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位置,地形氣候,面積區劃,治安狀況,特色產品,經濟發展,鄉鎮榮譽,人口衛生,民風民俗,文化教育,農村經濟,基礎設施,歷史文化,簡介,高古樓,李家大院,百歲坊,煥文塔,大營清真寺,澀水井,古樹,新農村建設,基層黨團組織,榮譽,地圖信息,
地理環境
位置
北城鎮位於
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東經102°33′,北緯24°25′處,東接
小石橋鄉和江川旱谷田,南與春和、李棋兩鎮為鄰。南北分別與晉寧縣的椿樹營,寶豐鎮接壤,213國道、
昆玉高速公路、昆玉鐵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距玉溪市中心城區8公里,距省城昆明市80公里,是玉溪市的北大門,亦是滇中通往滇南的交通要道,是一座有著1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鎮。很早便有“滇中古鎮”和“滇中商業碼頭”之美譽。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95億元,本級財政收入234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490元,人均儲蓄金額8281元
地形氣候
地形北高南低,東、西、北三面環山,東西寬10.53千米,南北長12.87千米。全鎮國土面積120.5平方千米,境內最高
龍馬山,
海拔2448.2米。最低點丁棋屯,海拔1639米。北城鎮屬
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5℃-16℃,最熱七月平均氣溫20℃-21℃。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8℃-9℃。年平均降雨量900-1000毫米,年均水蒸發量1624毫米。相對濕度為60-70%,年日照為2256小時,無霜期年均233天。境內有中小型水庫33座,蓄水量1793萬立方米,羅木箐河、西河流經境內56千米,水資源豐富。
面積區劃
全鎮120.5平方千米 耕地 31002畝 (比上年減少158畝),其中:田21315畝,地9687畝;穩產高產基本農田26049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59畝。 轄北城、大營、夏井、東前、古城、王棋、後所、皂角、梅 園、高橋、蓮池、刺桐關、大石板等 13個村 (居)民委員會,163個村 (居)民小組,73個自然村。
治安狀況
截止2008年8月,集鎮內設有公安派出所,有正式幹警20人,聯防人員16人,設 有公安交警中隊一個,正式交警7人,協管人員6人,警民積極協作,治安狀況良好,交通井然有序。
特色產品
主要特色產品中,農產品有:烤菸、蔬菜、花椒;食品有:百年老字號青堆米線、
刺桐關麻辣雞、大眾飯店滷鴨、鴨肫、灌肚、金線腿、北城火燒餅、孔家包子、水晶蜜餞、大營奇妙的澀水、興隆飯店的野生菌等,都十分美味可口。工業製品有:維和系列藥品、藍晶科技光電製品、新興太陽能設備、東藝竹木工藝品、華新電纜線等。
經濟發展
2008年,北城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貫徹落年初的區委全會、人代會、政協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農業穩鎮、工業強鎮、開放活鎮、科技興鎮、發展富鎮”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轉變作風,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取得了經濟平穩增長、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社會保持穩定的新成就。面對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我們全面貫徹落實 “抓二產促一產帶三產”的發展思路,積極引導鋼鐵、製造、製藥、運輸、商貿、建築等六大產業從行業上整合、規模上做大、產業鏈上延伸、品牌上做強、檔次上提升,加快高科技產品及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的開發,加強節能降耗減排工作,努力開拓市場、降低庫存,提升效益。全鎮工業繼續保持較平穩的發展態勢,除鋼鐵行業影響較大外,生物製藥等行業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全鎮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25億元,比上年增長35%;工業總產值完成27.7億元,比上年增長48%;工業企業上交稅金7252萬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鋼鐵企業增加了1073萬元,增長43%。在工業經濟發展的帶動下,以交通運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交通運輸業實現稅收達353萬元
