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與污染防治研究所圍繞城市大氣環境管理技術需求開展研究工作,為國家及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在奧運、APEC會議及國慶閱兵空氣品質保障工作中業績突出,多次受到北京市和環保部表彰,多人被評為先進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與污染防治研究所
- 機構地址:北京市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與污染防治研究所圍繞城市大氣環境管理技術需求開展研究工作,為國家及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在奧運、APEC會議及國慶閱兵空氣品質保障工作中業績突出,多次受到北京市和環保部表彰,多人被評為先進個人。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與污染防治研究所圍繞城市大氣環境管理技術需求開展研究工作,為國家及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在奧運、APEC會議及國慶閱兵空氣品質保障工作中業績突出,多次受到北京市和...
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是全中國從事環境保護的科研機構。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其前身是1957年成立的建工部市政研究所,1973年改名為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1994年改為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2021年9月10日正式改為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據2024年1月研究院官網數據,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生態保護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是我國最早從事生態保護和環境規劃管理的科研機構之一,承擔了北京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北京環境總體規劃、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修訂、北京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修訂等重大科研項目,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城市尺度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專著《城市溫室氣體清單研究》,提出了...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京市環科院)是全國第一家從事環境保護的科研機構。她的前身是1957年成立的建工部市政研究所,1973年改名為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1994年正式改為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經過50餘年的發展、建設,北京市環科院在技術研究、法規制定、污染控制工程設計、生態工程建設、環境...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京市環科院)是全國第一家從事環境保護的科研機構。她的前身是1957年成立的建工部市政研究所,1973年改名為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1994年正式改為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經過50餘年的發展、建設,北京市環科院在技術研究、法規制定、污染控制工程設計、生態工程建設、環境...
李翔,女,38歲(1978年8月生),漢族,福建浦城人,1997年12月入黨,2003年6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工學碩士,高級工程師。曾任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大氣環境管理處主任科員,大氣環境管理處副處長。現任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大氣環境管理處副處長(主持工作)。擬任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大氣環境管理處...
國家環境保護大氣臭氧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是依託北京大學建設。2021年4月21日,生態環境部環科財函〔2021〕42號復函同意設立。重點實驗室將為中國大氣臭氧污染的科學與精準治理提供科技支撐;培養創新性骨幹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構建我國大氣臭氧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平台和人才培養基地。簡要介紹 2021年4月21日,生態環境部...
現任北京市西城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工作分工 負責生態文明、生態環境規劃、法制、大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重污染應急、安全生產、輻射安全、環境應急、固廢、重金屬、噪聲污染防治、督察協調、水生態環境、土壤污染防治、環境統計、清潔生產等工作,分管綜合科、大氣環境管理科、環境安全管理科、督察科、污染源...
《跨世紀的環境保護科學理論》是2002年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八章)為環境科技成果與論文選編,包括:環境保護政策與環保產業,水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大氣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固體廢物處置與國家監測管理;城市生態;生態...
環境檢測是利用GIS技術對環境檢測網路進行設計,環境檢測收集的信息又能通過GIS適時儲存和顯示,並對所選評價區域進行詳細的場地監測和分析。實施部門 政府事業部門 生態環境局下轄環境監測站,幾乎每個省市縣(區)都有環境監測站,例如:深圳市環境監測站、北京市環境監測站。軍區環境保護 軍區的環境監測站,涉及到國家...
其中,環境法規與標準概論篇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編寫;水污染防治工程基礎和實踐篇由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北京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市政工程系、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編寫;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基礎與實踐篇由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華北電力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牽頭組織協調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的調查處理,參與突發生態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和預警工作。牽頭指導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統籌協調重點區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協調解決有關跨區域、跨流域環境污染糾紛。協調推動與周邊省區市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承擔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的具體工作。(三)負責...
1989年,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共同建立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1993年,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化工樓落成,環境水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遷入。1996年5月,中國科學院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協商決定,正式簽署對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實行中國科學院、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雙重領導...
1978年12月31日,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成立。1980年5月24日,被列入國家基建重點項目。1994年,環境影響評價中心和環境保護部化學品登記中心建立。1996年6月,國家環境保護部氣候變化影響研究中心成立。1997年,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正式成立。2005年7月,水污染控制技術科技創新基地...
(十三)負責監督檢查區縣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和執法監察等工作。(十四)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領導成員 方力:北京市環境保護局黨組書記、局長。莊志東 男,漢族,1956年生,江蘇鎮江人,中共黨員,在職大學畢業,高級工程師。現任北京市環境保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巡視員。負責本市環境保護督促檢查、城市核心區...
