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北方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北方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前身是外語教研室(1984年),承擔全校大學英語公共課。1993年學校成立外語系,並先後於1993年設立了經貿俄語專業(專科),1996年設立了商貿英語專業(專科),1998年設立了英語本科專業,2006年設立了日語本科專業。1993年首次招收專科學生,1998年首次招收本科學生。2012年首次招收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現有英語,日語和商務英語三個本科專業。第二外語語種有:英、日、德、法、阿拉伯語、西班牙語。 截止2007年5月,全院在編教師65人,專任教師5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碩士以上學歷27人(博士3人),常年聘請外籍教師5人;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69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方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 類別:公立大學 
  • 所屬地區:寧夏-銀川市 
  • 院訓:厚德勤學,語通中外 
  • 院長:劉鵬 
教研成果,辦學模式,發展規劃,學院榮譽,

教研成果

截止2007年5月,共培養本專科生1474名。2004-2006年教師共發表各級各類學術論文92篇,出版專著7部,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2項,其中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項目1項,自治區級科研項目1項,院級科研項目9 項,科研經費23萬元。自治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學校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1門自治區精品課,2門校級精品課。截止2007年5月,學院資料室藏書有漢、英、日、俄等外文書籍8644冊,其中工具書150冊,期刊95種,報紙15種。學校現有10間(556座)多媒體語言實驗室供外語教學使用,主要承擔專業外語聽力、語音、視聽說、口譯、筆譯、外貿函電、修辭寫作、教學法、第二外語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根據我國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及學校整體專業調整的思路,我院在專業建設上進行了探索,積極調整專業結構,外國語學院現有英語、日語、商務英語三個本科專業,正在創造條件積極建設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碩士點。並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建立新的課程體系、加強教學管理等教學建設與改革措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綜合英語V、VI》已建設成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大學英語》建為校級精品課。我院還積極鼓勵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申請教學研究項目,以教研促教改。自編適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輔助教材。高桂蓮主編的《大學英語同義詞詞語辨析》,馬騰主編的《高級英語寫作教程》獲自治區優秀教材。大學英語課教師張玫2006年4月獲寧夏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文科組三等獎。 為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我院成立了實踐教研室,負責學生課外專業實踐活動。 2002年起,我院共組織了五屆“CCTV杯”英語演講大賽,有4人代表寧夏地區參加全國半決賽,其中,卡哈爾同學以其優異表現,獲得大賽主辦方及評審的一致好評,為寧夏高校在全國高校英語界贏得了聲譽;2005年6月,選派近30名優秀學生作為2005年APEC循環經濟與中國西部大開發會議的志願者;2006年9月16日銀川市機車旅遊節選派2名學生為銀川市市長做翻譯工作;2002年我院與美國大學生國際校級交流基金會聯合舉辦夏令營,每年由我系選派15名學生與美方15名學生組成夏令營;2005年邀請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導楊立明教授,2006年邀請挪威克里新蒂安桑郡安吉德大學Paul Thilbault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博導張春柏教授等專家來學院進行學術講座。這些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外語交際能力的整體提高,對增強我院學生學習興趣、開闊視野及加強語言套用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辦學模式

自1996年起,我院一直在進行英語+商貿課程體系的建設,緊緊抓住“懂商務,會英語,能操作”這個專業培養目標,即堅持突出英語+商貿的人才培養特色。我們一直清醒地看到,這樣的培養目標和規格強調學生首先要具有紮實的語言基礎,較強的讀、聽、說、寫、譯的語言交際綜合能力,較高的綜合素質,其次應該掌握一定的商貿等方面基礎的專業知識。在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上,我們提出了“3+2”的培養模式。即在本科1-3年級的3年時間全面訓練學生掌握紮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培養其較強的語言交際綜合能力,在3-4年級的2年時間裡逐步學習有關商貿等方面的知識。英語專業畢業生能迅速適應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同時我院與用人單位和實習基地溝通聯繫,聽取反饋意見,以提高畢業生的社會適應性。形成為涉外企業培養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體系。2001年至今,在寧夏商業外貿進出口公司、寧夏商檢局、浙江飛鷹集團等8個單位建立了商貿實習基地,在銀川十八中銀川十四中、銀川三中、銀川二十小等8個學校建立了教育實習基地。集中實習比例逐年增加。

