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會秋

邵會秋

邵會秋,男,博士,現為西北大學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教授。1998年考入吉林大學考古學系,2002-2007年在吉林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在2012-2013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學一年。主持和參與多個教育部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代表作有《新疆史前時期文化格局的演進及其與周鄰地區文化的關係》、《歐亞草原東部的金屬之路》(與楊建華等合著)、《百獸率舞:商周時期中國北方動物紋綜合研究》、《君子之兵》、《歐亞草原與中國新疆和北方地區的有銎戰斧》、《從夏家店上層文化青銅器看草原金屬之路》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會秋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考古學
研究方向,工作經歷,學術論文,

研究方向

中國北方青銅時代考古、新疆考古、歐亞草原考古、中亞考古

工作經歷

1、2007年7月1日-2009年9月30日,吉林大學考古學系,講師
2、2009年9月30日-2018年9月30日,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副教授
3、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賓夕法尼亞大學東亞學系,訪問學者
4、2018年9月-2022年9月,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教授
5、2022年9月至今,西北大學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教授

學術論文

1、邵會秋、余肖肖:《東來西往:<歐亞世界大格局下的遊牧文化>評介》,《西域研究》2022年3期。
2、邵會秋、楊建華:《前絲綢之路亞洲草原的文化交往》,《故宮博物院院刊》2022年6期。
3、Rebecca O’Sullivan and Huiqiu Shao(通訊作者):THE BRONZE AND IRON AGE ROCK ART OF ALTAY PREFECTURE, XINJIANG: A SYNTHESIS,Rock Art Research 2022 - Volume 39, Number 1, pp. 83-96.
4、邵會秋:《北方青銅器時代特徵及與歐亞草原文化的交流和聯繫》,《馬背上的青銅帝國》,科學出版社,2021年4月。
5、邵會秋:《關於塞伊瑪-圖爾賓諾遺存的幾點思考》,《西域研究》,2021年第1期。
6、邵會秋、張文珊:《烏恩岳斯圖與北方草原考古》,《考古》,2020年第11期。
7、邵會秋、張文珊:《圓銅泡功能考》,《邊疆考古研究》(28),2020年12月。
8、邵會秋、吳雅彤:《早期遊牧文化起源問題探析》,《北方文物》2020年 1期。
9、邵會秋等:《河北涿鹿故城遺址M1清理簡報》,《文物》2019年11期。
10、邵會秋、朱冠儒:《鴕鳥蛋皮串珠:不止於裝飾》評介,《人類學學報》2019年4期。
11、邵會秋等:《新疆安德羅諾沃文化研究綜述》,《西域研究》2019年2期。
12、邵會秋、石嫦靜:《中國北方地區先秦時期馬鑣研究》,《草原文物》2018年2期、2019年1期。
13、邵會秋:《青銅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新疆哈密地區古代人群的變遷與交流模式研究》評介,《人類學學報》,2018年3期。
14、邵會秋:《河北涿鹿縣羅盤地遺址調查和試掘簡報》,《邊疆考古研究(23)》,2018年6月。
15、邵會秋:《中國北方、新疆和歐亞草原文化的交往》,《西域研究》2018年2期。
16、邵會秋、魏東:《河北涿鹿故城新發現的鹿紋和人面紋瓦當》,《考古與文物》,2017年6期。
17、邵會秋:《巴澤雷克文化在新疆的擴張與影響》,《邊疆考古研究(21)》,科學出版社,2017年。
18、楊建華、邵會秋:《歐亞草原東部金屬之路的形成》,《文物》2017年6期。
19、邵會秋、霍東峰:《河北臨城縣解村東遺址東漢墓葬》,《考古》2017年4期。
20、邵會秋:《歐亞草原中部區早期遊牧文化動物紋裝飾研究》,《邊疆考古研究(19)》,2016年6月。
21、邵會秋、楊建華:The Northern Zone and Mongolian Plateau Metallurgical Province,Asian Archaeology,2016.1
22、邵會秋、楊建華:《從夏家店上層文化青銅器看草原金屬之路》,《考古》,2015年10期。
23、邵會秋、楊建華:《中國北方、新疆和歐亞草原的有銎戰斧》,《考古》2013年1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