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SEBA. BNU )是北京師範大學的下屬學院,它的前身是北京師範大學經濟系,始建於1979年。著名經濟學家陶大鏞教授擔任第一屆系主任。學院歷史悠久,實力雄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 外文名:SEBA. BNU
  • 屬於:北京師範大學
  • 始建時間:1979年
簡介,歷史沿革,經濟系,經濟學院,

簡介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SEBA. BNU )是北京師範大學的下屬學院,位於北京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19號。它的前身是北京師範大學經濟系,始建於1979年。經濟學院(系)成立20多年來,經過全體教生的共同努力,教學和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並逐步成為學科門類齊全、教師梯隊合理、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學院。我院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正按照“建一流學院,創一流學科,辦一流專業,育一流人才”的目標,爭取在5—10年時間內把學院建成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商學院。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歷史沿革

經濟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我校在原政治教育系和公共政治課教研室的基礎上,醞釀建立政治經濟學系、哲學系和馬列主義研究所。1979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經過兩個多月的籌備,於9月份正式建立政治經濟學系。著名經濟學家陶大鏞教授擔任第一屆系主任。
建系之初,政治經濟學系設一個政治經濟學本科專業,其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的經濟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在崗教師和研究人員39名。為提高教學質量和開展研究工作,建立政治經濟學教研室、經濟學說史教研室、《資本論》研究室、美國經濟研究室、社會主義經濟研究室。
1985年6月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現代化建設對套用型人才的需要,經教育部批准,我系在原有政治經濟學專業的基礎上增設國民經濟管理專業,為此將政治經濟學系改名為經濟系,並於1985年9月招收首批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和夜大專科生。後經專業調整,該專業從培養國民經濟巨觀管理人才逐步轉向培養企業管理人才,更名為工商管理專業。1993年新增國際經濟專業,並於當年招收本科生。後因教育部專業目錄調整,該專業相應更名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在本科教育發展過程中,經濟系研究生教育也有了長足發展。1981年11月,我系世界經濟專業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一批有權授予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學位點,並分別於1981、1985年招收首批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此後,經濟系先後取得了政治經濟學、教育經濟學、經濟思想史、企業管理、金融學、區域經濟學等6個碩士學位授權。1996年,教育經濟學專業獲博士學位授予權。在經濟學院組建以前,經濟系共有2個博士點、7個碩士點和3個本科點,為組建經濟學院打下了堅實的學科基礎。
經濟系歷屆系主任為陶大鏞教授(1979—1984年)、姚森教授(1984—1987年)、程樹禮教授(1987—1992年)、詹君仲教授(1992—1997年)。歷屆黨總支書記為姚森、孟月喬、許統喬、王同勛、白愛珠、馮文榮同志。

