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老藤創作的長篇小說)

北地(老藤創作的長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地》是作家老藤著長篇小說,2021年7月首次出版。

小說通過一位建設者對東北工作四十年的回望,重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大荒如何變成北大倉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其中黨性與人性相互交織,順境與挫折交替磨礪,展現出北地開發建設者的深厚情懷和不變信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北地
  • 作者老藤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首版時間:2021年7月
  • 字數:29.7萬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北地》的主人公常克勛在北地小城白河工作了整整40年,他工作的變動、生活的起伏和情感的波動有如不同顏色的畫筆,描繪出一個北地建設者的生動形象。同時,他的個人經歷又如一面鏡子,映照出城市發展變遷的輪廓。以常克勛為代表的一代北地建設者們憑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奮鬥,終於讓北地由荒原大甸、野狼成群、交通不便的北大荒變成了田疇整齊、炊煙裊裊、交通發達、人們生活富足和美的北大倉。作為建設者,常克勛見證了這塊土地的滄桑巨變。小說讓個人和時代在北地交匯,譜寫了一部動人的時代華章。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常克勛無論更換多少個工作崗位,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始終以黨員標準要求自己。雖然屢建功勳,但常克勛也有情感上的痛苦和憂傷,會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正是因為這種真實、立體的書寫,一個血肉豐滿、真實可感的北地建設者形象呼之欲出。

作品目錄

章引子

第二章
格拉秋山
第三章
紅花爾基
第四章
墨爾根
第五章
八里橋·五間房
第六章
奇克
第七章
無名一寒村
第八章
稗子溝
第九章
五大連池
第十章
錦河
第十一章
雙河
第十二章
媯山
第十三章
臥虎山
第十四章
麥海
第十五章
雙泉
第十六章
小臨沂
第十七章
朝元鼎
第十八章
馬路彎
第十九章
刺蝟溝
第二十章
伊林密
第二十一章
鐵西
第二十二章
鳳鳴街
第二十三章
寶山
第二十四章
西瓦窯
第二十五章
老鱉灣
第二十六章
文化街14號
第二十七章
四道通
第二十八章
阿穆爾
第二十九章
尾聲

創作背景

創作《北地》這樣一部長篇小說是老藤多年前就有的想法。老藤說:“我在東北生活了近半個世紀,親眼見證了北大荒第一代建設者的奮鬥歷程,我知道是這些拓荒者在艱苦惡劣的自然環境裡,用汗水、鮮血甚至生命,把北大荒建成了北大倉。“老藤覺得這段奮鬥歷程應該寫,也值得寫,因為現在的年輕讀者對北大荒第一代建設者的成長曆程知曉不多。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中國出版集團將《北地》列為慶祝建黨百年推介作品,精心編輯製作,正因為占了天時、地利、人和,老藤的創作初衷才得以實現。

人物介紹

常克勛
常克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批北疆開拓者,他退休後患了阿爾茨海默症,他在恍惚間的自言自語被孩子錄音並整理成“榻上囈語”,這些“囈語”便成了有待解密的意義迷宮。與此同時,常克勛在患病之前未完成的自傳提綱中留存下了隻言片語,這些簡略的句子又成為有待拼貼的記憶碎片。
常寒柏、常寒松兄弟
由於自傳的主人公常克勛已經受到阿爾茨海默症嚴重困擾,常寒柏、常寒松兄弟無論如何都要設法幫助父親完成他最後的心愿。在如此種非正常情況下,常氏兄弟和任多秋想要如願以償地完成自傳的寫作,除了老爺子患病前留下的兩萬五千字的自傳提綱之外,另一個帶有方向指示性質的,就是他於病榻上在“一種極其投入的狀態下”的“自言自語”。常克勛的這種“自言自語”,不僅被常寒松忠實地記錄下來,而且還被常寒松逕自命名為“榻上囈語”。
任多秋
常克勛在寫出兩萬五千字的自傳提綱後就一病不起,這項浩大工程面臨爛尾。”面對著常克勛突如其來的病況,常寒柏、常寒松兄弟無論如何都要設法幫助父親完成他最後的心愿。因為他們自己都不善於舞文弄墨,便邀請多年的好友,剛剛從京城一家報社的理論部主任位置上退下來的大筆桿子——任多秋出手相助。而任多秋,之所以不做任何推辭,便欣然受命,除了考慮到自己與常寒柏、常寒松兄弟之間多年的友誼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在他看來,藉助這一契機,恰好可以尋找到一種得心應手的進入一段既往歷史的路徑與方式。
莫家全
身為鄂倫春人的莫家全,是奇克縣一個很有些名氣的中醫。莫家全的神奇,既表現在和常克勛初次見面就斷定他的肝不好,需要順順之外,更表現在他以土法上馬,幫助時任奇克縣副縣長的常克勛有效防治攻心翻,也即克山病的行動上。
畢克功
畢克功是賓縣人,與常克勛同時參軍,同年提乾,在部隊里交替上升。轉業前,兩人在同一個軍一個師,常克勛是一團團長,畢克功是二團政委。常克勛到小臨沂視察時已經升任白河地區行署專員,他的老搭檔畢克功也擔任了白河地委副書記。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作品首先通過主人公自身的生活經歷表達了歷史反思。常克勛是團隊精神信仰最堅定的體現者。他的工作和人生中,經歷過高峰和低谷,但無論是什麼時候,他都是以集體利益為先,並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統一中實現自身價值。在種種困難情況下,他修建了“七星泡水庫”,攻克了“攻心翻”“出血熱”等難題,為國家建設做出了貢獻。即使到他年邁之際,人民和集體也依然是他的“魂”,他“招魂”行動的重要內容就是回顧自己一生對集體的奉獻歷史,反思的前提也是人民的利益和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可以說,“團隊精神”信仰構成了主人公精神最核心的內容。
作品還通過對知青群體的書寫進行歷史反思。正如有學者所言:“知青文學中的‘青春無悔’和‘我的懺悔’是兩個指向:前者是對於苦難價值和人生經歷的自我認定,後者是給別人造成苦難的自我反思。”社會對知青運動有多種認識態度,特別是對知青當年的苦難和犧牲存在較大爭議。《北地》通過常克勛對知青事件的反思與回顧,深刻詮釋了團隊精神信仰的內涵,也對當前某種程度的社會信仰缺失的狀況表達了批評。
作品通過“北地”這一地域來展示團隊精神信仰的意義。“北地”曾經擁有無數不畏艱苦、勇於犧牲的建設者:“從北大荒走出了梁曉聲、陸星兒……他們都對自己的知青生活無怨無悔。”這種“無怨無悔”的精神也滲透在這片土地上,成為一種地域精神,那就是“北地寧可耗光用盡,也要贍養年輕的共和國,這是長子擔當啊!”在20世紀50—80年代間,黑土地作為祖國主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為共和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於生態意識的匱乏和過度開墾,導致水土流失嚴重,黑土有機質含量極速下降等問題,留下了很多後患。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在第三產業興起後,以第一、二產業為主要支柱的東北地區經濟受到較大衝擊。然而,為了祖國的發展大局,北地以其寬廣的胸懷,以其團隊精神信仰,堅韌不拔地守護著共和國的糧食飯碗。作品通過兩個建設者子輩的“招魂者”的視角,全面展示了上一輩人的建設歷史和“北地”的發展歷史,在感嘆時代變化之餘,更突出了他們為了信仰做出犧牲的意義,明確信仰既是個人,也是時代乃至整個民族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藝術特色

