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比較研究——青銅時代至早期匈奴時期》是200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烏恩岳斯圖。
基本介紹
- 書名: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比較研究——青銅時代至早期匈奴時期
- 作者:烏恩岳斯圖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3月
- 頁數:364 頁
- 定價:120.0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030213471
- 字數:540千字
- 責任編輯:張亞娜、郝莎莎
《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比較研究——青銅時代至早期匈奴時期》是200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烏恩岳斯圖。
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比較研究——青銅時代至早期匈奴時期烏恩岳斯圖 著 科學出版社 2008年3月出版 定價:120.00 語種:中文 標準書號:978-7-03-021347-1 裝幀:精裝 版本:第一版 開本:16開 責任編輯:張亞娜,郝莎莎 字數:540千字 讀者對象:大專以上文化程度 頁數:364 書類:理論專著/套用技術 冊/包:4 ...
《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比較研究青銅時代至早期匈奴時期》是200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比較研究青銅時代至早期匈奴時期》要探討長城地帶中段青銅文化、早期鐵器時代文化及早期匈奴文化與歐亞草原相鄰地區相關文化的關係問題。作者以中國北方不同時期的考古學文化遺存為重點,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
《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比較研究青銅時代至匈奴時期》是200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比較研究:青銅時代至匈奴時期》是北方草原地帶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文化的綜合性研究。《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比較研究:青銅時代至匈奴時期》系統地梳理和研究了北方草原地帶夏家店下層文化、大坨頭文化、...
《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研究——青銅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是200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烏恩岳斯圖。內容簡介 本書是北方草原地帶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文化的綜合性研究。本書系統地梳理和研究了北方草原地帶夏家店下層文化、大坨頭文化、朱開溝文化、魏營子文化、圍坊三期文化、李家崖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
在“鄂爾多斯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式是的總結講話(摘要)“鄂爾多斯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辭 “鄂爾多斯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讀烏恩岳斯圖先生遺著《北方草原考古學史化比較研究——青銅時代至早期匈奴時期》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館藏鄂爾多斯青銅器綜述 從東黑溝出土的有角神獸牌飾談起 遼河流域“北方...
《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研究 : 青銅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是200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烏恩岳斯圖。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梳理和研究了北方草原地帶夏家店下層文化、大坨頭文化、朱開溝文化、魏營子文化、圍坊三期文化、李家崖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毛慶溝文化等的發現、年代、分期與分區以及各個文化的內涵...
《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研究》是200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烏恩岳斯圖。內容介紹 本書是北方草原地帶青銅文化和早期鐵器時代文化的綜合性研究。本書系統地梳理和研究了北方草原地帶夏家店下層文化、大坨頭文化、朱開溝文化、魏營子文化、圍坊三期文化、李家崖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毛慶溝文化等的發現、年代、...
蒙古草原遊牧文化區位於東北地區西部,包括內蒙古東部的大部分地區及黑、吉、遼三省西部的部分地區.是東北地區第二大民族文化區 北方漁獵文化區位於漢滿農耕文化區和蒙古草原遊牧文化區之間,沿嫩江、大興安嶺由南向北延伸.在大興安嶺最北端折向東南,沿黑龍江、小興安嶺一直到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江匯合處。越過...
東漢時期有翼獅形石獸與中西文化交流 試論北魏六鎮地望 遼代金銀器中的西域胡文化因素 內亞帝國的考古學研究:中古遼代政體研究的新視野與新方法 科技與文化 芻議東北亞地區古代鋼鐵技術的發展與傳播- 遼西青銅時代早期礦冶遺址考察報告 從彩陶、冶銅術的出現看早期中外文化交流 巴澤雷克文化早期馬面具復原研究 附錄 草...
第二節北方遊牧民族造型藝術的研究方法 一、以藝術學的研究方法為支撐 二、以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為主體 三、以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為輔助 第三章北方遊牧民族造型藝術產生的淵源 第一節北方遊牧民族造型藝術出現的自然背景 一、原始時期造型藝術出現的自然背景 二、青銅時代早期造型藝術出現的自然背景 第二節北方遊牧...
邵會秋,1979年生於遼寧省普蘭店市,現為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科研方向包括中國北方青銅時代考古、新疆考古和歐亞草原考古。主持和參與多個教育部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北方青銅器的萌芽 第一節 歐亞大陸不同的青銅系統 一、東方青銅文明系統 二、西方青銅文明系統 三、史前時代晚期青銅...
青銅鑄造出的各種器物,替代了原有石制工具,對人類生產力發展起到劃時代的作用,因此被稱為青銅時代。從19世紀末開始,在我國北方長城沿線陸續出土了大量的以裝飾動物紋為特徵,代表北方遊牧民族文化的青銅器,由於這些青銅器在鄂爾多斯地區分布最集中、發現數量最多,又最具特有的風格,因此被稱為“鄂爾多斯青銅器。
科學研究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自成立以來,重視鄂爾多斯地質、歷史時期各個方面的研究,擁有歷史、考古、民族學、博物館學、美術、攝影、鑑定等專業人才,經過長期的積累,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收集了大量的關於鄂爾多斯地區的包括古人類和古脊椎動物、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以及蒙古等北方民族研究方面的資料,建立了資料庫,並...
這種中原地區與草原地區在經濟上互有需求、相依相生的關係,是形成草原絲綢之路的基礎條件。因而草原絲綢之路則因其特點還有“皮毛路”、“茶馬路”的稱謂。絲路歷史 先秦時期 在蒙古草原地帶,大宗商品交換的需求起源於青銅時代,草原絲綢之路的形成應與之同步。根據發現的考古材料,草原絲綢之路初步形成於公元前5世紀...