鄉鎮榮譽
1979年12月原北城公社因工作成績突出,國務院頒予嘉獎令。
2003年被列為國家小城鎮建設試點,2005年被評為省級衛生鎮。
人口衛生
全鎮轄北城(居委會)、
大營、夏井、
東前、
古城、
王棋、蓮池、高橋、後所、皂角、梅園、刺桐關、大石板13個村(居)委會,72個自然村163個村民小組,到2006年底總人口59464人,其中男性2
8976人,女性30488人。農業人口55370人,占總人口的93﹪,境內居住著漢、回、彝、白等十多個少數民族,主要的少數民族人口為回族5258人,占總人口的8.8﹪,彝族1356人,占2.2﹪,白族571人,占0.96﹪,2006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80人,已婚育齡婦女人數11939人,已落實節育措施10734人,節育率89.9%,全年領取獨生子女證1683人,比上年增長2.2%,人口自然增長率5.77‰。境內有北城鎮中心衛生院1所,擁有醫務人員109人,病床100張,是雲南省最大的鄉鎮級中心
衛生院,計生服務站一個,村級衛生所13個,完成標準級衛生室建設13個,有醫務人員62人,輸液用病床69張。傳染病發病率302.7‰,“四苗”覆蓋率100%,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一個。2006年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53172人,占農村總人口的96.3﹪,鎮、村衛生院、所的健全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為北城民眾提供了方便、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已基本形成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禁毒防艾)、計畫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
民風民俗
北城鎮主要居住著漢、回、彝、白十餘個民族,漢族絕大部分均是自元以後隨著征戰而來的屯兵或從山東、
河南、
河北等地遷徙來的移民。聚居在北城、夏井、東前、古城、王棋、蓮池、高橋、後所、皂角、梅園等村委會,大營、刺桐關、大石板三個村委會漢族同其它少數民族雜居,居住多為磚混結構2-3層新建水泥房,還有一部分老式土木結構的瓦房,飲食習慣農村大部分一日兩餐,集鎮居民多數一日三餐,主食
大米,並食小麥和
玉米做成的其它食品,菜多以蔬菜為主,肉食以豬肉、雞、鴨、魚為主,服飾五花八門,不拘一格,色彩豐富而多樣。婚俗:新中國成立前,婚姻由父母包辦,新中國成立後,制定了婚姻法,為男女婚姻自由結合提供了法律保證,但一些婚姻習俗仍沿襲至今:經媒人介紹雙方認識,如認識後互相認為中意,即可進行以下幾步程式:一是“瞧家”:女方和親友先到男方家看看家庭條件,二是“訂婚”:瞧家後雙方沒有意見,就可以訂婚,三是“過禮”:結婚的頭一天男方要到女方家送彩禮、禮金、肉、糖都帶“6”的吉利數,四“結婚”:結婚需選擇吉日,宴請親朋好友、鄰里鄉親參加,晚上同齡人要進行“鬧洞房”,民間有鬧鬧洞房,今後的日子才好過的習俗。喪俗:漢族習慣土葬。人死後,選擇日子,而後通知親友。對死者的同胞兄弟必須立即“報喪”,並由他們親視入殮。入殮衣服穿三、五、七單數。在擇定傳送的頭天,親友弔唁,稱為“燒紙”,發喪俗稱“出材”,第二天為墳墓添土叫做“復喪”。宗教信仰多信佛教、道教。西方的基督教亦有少量人信仰。 重要節日:有
春節、
元宵節、
米線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節、
冬至節。
回族:北城的回族為元代到元間鹹陽王賽典赤·贍思丁的後裔和隨贍思丁入滇的西域
回回人及明初(公元1384年)隨明將入滇的回族後裔。主要居住在大營村委會、石狗頭村、北城居委會和鎮機關單位中也有回族分布。 居住:回族居住的房屋式樣與漢族大至相同。只是每家均設有一個洗澡的地方,叫“洗臉堂”。
飲食:北城鎮回族的主糧、雜糧、蔬菜等,均與漢族相同,僅肉食不同,回族不食自死之物(魚、蝦例外),忌食血。只能吃取食糧草的偶蹄反芻動物(如牛、羊、駱駝等),也食雞、鴨、魚等。
服飾:與漢族基本相同,只是在參加宗教活動時,男子才戴紅、白帽、阿訇穿綠色毛呢大衣,頭纏一條一米長的白布,頭頂帶繡有經文的帽子,婦女戴白色蓋頭。
婚俗:一般堅持族內通婚,如有一方不是同族,則須改教為回族。回族小孩,出生不久,就要請阿訇起“經名”並做香油麵餅分送親友。