本該被直觀呈現的、被激盪的歷史進程所塑形的常克勛複雜的人生經歷坍塌為語言和意義的廢墟。當他的孩子在這些語言片段的指引下,重訪父親曾經生活、工作過的地方時,一場在語言和意義的斷裂處挖掘、重建記憶宮殿的追尋之旅也就開始了。這便有了老藤的長篇小說《北地》。隨著常克勛輾轉於北地各處主政,《北地》的敘事亦隨著地理空間的轉化而推進。
作品採用倒敘方式,一開篇就描寫了常克勛臥病床榻的情景。晚年的常克勛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其子常寒松為了完成父親書寫自傳的心愿,重返父親奮戰40多年的北地小城,挖掘出一樁樁令父親牽腸掛肚的往事。常寒松沿著父親足跡一路走來,在父親的過往人生中鉤沉抉隱,不僅發現了父親所做的實績,也走進了父親豐富的精神世界。
作品的人物設計非常典型而集中地把其人生反思和哲學思考統一起來。作品的主人公是常克勛,與之如影隨形的是畢克功這一形象。畢克功與常克勛兩人是老同學、老戰友,也是老對手。他們的性格、為人存在很大反差,工作也一直處於競爭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正反兩極的特點,或者說是哲學辯證法的典型表現。對“常畢之爭”的描寫,巧妙地傳達出對人性與哲學兩方面的思考。兩人的能力相差甚遠。但在兩人的工作歷史中,常克勛的發展卻並不比畢克功更順利,反而多次遭遇坎坷。
作品通過常克勛的情感“出軌”事件,探索了人性中的理智與情感問題,並進入對人的生命倫理層面的考察。常克勛在年輕時曾兩次出現情感方面的困惑,作品對此沒有絲毫的隱諱,而是進行了充分的袒露。常克勛本人固然是在晚年“囈語”中深刻反思,認為自己“辜負了春光”,甚至是一輩子在“酷夏里煎熬”,而且還讓其子輩對其進行審視。
成千上萬的常克勛們,付出了青春和生命,使荒原變成了糧倉,讓村落變成了城鎮。作者通過有溫度的敘事,勾畫出了這些拓荒者的韜略、靈魂和人格魅力,寫出了一個建設者對建設的不懈追求,一個創業者對創業的遺憾,一個血肉之軀對愛情的感傷。

作品影響

2022年4月,《北地》入選2021年度“中國好書”榜單。
2022年,《北地》獲得第十二屆丁玲文學獎作品獎。

作品評價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韓傳喜:《北地》的題材內容具有很強的時代性,但必須經過合理的審美轉換,才能成就藝術精品。小說憑藉獨特的立意和精巧的結構,在現實關懷和藝術表達之間做到較好的平衡。30個地名獨立成章,既是30幅北地風俗畫,也是北地發展變遷的30個裡程碑,承載著北地建設者一生的奉獻,寄託著他們宏闊高遠的理想。常寒松每到一地,都要拍攝照片,這些照片既是北大荒到北大倉的形象記錄,也是對父輩及其身處時代的生動解碼。作品最後,常寒松返回家,向父親講述了探訪北地的經過,此時的常克勛已恢復清醒。他對兒子的探訪倍感欣慰,對兒子拍攝的北地照片也頗感興趣,尤其對最後一張突出田野、村莊的《北地炊煙》格外讚賞——小說最後定格的畫面恰是常克勛最想看到的生態宜居的美好生活圖景,這也是一代建設者一生最大的心愿。

出版信息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北地
2021.07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16005-1

作者簡介

老藤,本名滕貞甫,1963年生於山東即墨。著有長篇小說《鼓掌》《臘頭驛》《刀兵過》《戰國紅》等,小說集《黑畫眉》《會殤》《熬鷹》等,文化隨筆集《儒學筆記》《孔子另說》等。作者現為遼寧省作家協會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