關於鄂爾多斯青銅文化的族屬問題,文物考古工作者認為,商周至春秋時期的鄂爾多斯式青銅器應為狄人的先期文化和狄人文化。隨著氏族的演變和發展,春秋晚期至戰國初期的鄂爾多斯式青銅器可以稱之為先匈奴文化或早期匈奴文化。戰國晚期的鄂爾多斯式青銅器又可能是林胡的遺物。到兩漢時期的鄂爾多斯式青銅器則是匈奴族的遺物。總...
烏恩岳斯圖在北方草原文化的考古學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詣,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以及學術專著多部。1999年退休以後,他仍筆耕不輟,獨立承擔完成了兩項院老年科研基金項目,其中60萬字的《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研究———青銅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已出版。他在病榻上修改完成的另外一部關於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比較研究的專著即將...
中國考古學/393 中國考古60年(1949-2009)/395 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396 安徽繁昌人字洞——早期人類活動遺址/397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399 北方草原考古學文化研究——青銅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400 桂林甑皮岩/401 梁帶村芮國墓地——2007年度發掘報告/403 西漢禮制建築遺址/404 法門寺考古發掘報告/406 渤海上京...
在開展正式考古發掘前,石峁遺址有石雕人面像的現象已引起考古專家注意。近十年前,有學者就對石峁遺址展開考察,進而公布了一批特徵明確、造型獨特的石雕或石刻人像,數量20餘件,均為砂岩質地,大部分是人面像,也有半身或全身的石像,其中不乏高鼻深目者,推測可能與中國西北地區早期青銅時代的同類雕刻有關。人面石雕...
南方銅鼓與北方銅鼓不同,也只有一些南方銅鼓才可能翻過來當鍋用。南方銅鼓的歷史也很久,雲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著名的銅、錫產地,考古材料證明雲南中部地區青銅鑄造業發生很早。劍川海門口青銅時代初期遺址的出土物說明,至少在距今三千一百多年前,這裡就有了銅礦開採業,並已使用銅器了。滇池在春秋戰國時代已進入奴隸...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考古學家已經注意到石人身後的這個墓地。在這裡出土的文物里,有一類陶罐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這種陶罐呈橄欖形,上面雕刻著水波樣的弧線紋,經過比較,他們認為陶罐屬於一種叫卡拉蘇克文化的範疇。卡拉蘇克文化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而突厥人生活於隋唐時代,它們至少有上千年的差距。這個發現,打破...
13、邵會秋:《青銅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新疆哈密地區古代人群的變遷與交流模式研究》評介,《人類學學報》,2018年3期。14、邵會秋:《河北涿鹿縣羅盤地遺址調查和試掘簡報》,《邊疆考古研究(23)》,2018年6月。15、邵會秋:《中國北方、新疆和歐亞草原文化的交往》,《西域研究》2018年2期。16、邵會秋、魏東:《...
考古文化表明,匈奴與丁靈的起源有共同的淵源,他們都可歸入胡人族系。陰山以北的青銅文化受商周青銅文化的影響,如上所述可能是通過與鬼方、獫狁等部的接觸形成的。在燕山南北,其中特別是燕山以北西拉木倫河、老哈河、大凌河三河之源地區,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及早期青銅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都是以農業為主的...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耕、畜牧相結合的混合經濟是人類賴以進入文明時代的最主要的經濟類型。中國北方遊牧業的興起是在青銅文化的背景下展開的。馬被認為是草原遊牧的象徵,馬的馴化和傳播是歐亞草原遊牧興起的關鍵。定居 遊牧民族人口是少則幾千多則幾萬人的部落,加上牛馬畜生,必要要居住在水草豐美的草場,特別在貧瘠...
第一展廳在序廳北側,分為三個單元,包括穿越遠古、石破天驚、紅山古國。主要展示的是赤峰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幾種文化類型。第二展廳古韻青銅展示的是以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為代表的北方草原青銅文化。其共分為三個單元,包括方國崛起,金戈鐵馬,戰國、秦漢遺珍。夏家店文化的發現,揭開了赤峰地區青銅時代...
北方草原許多遊牧民族先後進入西域各地活動,塔里木盆地周緣農耕地區的民族成分因此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經歷了一系列民族的變遷重組後,西域各地原來活躍的一些族群部落,如匈奴、大月氏、烏孫、羌、車師人等先後融入其他民族當中,逐漸消亡。與此同時,另一些強勁的族群或民族集團,像柔然、鮮卑、吐谷渾等東胡系統(他們是後來...
她認為印歐人起源於南俄草原金石並用時代至早期青銅時代的石冢墓文化,這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印歐人考古文化,亦稱“豎穴墓文化”。根據發掘工作比較充分的顏那亞墓地,一般稱“顏那亞文化”(顏那亞人Yamnaya Culture),時代約在公元前3600年—前2200年。顏那亞文化有許多地方類型,例如:黑海北岸的古墩類型、伏爾加河...
傳說與姓族說明春秋時的北狄與西戎在族類方面比較接近。考古文化也可與這種情況相印證。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今河套、陰山以南及燕山以南的廣大地區,都屬仰韶文化分布範圍,在龍山文化時期,又屬不同地區的龍山文化。到了青銅時代,除燕山以南今北京市北部及長城沿線河北北部的一些地方有夏家店上層文化分布,說明山戎...
“中國北方草原地帶青銅時代以來植被、氣候變化研究綜述”《邊疆考古研究》第1輯 科學出版社02.10/《草原文化研究》(第一輯)(全文轉載)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吉林乾安大布蘇晚更新世動物群”《古脊椎動物學報》 科學出版社03.4 “對我國高等學校環境考古教學的幾點認識”《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03年4期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