第四屆中國大氣臭氧污染防治研討會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臭氧污染控制專業委員會、中國大氣超級觀測站聯盟、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國家環境保護大氣臭氧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分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金華市生態環境保護局、武義縣人民政府、浙柳碳中和研究所承辦。2022年11月28-...
2011年 “區域與全球大氣化學過程與環境效應”團隊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2014年 “大氣複合污染防治創新”團隊入選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017年 “河流多物質相互作用及其通量效應”團隊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2017年 環境科學與工程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2018年 “大氣污染的環境與氣候效應...
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2016年7月13日,張遠航院士工作室在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掛牌。2022年4月,擔任北京大學信息與工程科學部副主任。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主要研究領域為大氣環境化學,重點研究城市與區域大氣複合污染形成機制、環境影響及控制對策。主持在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開展...
2005-2007 廣州市環境保護局 決策諮詢委員會 委員 2004-今 國家環保總局機動車污染控制委員會 專家 1999.12—今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分會 委員 2003-今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污染控制分會 委員 2004-今 北京市大氣污染控制特約監督員(專家)2005-2006 CAI-Asia China Program, Policy Advisory Committee, Member ...
第十一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組織開展大氣污染成因和防治對策分析,推廣套用先進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提高大氣環境保護的科學技術水平。第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推進生態治理,提高綠化覆蓋率,擴大水域面積,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第十三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限期達標的工作目標,制定...
戰略環境評價與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國環境科學, 1995年06期 累積影響研究及其意義,環境科學,1997年01期 城市大氣PM2.5污染控制的意義與途徑,海峽兩岸青年科技交流文集,1999年 北京氨源排放及其對二次粒子生成的影響,環境科學Vol.21(6),2000年 北京大氣微粒時空累積效應研究,環境保護,2000年07期 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
王書肖,女,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書肖於1991年考入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系,先後獲得工學學士、碩士學位;2001年獲得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學位,之後前往美國哈佛大學環境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3年回到中國後擔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2006年至2011...
1998年6月,前往英國利茲大學燃料與能源系擔任燃料與能源科學訪問學者(至1998年8月)。2013年2月,國家環境保護大氣複合污染來源與控制重點實驗室成立,擔任實驗室主任。7月,擔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2017年,當選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19年6月1日,...
43. “大氣邊界層大渦特性及其在中尺度氣象模擬中的套用研究”,自然科學基金NO.40075004(2001-2003).44. 北京新城規劃大氣環境影響評估研究, 北京市氣象局, 2006-2007年 45. “重慶空氣污染預測和灰霾天氣研究的數值模型”, 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2009-2010。46. “鹹寧核電廠小靜風大氣擴散規律研究”,蘇州熱工...
胡京南 胡京南,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曾於2019年參加環境記協三屆理事會第一次常務理事會暨首期“環境茶座”。2019年10月9日,在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在北京舉辦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常務理事會暨首期“環境茶座”上,胡京南指出大氣污染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排放強度過大。
截止到2019年,唐孝炎在中國國內外雜誌和學術會議上發表了300餘篇學術論文,獨立和合作完成4部著作,其中1990年出版的教科書《大氣環境化學》(2006年再版),先後獲得教育部、國家環保局優秀教材一等獎、北京市先進教育集體和教材一等獎;與錢易合作主編的著作《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教材獲得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
1996/07-2004/11,在廣州市環保局的直屬單位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工作,曾擔任室主任及副總工程師等職務。2004/12-2013/12,作為暨南大學引進人才,擔任環境工程系實驗室主任、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副主任、環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長等職務。2014/01至今,在暨南大學大氣環境安全與污染控制研究...
延慶縣機動車排放管理站站長,北京市延慶區機動車排放管理站站長,北京市延慶區環境保護監察隊隊長。現任北京市延慶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北京市延慶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隊長。工作分工 負責組織開展生態環境監督執法、大氣移動源污染防治監管等工作,分管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機動車排放管理站。
2014年3月,擔任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與工程示範主題專家組成員。2016年9月,擔任環境保護部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兼地表水環境組組長。同年入選第二批“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7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環境基準與標準)。2022年4月,當選...
這一時期,程明昆、劉克在環境聲學領域的研究工作,王季卿在城市建築聲學方面,張紹棟等在聲學測量儀器方面也進行了很有意義的的工作。面對日益嚴重的噪聲污染,ISO和一些已開發國家制定並頒布了一系列噪聲標準。發展歷程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起,方丹群組織了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北京市耳研究所、北京醫學院、中科院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