜,又稱假鱷龜;2)Chelydra osceola佛州擬鱷龜,它能增長到17英寸、體重45磅;3)Chelydra rossignonii中美擬鱷龜,又稱齧龜;4)Chelydra serpentina北美擬鱷龜,又稱磕頭龜。
南美鱷龜南美鱷龜
齧龜
鱷龜科(Chelydridae)的兩種可食淡水龜,因其噬咬方式而獲此名。見於北美洲和中美洲,以體大具好鬥性而著稱。棕黃至黑色,背甲粗糙,腹甲小呈十字形,尾長,頭大,下齶呈鉤狀。每次產卵20~40枚。出殼的小龜甲長約2.5~4公分(1~1.5吋),肉可食。
普通鱷龜
北美大鱷龜
Chelydra serpentina, 亦稱擬鱷龜。廣布加拿大至中美洲。特徵為尾的背面有一鋸齒形脊,背甲平均長20~30公分(8~12吋),體重4.5~16公斤(10~35磅)。幼龜背甲上有3條縱行稜脊,隨著時間的推移稜脊逐漸磨耗。隱棲於淺溪的泥灘中。雜食性。平時在水中不好鬥,而在陸上卻能猛衝猛咬。
大鱷龜
(Macrochelys temmincki)為美國最大的淡水龜,產於美國南部和中部地區。不好動,背上有3條凸起的縱走稜脊。甲長約40~70公分(16~28吋),體重約18~70公斤(40~155磅),曾有約100公斤(200磅)的紀錄。口腔底部有一蠕蟲樣的附器,常靜伏水中,張著嘴,藉附器誘食附近魚類。亦食植物。大鱷龜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及沼澤中,以魚類、水鳥、螺、蝦,水蛇等為食。大鱷龜捕食本領十分
北美大鱷龜
出眾,每當發現水邊有飲水的小動物時,它會突然甩起尾巴,將獵物打暈,然後拖入水中慢慢享用。大鱷龜, 很少到陸地上活動,只有有在繁殖季節,雌龜才會爬上岸邊,選擇適合的地方產卵,每次可產30-120枚卵,經過100天左右的時間,幼龜便可出殼,幼龜生長速度十分驚人,一年便可長到20公斤, 3年後,幼龜開始性成熟。
鱷龜的化石曾在歐洲和北美洲的中新世沉積物中發現。大鱷龜體大,背甲長達約31英寸,體重可達200磅。外觀奇特,由於過度捕捉和販賣,正瀕臨滅絕。世界野生生物聯盟報告顯示:在瀕於絕種的世界珍稀生物排名中,大鱷龜名列第六位(排名前十位的依次是:一、黑犀牛,二、大熊貓,三、東南亞虎,四、大鱷魚,五、金璽草,六、大鱷龜,七、玳瑁海龜,八、大葉桃花心木,九、綠頰鸚鵡,十、馬可鯊)。北美大鱷龜早已成為世界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紅皮書名錄中的重要成員之一

適溫

2℃~38℃正常生活,1℃以上可正常越冬,12℃以下進入淺冬眠狀態,6℃時進入深度冬眠,15℃~17℃少量活動18℃以上正常攝食,20℃~33℃最佳活動、覓食,28℃~30℃最佳生長,34℃以上少動,伏在水底及泥沙中避暑。
大鱷龜和小鱷龜基本習性相似。平時在水中不好鬥,而在陸上卻能猛衝猛咬。指、趾具蹼,水棲性,息棲在深河、湖泊、泥潭、,偶爾接觸鹹水區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鱷龜對淺水和深水都有較好的適應性,但在稚龜階段因游泳能力不強,應給予淺水環境。鱷龜的食性雜,偏肉食性,主食魚、蝦、蛙、蠑螈、小蛇、鴨、水鳥,間食水生植物,掉下的水果。喜夜間活動、攝食。大鱷龜和小鱷龜的繁殖習性不完全一樣,交配期小鱷龜在美國為4~11月,卵性,在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產卵期5~8月(高溫地區可提前和延長產卵時間),一般每次產卵15~40枚,實際情況根據親龜的大小和發育程度而變化,在生殖季節解剖可見4千克體重的親龜懷卵量80枚,其中硬殼卵20枚。1年多次產卵。筆者見過9千克的親龜年產卵110枚,全部受精並孵出稚龜。大鱷龜在美國交配期為2~4月,產卵期4~6月,每次產卵10~52枚。在自然條件下,大鱷龜和小鱷龜卵的孵化期為9~18星期,天氣較冷及乾燥孵化期會較長。人工控溫可縮短鱷龜卵的孵化期,恆溫32℃經60天左右就可孵出鱷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