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戲院

北洋大戲院

北洋大戲院始建於1905年,位於濟南市經二緯三路通惠街1號,占地面積1805平方米,是濟南市最早的戲劇演出場所,也是山東省歷史最悠久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專業戲劇演出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洋大戲院
  • 始建於:1905年
  • 位於:濟南市經二緯三路通惠街1號
  • 占地面積:1805平方米
歷史沿革,演出活動,地理位置,歷久彌新,

歷史沿革

北洋大戲院始建於1905年,最初為“興華茶園”;1923年改建後,先後命名為“商樂舞台”、“聚華戲院”;1934年定名為“北洋大戲院”;1951年改名為“實驗劇場”,1954年重建後,改為“人民劇場”;1992年恢復為“北洋大戲院”;2001年加蓋三層小樓和內部裝飾後一直使用至今;2007年被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演出活動

北洋大戲院建成到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起,著名表演藝術家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毛世來金少山馬連良譚富英高慶奎奚嘯伯李萬春裘盛戎葉盛蘭楊寶森張君秋袁世海方榮翔小白玉霜新鳳霞常香玉牛得草、王文鵑、徐玉蘭侯寶林馬季等,都曾在北洋大戲院演出。該劇院在海內外梨園界和廣大戲迷中享有較高聲譽。至今也是戲迷票友聚集的場所。
北洋大戲院演出戲單北洋大戲院演出戲單
戲迷們手中還有保存的戲單:早場為小白玉霜的書囊計,晚場為白玉霜玉堂春
近幾年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李勝素、張火丁以及豫劇名家索海燕也曾應邀在北洋大戲院演出,得到了泉城戲迷的喜愛和歡迎。

地理位置

北洋大戲院地理位置:濟南市經二緯三路通惠街1號。北洋大戲院地理位置優越,北靠濟南火車站,南鄰濟南最繁華的商埠區——大觀園商場,與市政府僅有一條馬路之隔。戲院下面600平方米的大型餐飲場所,加上以戲劇、影視為首的主業,使戲院成為三位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娛樂場所。改建後的北洋大戲院將以更加優雅、舒適的環境和更加優質、周到的服務,迎接更多的泉城觀眾走進這座古老而又富有現代氣息的藝術殿堂。

歷久彌新

北洋大戲院自建成投入使用以來,曾先後進行過三次不同規模的維修和改造,目前有座席僅400餘個,由於舞台場地受限而無法承接小型以上演出。
2011年6月2日,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濟南市籌委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國表示,借濟南市舉辦“十藝節”之機,加快推進市屬文化藝術場所建設,有著百年歷史的北洋大戲院不僅要很好地保留下來,而且要進行改造,包括戲院周邊環境的整治。
恢復修繕前劇場整體裝飾為2000年進行的距今已有12年。原一層觀眾廳已經改為大眾旅館及五月花賓館前台,建築南側為門頭房。屋面為木製構架鐵瓦面層,舞台上空標高12.7米。設備老化已不能滿足現代演出要求。
恢復修繕後室內外建築及裝修風格遵循1953年始建年代的風格,並增加滿足現代演出需要的設備設施。將現在的一層觀眾廳恢復成兩層觀眾廳,座位增加到653座;舞台恢復1953年舞台地面標高;舞台屋面加固抬升4.98米,新增電動吊桿20道;新增滿足現代演出要求的各式燈光音響;新增400KVA變電;新增中央空調;新增夜間亮化;新增監控系統;舞台觀眾廳整體仿古精裝修;塑膠地面;衛生間化妝間改造等。項目於2011年12月15 日開工建設,2012年10月19日竣工驗收,總投資1790萬元,現正在進行試運營。
本項目的改造修復將重現北洋大戲院原有格局,不僅從內部還是外部重新進行修繕恢復。項目建成後,不僅能再現百年大戲院的風采,而且可以滿足以京劇、豫劇、粵劇、曲藝等多劇種以及影視的演出,成為濟南市演員演出和觀眾觀賞的重要場所,實現北洋大戲院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
竣工後的這座百年大戲院將重放光彩,成為濟南歷史文化名城的又一亮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