經濟學院

為了適應學校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的發展,1996年6月學校決定,成立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首任院長是楊國昌教授(1996年—2000年),黨總支書記為馮文榮同志。現任院長為李翀教授,副院長是沈越教授、白暴力教授和劉松柏副教授;現任學院黨總支書記為李萍副教授,副書記是於然同志;李曉峰副教授任院長助理,賀力平教授和趙春明教授分別任金融學系和國際經濟系系主任,李由副教授和袁連生副教授分別任經濟學系和工商管理系系主任。王善邁教授、宿景祥副教授、戴賢遠教授、鐘偉副教授、高明華副教授分別任教育經濟研究所、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商務諮詢中心、金融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杜友維同志任學院辦公室主任。
學院下設5個系:經濟學系、工商管理系、國際經濟系、金融學系、會計學系,5個研究機構:教育經濟研究所、世界經濟研究中心、金融研究中心、商務諮詢中心、公司治理研究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並附設學院行政辦公室、經濟管理模擬實驗室。經濟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3人,教授1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0人),副教授19人,講師7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2人(其中2人分別在英國倫敦大學和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獲博士學位),有碩士學位的12人,在讀博士7人。教輔人員5人。
學院歷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把隊伍建設視為學科建設的基礎。注重培養和選拔優秀博士生留校任教,鼓勵有條件的中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積極為教師提供進修提高機會。建院以來,學院先後從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和本院選拔了多位優秀博士畢業生和博士後充實教師隊伍:有8位中青年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和本學院通過在職學習獲得博士學位,還有6位中青年教師分別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和本院攻讀博士學位。學院加大了引進人才的工作力度,從1999年開始分別從西北工業大學中山大學、中國金融學院和西南財經大學引進了白暴力教授、李翀教授、賀力平教授和楊曉維教授,大大充實了教師隊伍。經過多年努力,學院已改變了教師隊伍後繼乏人、年齡結構偏大、學位和職稱結構偏低、學科涉及面過窄的被動局面,初步形成了一支結構相對合理、學術功底紮實、充滿生機和活力、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他們當中有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著名經濟學家,也有在學術上嶄露頭角的中青年教師。此外,學院還聘請了10多位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和企業家為兼職教授和客座研究員。
建院以來,學科建設有了長足發展。2000年增設金融學本科專業,於2001年開始招生。2000年獲政治經濟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國際貿易碩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經批准設立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2002年世界經濟學科和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被批准為北京市重點學科。2002年增設會計學和電子商務本科專業,於2003年開始招生。學院擁有6個本科專業: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金融學、會計學和電子商務;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世界經濟、政治經濟學、企業管理、經濟思想史教育經濟與管理、金融學、區域經濟學、國際貿易;三個博士點:世界經濟、教育經濟與管理、政治經濟學;1個博士後流動站:理論經濟學;2個北京市重點學科:世界經濟、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涉及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大學科門類,各學科分布於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4個一級學科。經過20多年的學科建設,經濟學院初步形成了學科較為齊全、層次合理的學科結構。
建院以來,學院教師主持完成各種科研課題35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的課題17項,包括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陶大鏞教授主持的“世界經濟新格局研究”和楊國昌教授主持的“馬克思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指導作用”。“十五”時期一開始,學院在承擔科研項目方面又取得了可喜成績,已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20項,其中包括陶大鏞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十五重點項目“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到2002年4月底截止,學院科研經費餘額209萬元。學院教師共發表論文600多篇,其中在“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的論文208篇,僅2001年就達105篇,其中一些是發表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經濟》、《經濟學動態》、《金融研究》、《統計研究》、《教育研究》等經濟學、管理學和教育學各學科及其分支學科中的最高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建院以來12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
高等學校的首要任務是培養人才。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已形成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系20年來,已培養博士研究生30人、碩士研究生324人、本科生1671人、夜大本專科生2167人。畢業生在祖國的經濟、教育、科研和政府機關等部門勤奮工作,勇於創新,得到了社會的讚譽和用人單位的好評。學院的辦學規模和招生人數,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的增長而逐年增加。現有各類註冊學生1518人,其中本科生630人、碩士研究生218人、博士研究生90人、夜大生580人。
基於拓寬專業口徑、擴大學生就業面,以及提高辦學效益等方面的考慮,學院重視加強基礎課程、通識課程建設。在課程設定上,儘量擴大這些課程在總課程中的比重,並注重選派優秀教師採用上大課的方式,來保證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學效益。同時,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需要,學院曾數次對原有課程設定和教學方式進行全面改革。在保持原有特色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了適應改革開放和國際經濟發展的許多新課程。調整最佳化了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的課程配置,強化了外語、數學和計算機等課程的教學,改進了教學和培養方式,並在多年前就已開設了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教師用外文授課的專業課程。學院定期組織教師和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把經濟理論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並建立了一批社會實踐點。為激勵該院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全面發展,我院校友於1999年建立“校友獎學助學基金會”和“方太獎學助學基金會”,每年獎勵優秀本科生、研究生,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學院歷來重視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擴大經濟學院在經濟界和學術界的影響。從1999—2002年,學院已經連續4年舉辦了世界經濟、政治經濟學、金融方面的基礎理論和熱點問題“高級研討班”,吸引了全國高校、經濟科研機構和經濟實業界上百位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聚會北京師範大學,共同研討理論和實踐問題。學院還與北京市經濟學總會合作,在我校舉辦學術研討會,對“國有經濟改革與發展”、“當前收入分配差距”等專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此外,學院還重視加強與兄弟院校和經濟科研機構的聯繫,積極參與各種學術活動,聘請同行專家來校舉辦各種學術講座,並積極支持教師外出講學和參加各種學術活動。
學院教師在全國性學術團體擔任重要職務。陶大鏞教授早年擔任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楊國昌教授現任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副會長;李翀教授現任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善邁教授現任教育經濟學會理事長;沈越教授現任北京市經濟學總會常務副會長;袁連生副教授現任教育經濟學會副理事長。
學院歷來重視對外學術交流,先後與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南伊利諾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馬里蘭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劍橋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亞細亞大學、櫻美林大學,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維也納大學,德國漢堡大學、杜塞多爾夫大學、特里爾大學、奧登堡大學、馬格德堡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學院還與荷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和香港、澳門地區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聯繫。此外,學院先後派出多人出國短期講學,參加國際會議,出國進修,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等,也經常邀請外國專家來院講學和合作研究。
學院黨建工作成績斐然。學生黨員人數不斷增加,歷屆本科生畢業生的黨員人數占學生總人數的比例20%左右,研究生的這一比例則接近90%.學院長期堅持教職工與學生之間的對口支部制度,教師和職工參與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保證了發展學生黨員的數量和質量。我院學生活動歷來開展得也是有聲有色,在校內頗有聲譽。學生社團活動豐富多彩,早在1980年就成立了院學生會經濟學社,並創辦了《奔流》、《方圓》等刊物,為同學們發表自己的見解提供了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