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隊名:北方民族大學粵語社
- 直管單位:北方民族大學校團委
- 下設機構:活動策劃團隊、秘書部、學習部
- 現主要負責人:馮思湄、黃坤明、梁燕惠等
- 社團性質:非盈利組織
- 已舉辦活動:陳奕迅音樂節等
- 社員人數:102人
- 主要活動:粵語課、嶺南文化研究
簡介,北方民族大學簡介,粵語簡介,成立目的,社團成立申請書,
簡介
北方民族大學粵語社成立於2013年6月,是北方民族大學最活躍的社團之一。社團直屬於北方民族大學校團委。社團由陳欽傑、林曉松、梁燕惠、李永泉、劉光鍵、李珺、李志明、何源東等人創辦。北方民族大學粵語社同時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個粵語社團,成立意義十分重大。現任社長馮思湄。粵語社自成立之日起,一直在不斷發展壯大,李恬、李永泉、馮思湄、劉海欣、蘇仁聰、黃坤明等對社團做出過突出貢獻。
北方民族大學簡介
北方民族大學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西夏區,直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是中國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數民族自治區的部屬綜合性高校。學校始建於1984年,原名西北第二民族學院,2008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北方民族大學。
截至2013年,學校總占地面積1624畝,校舍總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8.4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超過2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24萬冊。設有21個教學院和6個研究所。共有63個本科專業,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工程碩士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10個學科門類。
學校面向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有56個民族1.8萬餘名全日制在校生在校共同學習、生活。學校曾多次榮獲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稱號,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部門綠化400佳單位”榮譽稱號,並被銀川市人民政府命名為“花園式單位。
粵語簡介
粵語,又作廣東話,是一種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粵語根源於中原雅言,含完整的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古漢語特徵,[1]同時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語言。在學術界,它是除國語外唯一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語言。[2]
粵語以珠江三角洲為分布中心,在中國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北美、歐洲和澳洲、紐西蘭、聖誕島等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等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在粵語核心地區廣東省近8000萬本地人口中,粵語使用者近4000萬[3];也有媒體認為,在廣東省的1億人口中,使用人數超過6700萬。[4]同時粵方言也向內地和其他民系方言區滲透輻射,說明它仍具生機活力,這是粵方言區在經濟上較為發達和商業活動十分活躍的反映。[5]
成立目的
其一滿足同學們對了解粵語、學習粵語的願望,在宿舍的走道上,在學校校園廣播,在學校電台,還有在學校各大晚會,我們都會都能聽到粵語歌。走在大街上,很多人會討論昨晚看過的港劇。在聽歌看劇的同時,對粵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我們粵語社正好滿足了他們這個需求。填補學校缺少粵語社團的缺陷。其二北方民族大學是我國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數民族自治區的部屬綜合性民族高校,文化多樣性是我們學校的一大亮點,但學校缺少遙在南方的嶺南文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擁有200多個粵語社團,116所211工程院校中擁有粵語社的共33所,占28%,39所985工程高校中擁有粵語社的共19所,占49%。但粵語社在寧夏所有高校中還暫時不存在,而我們正可以填補這個空白。其三促進各民族語言和粵語的共生共長,維護文化的多樣性,我們的粵語社正好帶來了北方人所說的南方文化,讓同學們感受到南方的粵文化,有利於各民族、各地方文化的共同發展。
社團成立申請書
尊敬的校團委:
您們好!
我們是一群喜愛粵語和嶺南文化的學生。也許對於北方地區來說,遙在東南沿海的廣東是個神秘而多彩的地方,很多同學都對那裡的文化和習俗有相當濃厚的興趣。特別是粵語歌曲,港產電影深受北方同學的歡迎。如beyond、譚詠麟等歌手在北方地區更是大受歡迎。在學校的大小活動里,總能看到說著一口以京音為基礎字正腔圓的同學,在舞台上卻演唱著粵語歌。若能聽懂粵語歌,我們將更能體會歌曲中的情感。在宿舍里,我們總能看到同學們在看港劇和電影,若能看得懂原版的粵語港產劇和電影,我們將更能體會原汁原味幽默的語言。香港回歸以來,粵港澳成為國人旅遊的熱點,要領略一個地方的魅力首先要熟悉當地的語言,若能會點粵語在粵港澳旅遊、工作是十分有用的。現今社會只有讓自己具備多種語言能力,才能提高競爭能力。我們北方民族大學是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數民族自治區的部屬綜合性民族高校,文化多樣性是我們學校的特點之一,但經過一年的學校生活,我們發現遙在東南沿海的嶺南文化十分稀缺,作為一個民族大學的學生,作為嶺南文化的傳承者,我們有義務保留並且傳播屬於我們中華人民的文化。所以,經過慎重考慮,我們決定申請成立北方民族大學粵語社。粵語社的宗旨是推廣嶺南文化,讓同學了解嶺南風土人情,拓展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幫助對粵語感興趣的同學學習這門方言,對同學們去粵港澳旅遊,學習工作等起到一定的幫助。更希望以此為平台增進全國各地高校學子友誼,促進全國各地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粵語是廣府地區人民的母語還是嶺南地區影響最廣的方言不僅蘊藏著廣府乃至嶺南地區的傳統文化而且保存著大量在中原一帶已經消失了的傳統文化。以粵語為載體的種種文化樣式構成當今中國文化中一個獨特景觀。所以,學習粵語,能更好的領略嶺南文化的魅力。在教粵語的同時,我們自己也可以得到很大的鍛鍊,但是同學們學會講粵語,聽粵語,這才是我們真正想看到的。我們絕不搞地方勢力。未來社團以後發展方向絕不是同鄉會的性質,而是各地同學共同參與加入的一個組織。在人數組成上,我們將保證粵語區的同學所占比例最高不超過50%;在活動形式上,我們將在組織活動的負責人方面,粵語區的同學將和非粵語區同學共同參與組織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