喪事:回族人死後,主張速葬,不用棺材,而用“經匣”(象漢族的棺材,但比棺材大,上面雕刻著花鳥,專門用來出葬)。人死後,先把死者全身洗淨,撒上麝香之類的香料,然後戴上
白帽,帽上寫有經文,再用白布把全身裹起來,裝入“經匣”,抬到清真寺請阿訇“站拜”(為死者祈禱),然後抬上山埋葬。送葬的人不用請,一般都是聞訊而至,有的從外村趕來。死者無論貧賤富貴,生前越受人尊重,送葬的人就越多。回族的墳是事先挖好的。“經匣”抬到墳邊,從匣內抬出死者,放入墳坎里的窯洞(俗稱燕子窩),頭朝北腳朝南,面向西,用石塊或木頭掩窯門,然後填土。抬“經匣”的把“經匣”抬回放在
清真寺。 宗教信仰:回族信仰
伊斯蘭教,崇拜真主。教義包括“六大信條”和“五功”,即信真主、信天使、信《古蘭經》、信聖人、信後世、信前定;“五功”有:認(認真主獨一)、禮(每天禮五次拜)、課(抽天課,把財產的百分之二點五施散給孤寡或貧困者)、朝(朝罕止,有經濟能力的人,生平須到
沙烏地阿拉伯麥加朝覲一次)。
彝族:北城的彝族源出於中國古代西北的氏羌遊牧部落,是羌戍系和本地土著居民長期文化融
合和體質混血的融合體,主要居住在秧草塘,大石板也有雜居。北城彝族的住房、飲食基本與漢族相同,服飾:彝家女子均用黑紗帕包頭,穿大袖口,繡有三、四道花邊的衣服,系花圍腰,大官褲,鞋子為頭向上翹起的繡花剪子口鞋,現在一般情況下服飾與漢族相同,遇有彝族節日才穿彝族服飾。婚俗和喪俗與當地漢族基本相似。 白族:北城椒園的白族李始是清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從昆陽核桃園遷來,住房為土木結構的四合院瓦房,飲食與漢族相似。服飾:北城的白族婦女多以紗帕包頭,再頂一塊三角黑帕,著黑衣。穿寬管褲。鉤尖鞋,上衣胸襟繡花,腰系黑圍腰加線織腰帶,青年婦女多以花巾蒙頂,身著白色或其它花色襯衣,外加大紅或粉紅背心,鞋與漢族無異。婚俗,
白族同宗不婚。喪葬習俗:北城的彝族和白族原為火葬,明代後改為棺木土葬。
宗教信仰:彝族、白族都信奉鬼神,屬多神教性質。
重要節日:白族、彝族的重要節日基本相同,與漢族各異。
白族祭神節:陰曆除夕祭祀時,將祭品抬到山神廟祭山,然後井邊祭龍,再到公房祭牛王,最後回家祭祖先。正月初二的祭祀、祭品、對象與除夕相同,順序相反。
彝族祭龍節:陰曆二月初七祭龍節,屬集體活動,每家一人,井邊祭龍,祭畢會餐,費用由當年生孩子家承擔,生男孩者一家供酒18市斤,生女孩家供一挑豆腐。
火把節:火把節比漢族早一天,即陰曆六月二十四,青年男女舞火把,圍繞篝火,唱歌跳舞。現在節日照過,但風俗已有較大改變,基本與漢族相似。
文化教育
有鎮文化站1個,農村標準文化室4個,農村業餘文藝隊24支,合格農民文化技術學校5所,農村黨員活動室13個,基本能滿足廣大農村民眾學習科技文化知識和自娛自樂的需求,全鎮有鎮屬初級中學
二所,教職工190人,在校學生1979人,國小13所,教職工256人,在校學生4863人,黨職校一所,教職工1人,私立幼稚園6所,幼兒班25個,教職工150餘人,入園幼兒2700餘人,中學教師中,
高級教師13人,占6.8%,一級教師53人,占27.9%。國小教師中,高級教師87人,占34%,中國小教師合格率100%。北城中心國小2006年被雲南省教育廳評估驗收為雲南省二級一等示範國小,北城中學2005年被評估驗收為雲南省二級一等初級中學,後所中學2004年被評估驗收為雲南省二級一等初級中學。2007年全鎮
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鞏普率達100%,畢業率達100%。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普及的基礎上得到了鞏固和提升,國中普及率100%,畢業率100%,國中畢業升入高中(職中)的升學率為92%。全鎮有各類職稱的科技人員33人,占82.5%。
農村經濟
2007年全鎮社會生產總值28.04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第一產業(農業)產值1.23億元,占4.4﹪,比上年增長2﹪。第二產業(工業)產值18.53億元,占66﹪,比上年增20﹪。第三產業8.28億元,占29.6﹪,比上年增5.3﹪。本級財政收入2346萬元,比上年增5.6﹪。農民人均純收入5490元,比上年增100元。
農業主要以
烤菸、
水稻、小麥、油菜、秋冬蔬菜、花卉、水果、養殖為主。
工業主要以生物製藥、冶金鑄造、水泥製造、太陽能設備、藍晶光電產品為支柱產業。
第三產業主要以交通運輸、商貿、飲食服務業為主。全鎮有貨運汽車952輛、客運汽車270輛(其中:大巴,中巴155輛,微型客車115輛、家庭用小汽車1000餘輛,集鎮內有主要街道6條,商鋪1000餘個
。名優、重點企業:維和製藥公司:公司品各結約優勢突出,目前擁有69個國藥準字號藥品,其中以三七為主要原料的品種有36個,人國獨家生產品種2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6個,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16個,進入雲南省基本醫療保險目錄26個。獲雲南省生物資源開發創新企業稱號。
