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介紹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的前身為《高等教育論壇》(季刊)。該刊於 1986年創辦,由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
費孝通先生題詞,
汪永銓教授擔任主編。在16年辦刊歷程中,《高等教育論壇》登載高等教育學術論文和關於高校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的套用研究論文近兩千篇,刊載的一些論文曾獲得國際教育科研成果獎勵,一些論文被轉載和反覆引證,受到讀者和同行的好評,對繁榮我國高等教育研究、促進高校教學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1980年以來,北京大學逐步重建了教育學科。隨著教育學科在北京大學的恢復和發展、壯大,為繁榮教育科學、促進世界一流大學創建做出更大的貢獻,學校積極申請、籌備出版《北京大學教育評論》。海內外的教育界同行也殷切地希望北京大學公開出版一份高水平的教育刊物。
2003 年 7 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致函教育部,批准創辦《北京大學教育評論》(季刊)。
刊物版塊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設立堅持立足中國教育現實、著眼國際學術前沿、理論聯繫實際、眾多學科參與的欄目特色,目標是辦成一份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規範化的教育類學術期刊。
為提高刊物質量,北京大學聘請
厲以寧教授、王善邁教授、勞凱聲教授、張力教授、袁振國教授、龍協濤教授等 23 位校內外專家學者擔任《北京大學教育評論》編輯委員,聘請
顧明遠教授、
瞿葆奎教授、
潘懋元教授、
杜祖貽教授、
程介明教授、 Philip G.Altbach 教授等 20 位海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名譽編委。現任編輯委員會主任為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教育學院院長閔維方教授。
主要板塊:教育基本理論、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經濟與財政、教育管理與政策、高等教育、基礎教育、教育改革與發展、國際與比較教育、教育技術、教育史論等。
欄目特色:立足中國教育現實,著眼國際學術前沿;理論聯繫實際,眾多學科參與。
刊物主編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創刊後,由汪永銓教授任主編,喻岳青教授任常務副主編。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期刊2008年被評為北大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分別於2004年、2008年獲得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榮譽。
期刊欄目
設立:教育基本理論、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經濟與財政、教育管理與政策、高等教育、基礎教育、教育改革與發展、國際與比較教育、教育技術、教育史論等板塊。
投稿須知
投稿者提供:( 1 )題目(中英文);( 2 )內容摘要(中文 200 字以內,英文 100 單詞以內);( 3 )關鍵字( 3~5 個,中英文):( 4 )作者簡介(含姓名、出生年份、性別、民族、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學歷學位、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辦公電話、家庭電話、電子信箱)。
注釋體例:本刊參考文獻採用章節附注(文末注),正文中需要注釋處,請標出注釋序號,序號用方括弧加注於被引用觀點、數據、資料等文字的右上角。正文中需要特別加注的說明性文字,請用腳註(頁下注),序號用圓括弧加注於被引用文字的右上角。
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順序列於文末,請採用 GB7714 - 87 《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新規定,其中包括作者、書名 / 文章名、出版社(需要加城市名) / 刊名、出版年份 / 刊髮捲期、起止頁碼。其中:專著 [M] 、期刊文章 [J] 、報紙文章 [N] 、論文集 [C] 、學位論文 [D] 、報告 [R] 、析出文獻 [A] 、未說明的文獻 [Z] 。