發展規劃

根據國家民委“十一五”期間教育發展的指導方針和總體規劃,結合我院學科建設、專業發展、科研提高和教學改革的需要,在認真總結學院本科評估合格以來工作的基礎上,制定《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外語系“十一五規劃”事業發展規劃》。
一、“評估”以來工作回顧
“評估”以來,即2000年至今,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在各職能部門的配合下,我系廣大教職員工和各屆學生精誠團結,負重前進,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各項事業取得重大進展,整體辦學實力明顯增強。
(一)專業建設步伐加快,提高了辦學規模。98年我系英語專業由專科升為本科,由最初的一個專業方向(英語翻譯)發展為四個(英語教育、商務英語、旅遊英語、涉外文秘)。隨著專業發展和課程建設的需要,教研室由兩個發展為五個,系內管理體制基本形成。在增設專業方向的基礎上,借高校擴招的春風,我系擴大了招生規模。2000年6月我系在校生僅186人,2000年9月至2004年,共招各類學生993 人,其中普招生827
人,成教生166人,前在校生 688人,普招生一次性就業率達 33% 以上。
(二)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教育質量明顯提高。評估後,根據學院頒布的一系列教改檔案的精神和實行學分制的有關規定,我系進行了兩次較大規模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調整了課程體系,改革了教學內容和方法。承擔學院教學研究課題共7 個。
其中《大學英語同義詞語辨析》獲自治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學院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學院教學成果三等獎。專業學生四、八級考試通過率穩中有升,非英語專業學生四、六級通過率逐年提高,四級通過率由 7.8% 提升到 15.2%。學生實踐能力有所提高,在我院參加的兩屆“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中,我院代表隊始終占據團體第一的位置。每年都有兩到三名學生考上名牌大學的研究生。
(三)加大科研力度,科研項目和成果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在學院加大科研投入和科研成果量化等措施的推動下,我系自“評估”以來共發表論文144篇,專著教材5 部,承擔院級科研項目11 項(“評估”以前無),科研經費9.85萬元(“評估”以前無),獲各級科研獎 15 項。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師資水平明顯提高。先後有2人晉升為教授(“評估”以前無),10人晉升為副教授,在56名專職教師中,正教授1人(1人調離),副教授12人(1人調離),高職稱教師所占專職教師比例增至23.2%,人員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在讀博士增至2人(“評估”以前無),取得碩士學位人員增至14人,高學歷人員占專任教師比例提高到25%。40歲以下高級職稱教師9人,占高級職稱教師的75%。
(五)積極改善辦學條件。98和99兩年學院投資102.8萬元,為我系興建了6座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共304座。儀器設備增至23 台(件),總價值 15.24 萬元,投資 6.4萬元購買中外文書刊資料,電子出版物及視聽說資料 380 盤,企業及個人捐贈儀器設備1台,中外文書刊資料3346 冊。
(六)強化對外開放意識,拓寬了國內外交流渠道。“評估”以來由我系承辦區內學術會議1次, 6 人次到我校進行學術交流,17人次外出參加區內外學術會議,學院資助我系學術活動經費約6.7萬元。2002年我院與美國大學生國際校級交流基金會聯合舉辦夏令營,每年由我系選派學生13 人與美方13人組成夏令營,對增強我系學生學習興趣、開闊視野及加強語言套用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我系先後接收了4名美國、韓國留學生。
(七)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維護外語系的穩定團結。組織全系教職工及學生認真學習了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學院黨委的統一部署,深入開展“三講”教育活動。積極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加強領導班子的制度建設和自身建設。認真學習貫徹《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堅持重大事項系務會討論,全系教職工大會通過的制度。狠抓了精神文明建設,2005年我系獲自治區三八紅旗單位榮譽單位。
綜觀取得的成績,外語系在“評估”以來基本上完成了預期的計畫,為“十一五”期間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我系的狀況和辦學水平與學院的要求和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一些重要方面沒有取得應有的突破,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我們的思想不夠開放,改革的步伐還不大。僅有一個本科專業:英語,只招收普招生;科研投入遠遠不夠,缺乏在區內外有重大影響的成果;辦學條件滯後,基本建設和教學科研設施的更新不能滿足需要。這些都嚴重製約著外語系的發展和建設,需要我們在“十一五”期間認真對待,採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
二、“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與總體目標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解放思想,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準確定位,辦出特色,以培養技術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中心,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條件,使外語系成為語種豐富,專業優勢突出,特色明顯,科研與教學並重的學院重點建設的單位,並為建設成為自治區重點學科創造條件,為我院的學科建設、科技進步、整體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二)建設發展指標
1.學生規模和基本要求:繼續重點發展本科生教育,努力發展研究生和成人教育。“十一五”末,使全日制在校生總數達到1100人,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在5%以上,英語專業四級通過率力爭達到80%,專業八級通過率達到30%。本科生一次性就業率力爭達到50%。
2.學科、專業建設:本著“固本補缺”的原則,加快發展通用專業和特色專業的建設,合理設定專業。利用現有師資,力爭2006年新增2個專業:英語教育(本科)、日語(專科)。2007年日語專業升本。根據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的趨勢,以及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狀況,抱著以申報促建設,積極發展的態度,創造一切條件爭取在2007年在我院建成英語專業碩士學位點。逐步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學科體系。
