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條件
學科體系
據2019年9月學院官網顯示,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學院學科體系建設始於1952年劉培桐先生創建的土壤地理學專業,後相繼發展為環境地學、環境科學,現已形成了學科類型齊全、內涵特色鮮明、優勢領域主導的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體系。
其中,環境科學為國家重點學科,環境工程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同時水利工程和理論經濟學相關的二級學科快速發展,在國內外影響和地位日趨提升。目前擁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和環境生態工程3個本科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3個博士學位授予點。
院系設定
據2019年9月學院官網顯示,環境學院目前下設有“四系”和“四中心”,包括:環境科學系、環境管理系、環境生態工程系和環境系統工程系,以及戰略環境評價與生態空間規劃研究中心、濕地生態與工程研究中心、全球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和大氣環境研究中心。
師資力量
據2019年9月學院官網顯示,環境學院有全職教職工99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28人,講師9人,教輔行政人員17人。師資隊伍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6人,973項目(國家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5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 1 人,北京市教學名師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 11人,博士生導師68人,進入ESI前1‰的科學家11人。同時特聘有美國工程院院士2名及國家外專局高端外國專家5名。
科研成果
據2019年9月學院官網顯示,2010年至今,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承擔了包括2項973項目、13項973課題、5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2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1項中美(NSFC-NSF)環境可持續性合作研究項目、1項中意(NSFC-MAECI)合作研究項目、1項中歐(NSFC-JPI_UE)合作研究項目、7項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1項基金委重大研究計畫重點支持項目、6項863課題、8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2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以及200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600餘項省部委委託課題。
合作交流
據2019年9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已與國外多個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及國際河流學會(ISRS)、 國際環境信息學會(ISEIS)、國際生態模擬學會(ISEM)等學術組織建立長期協作關係。主辦ISEIS 2011國際會議、 2016金磚國家大學校長論壇-環境分論壇、2016年國際SWAT大會 、2016國際綠色貿易大會等多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學院引進多名來自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的留學歸國人員,邀請國外知名學者來學院訪問和講學,開拓研究思路和交流學術成果。派出多名中青年骨幹教師在美國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康奈爾大學、史丹福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名校進行學術訪問,積極學習國外先進教學和科研模式和經驗。同時,支持骨幹教師和優秀研究生與國際一流大學實現定期訪學和交流,平均每年有80人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並做特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