玉昆鋼鐵集團公司:集團公司是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重點稅源企業,排列雲南民營企業前30名,玉昆鋼鐵集團公司首批獲得冶金部頒發的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2004年通過了國家ISO6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取得全國質量過硬推廣建材產品,被金融部門評為AA信用企業稱號,先後榮獲玉溪市文明單位、玉溪市重點保護單位、紅塔區納稅大戶、玉溪市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
藍晶科技公司:公司現已建成“晶體生長-定向-磨圓-切割-晶片粗磨、精拋學-清洗-包裝”一條龍生產線,年產藍寶石基片達120萬片。公司採用的切割設備為日本進口高精密度多線切割機及國外進口的高精度晶片粗、精磨拋光設備,能充分保證晶片的加工質量,公司擁用先進的全自動超淨室清洗設備,晶片做到了“開封即用”。經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晶體學方面的專家檢測鑑定,晶體和晶片質理均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也為中國大批量生產藍寶石基片材料產業化填補了空白。公司先後被省科技廳、省發改委評為“省高新技術企業”、“省中小型創新企業”和“省重點扶持高新技術產業”,被國家列入“國家新材料專項備選項目”。
基礎設施
2007年,北城集鎮東、南、西、北4條寬50米總長7.5公里環城路已完成硬化、綠化、亮化工程,主要鄉村道路蓮池路、王棋路、梅園路、古城路共6.8公里實現了路面硬化綠化和亮化,全鎮13個村(居)委會,67個自然村、163個村民小組,水、電路三通,“三通率”達100%。先後有12個村(居)委會新建了辦公樓,點92﹪。鎮屬兩所初級中學、13所國小的辦學條件有了進一步改善,建有科技文化活動室及娛樂、待客為一體的公共設施25個,占65%,有公廁的村(居)民小組125個,占72%,建有三面觀溝渠183公里,山區小水窯3467口,沼汽池1250口,閉路電視普及率達100%,農村電網改造率達100%,有程控電話8100部,其中私人電話7733部,
行動電話通訊信號履蓋北城全境。集鎮內有主要街道6條,集貿市場3個,百信購物廣場一個,日用品超市一個,商鋪1000餘間,生豬定點屠宰場北城食品站一個,占地2.5畝,滅害水沖式衛生廁所15個,全鎮建有自來水供水站2個,自來水引用率達97%,2007年,市、區、鎮對基礎設施建設共投入875萬元。
歷史文化
簡介
北城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北城屬步傍部治下,稱普扎籠城,元憲宗六年(公元1256年)蒙古立羅伽部萬戶府於河陽(今澄江)轄普舍(今北城)等五個千戶所。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設新興州,州轄普舍(今北城)、研和二縣。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九月撤銷普舍縣,併入新興州。清康熙三十五年為普舍鄉。民國29年(1940年)為普舍鎮,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更名為北前區、北城公社、北城區,1986年撤區建鎮。
北城鎮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
茶馬古道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人文匯萃,文物古蹟重多,著名歷史人物有:陳表,(公元1490-1573年)字獻忠,號草池,玉溪北城人,公元1516年中舉,時年27歲,明嘉靖二年(1523年)進士及第,官至浙江道監察御史,有“鐵面御史”的美譽。管灝,字若梁,號希洛,北城鎮桃源人,清康熙甲戌(1694年)科進士,官至吏科掌印給事中、翰林院檢討,熱心公益事業,興修水利,造福家鄉子孫後代。
謝汝翼(1879-1914年),北城鎮謝井村人,清末留學日本,先入東京振武學校,後入陸軍土官學校,畢業後回滇任滇軍炮兵第十九標教官,後任第三營管帶。雲南“重九起義”領導者之一,辛亥革命元勛,曾任護國軍團長,雲南講武學校校長、雲南陸軍第二師師長,護理雲南都督。
馬聯元(1832-1903年),回族,北城鎮大營村人,通曉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曾朝覲麥加、遍游西亞,用漢文和阿文著有《四篇要道》、《性理本經》等書十部,耗銀1500餘兩,木刻《古蘭經》,木刻印板今尤存昆明伊斯蘭教協會。