將論文列印稿簽名後寄至編輯部,同時將電子文本( * .doc 、 * .rtf 或 * .txt 格式)發至編輯部電子信箱 ,請勿寄個人。切勿一稿多投。作者如在三個月內未收到稿件採用通知,請自行處理;請作者自留底稿,本刊恕不退還文稿。本刊所載文章均為作者的觀點,不代表編委會和編輯部的觀點。
發刊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江澤民同志指出,要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就“必須不斷推進教育創新”,而教育的創新須臾離不開教育科學研究。對此,北京大學責無旁貸。一份《北京大學教育評論》,正是對繁榮中國教育研究,推進中國教育創新這一使命的一份承諾。
教育學科在北京大學源遠流長。早在京師大學堂時期便設有師範館,1924年正式設立教育學系。在20世紀上半葉,無論在教育理論研究,還是在教育實踐,或是在教育國際交流方面,北京大學都有令人矚目的貢獻。1949年,根據政府的統一規劃,北京大學取消了教育系科。三十餘年之後,根據
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教育學科在北京大學又逐步得到重建:1973年建立電教組(後改為電化教育中心),1980年建立高等教育研究室,1984年建立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1999年建立教育經濟研究所,2000年建立教育學院。至此,教育學科已躋身於北京大學當前基本學科之列。本刊的創辦,正是教育學科在北京大學成長壯大的一個標誌。
本刊旨在促進教育領域的科學研究與交流,特別注重教育研究的創新性、學術性、實踐性和跨學科性。
創新是科學研究的生命所在,是獨立思考和深入探索的結果,也是學術討論與交鋒的結果。而這些都離不開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本刊有志於為教育界同人創造一個寬鬆活躍的學術空間,為推動我國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創新而努力。
學術性是對學術研究的基本要求,一切論點和結論都應當建立在專門而深入的研究之上,實事求是,言之有據,符合學術研究的方法與規範。本刊願與諸位作者一起,致力於提高我國教育研究的學術水準。
實踐性是教育研究的根本歸宿。學術研究不意味著遠離實際,鑽進與世隔絕的象牙之塔。恰恰相反,它應當根置於現實的土壤,汲取生活的養分,並最終以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為依歸。學術性與實踐性的統一是我們的追求。
跨學科性針對的是畫地為牢式的研究。教育研究應當超越人為的學科藩籬,傾聽不同學科的聲音,與其聯手合作。同時,教育研究從來都不是教育研究者獨有的領地,不少相關的學科均為教育研究做出過重要貢獻。我們相信,跨學科的視野和方法將會使教育研究更趨深入、廣闊,更富活力。
本刊刊名題字由蔡元培先生遺墨集字而成,意在承續先生所奠定的民主開放的學術傳統。我們創辦這份刊物,決不是要營造一處私家的花園,而是要為教育界乃至關心教育的各界同人創造一片公共的園地。希望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踴躍來此播種、耕耘和收穫,與我們一起打造一份高質量的《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期刊目錄
教育創新與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 倪斌
|
大學理念與現代大學制度
| 李少華
|
力學與工程科學系創新管理體制促進學科發展
| 李正華
|
加強主幹基礎課建設的若干問題和意見
| 北京大學老教授教學調研組,張翼星
|
對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分析與對策
| 劉新芝,韓英紅
|
我國理論經濟學教學中的案例教學問題研究
| 張元鵬,劉文忻
|
融合·發展——從兩校比較看高校體育教學的國際化趨勢
| 張銳,赫忠慧
|
“人性化管理”和“參與式研究”——學生工作的新探索
| 陸小玉
|
從事博士後研究的動機與能力之間關係的探討
| 馮支越
|
建立以崗位津貼為核心的結構工資體系,促進高校改革和發展——北京大學教師收入分配製度的思考和實踐
| 金和征
|
個人知識觀及其對高校教師專業培訓工作的啟示
| 張莉娟,王宜鵬
|
編委組成
主 任:閔維方
副主任:汪永銓 吳志攀
委 員(按姓氏拼音為序):
陳洪捷 陳向明 陳學飛 程郁綴
丁小浩 韓啟德 勞凱聲 李國斌
李克安 厲以寧 林建華 龍協濤
閔維方 汪 瓊 汪永銓 王明舟
王善邁 魏 新 吳志攀 喻岳青
袁振國 張國有 張 力 趙為民
名譽編委(按姓氏拼音為序):
程介明 杜祖貽 顧明遠 郝克明
胡顯章 紀寶成 魯 潔 潘懋元
瞿葆奎 謝維和 鐘宇平 朱小蔓
Philip G.Altbach(美) 曾滿超(美)
金子元久(日) Ruth Hayhoe(加)
Henry M. Levin(美) 馬越徹(日)
Ulrich Teichler(德) 天野郁夫(日)
主編:陳洪捷
副主編:喻岳青(常務)
編輯部主任:李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