3.科研發展:繼續發展語言科學,積極開拓跨學科科學研究,爭取承擔院級科研項目15項,省部級項目能有零的突破,獲得更多的社會資助項目。出版專著教材5部,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篇,SCI、EI收錄片數有零的突破,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3項,科研經費總數達到20萬。
4.師資隊伍建設:“十一五”末,專任教師達100人,師生比達到1:18,35歲以下青年教師中,力爭80%擁有碩士學位,5%擁有博士學位,正教授達到5人,副教授達到30人,高職稱教師比例達到35%,力爭培養3-5名學術帶頭人,在區內外學術界有較大影響。為適應專業建設的需要,有目的的改善學緣結構。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學歷層次。
5.基本設施與基本建設:爭取學院加大對基本辦學條件的投入,2006年興建4個多媒體語言實驗室,2007-2010年分階段再興建6個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和1個同聲翻譯語言實驗室,教學科研儀器總值達到300 萬元。購置圖書0.5萬冊,電子出版物、視聽資料1000盤,努力開通網上教學系統,實現名師授課網上點播和圖書資料師生共享。基本實現辦公自動化。
6.交流與合作:努力開拓新的交流渠道,積極聘請客座教授,定期請學科領域專家舉辦講座,開展學術活動。爭取與更多的國內外院校達成協作。
三、措施與對策
1.教學改革:按照“加強基礎、拓寬口徑、注重融合、增強能力,提高素質,體現特色”的原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注重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觀念,實現人才培養模式上的變革,層次上的突破,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樹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教學觀、人才觀、質量觀,深入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性,提倡師生平等討論,鼓勵學有專長的教師開設新課程,大力推廣套用現代技術教學,開發高質量課件。積極深化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努力開展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為院系發展戰略的制定和重大決策提供諮詢。
2、樹立“大學科”建設觀念,進一步最佳化學科和專業結構。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學科建設原則,把現有優勢專業辦精辦強。創造條件培育新興專業、套用專業、邊緣專業。推進學科融合,培育交叉學科。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整合相同或相近的專業方向,擴大專業內涵。繼續抓好學位點建設。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認真制定英語專業申報碩士學位點的發展規劃,落實好建設任務,抓住重點,扎紮實實地完成每項任務。
3.調動科研積極性,提高學術水平和學術聲譽。採取有利措施,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和中青年教師的骨幹作用。建議學院完善激勵機制,加大對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獎勵力度,鼓勵教師大膽創新,敢於追蹤國內語言研究發展的前沿領域;加大對基礎研究的經費投入,加大對從事基礎研究的優秀青年教師的資助,增加基礎研究基金,選擇少數基礎水平高、致力於基礎理論探索的項目重點扶持,爭取“十一五”期間搞出一批較高水平的創新性成果,形成我系科學研究特色。積極引導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科研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思想觀念,確定研究課題和努力方向,集中力量,重點突破,推進科研創新,提升科學研究水平,走良性循環、自我發展的道路,多發表高質量、高層次的論文,進一步擴大在區內外學術界的影響。
4.努力培養高水平、高層次、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多渠道發展和壯大教師隊伍。面向社會,聘請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名師來我系任教,承擔教學任務,合作進行科學研究。建成一支由固定編制教師、退休反聘教師和外聘名師組成的結構合理、最佳化配置的教師隊伍。大力提高現有教師的學歷層次。要求青年教師制定出自己提高學歷層次的時間表和研究方向。鑒於英語專業的特殊性,支持教師採取國家統考和在職脫產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歷。我系的培訓任務很重,在56名專職教師中35歲以下未獲得碩士學位的教師29人,占教師的52%,每年至少有5位教師考研或外出進修。建議學院重點資助優秀青年教師的繼續深造。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通過公開招聘,以補充博士、碩士研究生及高職稱教師為主,選留個別優秀本科生以及保送研究生等方式,擴大教師隊伍規模。加強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鼓勵他們參加國內外高層次學術會議,及時把握本學科領域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接受新知識,更新教學內容。建議學院完善引進人才的各項政策,保證政策落到實處,為引進的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為教師的學術交流和脫穎而出創造條件,資助優秀教師和高層次人才開展科研工作,支持他們承擔重大科研。積極選拔推薦優秀教師參加各類獎項和基金的申報工作,表彰和宣傳優秀教師的工作業績和突出成就,提高他們在校內外的知名度。加強教師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對全體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加強教育,確保教師端正教學態度。關心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工作,為他們的成長創造寬鬆的教學科研環境和條件。正確處理個人與學校的關係,樹立奉獻意識,愛校愛生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
5.統籌規劃,合理配合資源,確保辦學必備的基本條件穩步提高。積極爭取學院的支持,尋求社會團體和個人的支持,在“十一五”期間,興建十個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加大投入力度,保證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和發展。適應專業發展和課程建設的需要,有計畫、有步驟的做好資料室的建設工作,使藏書數量、種類、質量等都能夠上一個台階。

學院榮譽

我院注重在全院教職員工中開展“教書育人,服務育人”教育活動,不斷強化教師的職業責任認識。近幾年來,湧現了一批教書育人先進個人,高桂蓮老師2003年獲自治區優秀女職工稱號、2004年獲自治區優秀女幹部稱號、2005年獲自治區9.10教育獎章;馬騰2006年獲自治區優秀黨員稱號;楊林2006年獲國家民委系統文明先進個人稱號。2005年我院獲自治區三八紅旗單位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