熊介臣,(1911-1980年)北城鎮人,著名花燈生角演員,抗日戰爭期間組織雲南農民救亡燈劇團,曾主演《張小二從軍》、《茶山殺敵》、《新投軍別窯》等劇。積極宣傳抗日,新中國成立後任昆明市花燈工作聯合會宣傳教育主任、昆明市花燈團團長。
高古樓
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主要街道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已成危樓,遂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欞格花品門,下裙板刻浮雕,外層欄桿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魚石各類彩花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無奇不有,整座樓台金碧輝煌。頗為壯觀,登上此樓,全區景觀盡收眼底。
李家大院
座落在北城鎮文星街南段,占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大小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1916年北城富商李盛堂先生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具有五步一台、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百歲坊
在北城鎮大營村村口,是玉溪市境內僅存的一座青石牌坊。清光緒22年,光緒帝為五品封職馬學寬之妻百歲五品命婦馬氏下聖旨所立,右側門有楊高德題聯“人生不滿公能滿,世上難逢我竟逢”,2001年被列為市級文物。
煥文塔
在北城環城南路南面約300米處,空心六角形,田塔座、三層塔身,一個圓形帶六條稜線的塔,兩個重疊在一起的青石寶蘆頂,共7個部分組成,塔高11.70米,全塔均為大塊青石砌成,第一層正面中間有一方形窗洞,窗洞上部的塔形雕文中,由左向右是“煥文塔”,左右有對聯一副:上聯“煥然起七級”,下聯“文乃重千秋”。
大營清真寺
位於大村中心,始建於明代萬曆庚戌到丁巳年(公元1610-1617年),清代順治庚寅(公元1650年)重修,該寺座西向東,占地3000平方米,分由大門,叫拜樓,大殿(禮拜堂)兩廂房、南後天井、月台等部分組成,具有中國宮殿式建築對稱、協調、樸實、大方等特點,整個建築既宏偉秀麗又莊嚴肅穆。
澀水井
位於龍馬山南坡下,井中所涌澀水系自然泉水之佳品,含80多種人體必需的
礦物質和20多種微量元素,清涼、味略澀,飲後氣爽神清,食慾大增。澀水井歷史悠久,早在明未清初就是遠近聞名的勝地。清代《新興州志》將澀水井列入《古蹟》篇中,稱它為“酸水井”。每年春天,四方村民、玉溪市民,乃至昆明人成群結對,扶老攜幼,紛紛來到澀水井暢飲。
煥文塔
北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民族民間文化豐富多彩,
花燈、曲藝表演植根於民眾,代代相傳。1982年,各村(鄉)相繼成立了花燈組,1983年1月由何萬德、曾慶元,沈福寬創作的花燈劇《白鴨風波》、《爭媽》、《換糧記》獲玉溪縣優秀劇目獎;1987年北城電影院受到國家文化部、廣電部等六部委的表彰。1987-1991年先後在西寺、梅園、刺桐關發現西漢初期的銅斧、銅鋤、銅錢,東漢石棺墓,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居住遺址。1996年北城文化中心被省文化廳定為一級文化站,玉溪地區文化先進單位,2003年4月成立了北城鎮花燈協會,共有24個民間花燈業餘隊活躍在各村(居)委會。2004年北城鎮徵集出版了《北城民間故選集》、《中國玉溪高古樓》文集,到2006年止,境內有文化中心一個,電影院1個,鎮圖書室1個,村級標準文化室四個,藏書14200冊,文化旅遊境點有:高古樓、煥文塔,百歲坊、初公坊、李家大院、澀水井、太平寺、借銀寺、紅旗水庫公園等,傳統文化飲食有:青堆土榨酸漿米線、北城涼粉、水晶蜜餞、滷鴨、灌肚、火燒餅、孔家包子,刺桐關麻辣雞等。
古樹
蓮池村委會中蓮池村沙溝埂有200-300年,高30米,胸徑1-1.5米的古清香樹六棵,夏井村委會一組萬年青樹2棵,高35米,胸徑1.7米左右,樹齡300年以上。後所8組萬年青樹25米,胸脛1.8米左右,樹齡500年以上。梅園上莊子村萬年青,樹高28米,胸脛1.5米,樹齡350年。
新農村建設
北城鎮根據黨中央的指示精神,結合自身實際,積極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樹立五種思想,克服五種傾向和正確處理好六個關係入手,積極穩步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樹立五種思想,克服五種傾向:一是樹立新農村建設的長遠思想,克服急功近利,短期行為的傾向;二是樹立從實際出發的思想,克服盲目攀比和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形式主義的傾向;三是樹立工業強鎮以工帶農的思想,克服就農村而建設農村的片面傾向;四是樹立招商引資、科技興鎮的思想,克服閉關自守的傳統農業傾向,五是樹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內外並重的思想,克服重內輕外,離土不離鄉的傾向;六是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創新、以
農民為主體的思想,克服“等、靠、要”和因循守舊的傾向。
正確處理好六個關係:一是正確處理好立足當前和著眼未來的關係,發展試點示範作用。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和各級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北城鎮黨委、政府確定基礎較好的中蓮池村、大高橋村、古城村、東前村作為全鎮2006-2007年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認真總結經驗,取到積極的示範作用。二是正確處理好客觀條件和建設目標的關係,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力爭五年內硬化夏井路、梅園路、丁棋路、馮井路、魏井路、高橋路等鎮內主要村莊道路。全鎮壩區村莊全部用上自來水,使用上滅害公廁,環境衛生有較大的改觀,10-15年內基本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三是正確處理好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的關係,建立投入長效機制。以產業作支撐,在全鎮大力發展烤菸、
蔬菜、養殖業、交通運輸、生物製藥、冶金鑄造、藍晶科技、太陽能設備為主的八大產業,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四是正確處理好農民參與和農民受益的關係,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結合我鎮、各村(居)委會和村民小組的實際,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公民道德、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和學習,每年實施各類培訓30期,提高村民整體素質,健全和完善村規民約和各項管理制度。五是正確處理好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的關係,做到“軟硬兼施”和兩手抓,具要做好硬化村莊道路、修理“三面光”溝渠,加快舊村改造等硬體設施。又要改善中、國小辦學條件,鄉村衛生院、衛生所的醫療設施,建設老年活動室,黨員活動室、農村科技文化室、幼稚園等公共設施。六是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人口增長的關係,實現經濟社會、
生態環境與人的和諧發展。
基層黨團組織
2007年全鎮有13個黨總支,12個直屬黨支部,黨員2450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365人,女性黨員612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18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286人,國中以下文化程度1945人,六十歲以上黨員767人。
全鎮設團委3個,團總支16個,團支部1個,團員1118人,其中女團員528人。
雲嶺先峰工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三講”活動;黨的知識競賽。
團員活動
2007年7月與鎮文教中心、
沃爾瑪公司成功舉辦了《北城青年歌手大獎賽》。黨風廉政建設和幹部教育的主要措施是:(1)簽訂了《黨員目標責任書》、《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書》;(2)堅持每周一的幹部學習制度,每季的班子成員中心學習組學習制度;(3)對幹部進行警示教育等。全鎮廣大黨員幹部,廉潔勤政。
榮譽
1979年12月原北城公社因工作成績突出,國務院頒予嘉獎令。
2003年被列為國家小城鎮建設試點,2005年被評為省級衛生鎮。
地圖信息
地址:玉溪市紅塔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