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遊區發展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遊區發展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是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批覆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及《國務院關於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落實《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方案》的有關部署要求,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遊區高質量發展,制定的行動計畫。

2023年2月26日,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遊區發展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遊區發展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
  • 發布單位: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信息,內容全文,

發布信息

各街道辦事處,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委、辦、局,各區屬機構: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遊區發展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2月26日 

內容全文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批覆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及《國務院關於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落實《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方案》的有關部署要求,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遊區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文化旅遊主導功能,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立長遠、強功能、上台階,把握“兩區”建設機遇,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建設文旅商體融合發展示範區,打造“文化旅遊新地標、文創科技新高地、國際交流新視窗”。
(二)發展目標
1.2025年發展目標
城市框架全面拉開。力爭完成包含重點產業項目、公共服務設施以及交通、市政及生態環境配套設施項目固定資產投資超86億元。智慧高效的交通體系基本構建,“最後一公里”通達工程落地實施,公交中心站建設完成。通馬路綜合交通樞紐、環球影城北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實現竣工。探索依託軌道微中心構建“站產城一體化”發展的活力空間。道路和綜合管廊建設穩步推進,安全可靠的市政設施更加完善。
城市品質明顯提升。多樣化、高品質的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更加普惠均衡,優質教育、醫療資源持續增加,文化娛樂設施和體育設施最佳化布局,派出所等配套設施建設完成。職住平衡更加最佳化,國際人才社區、商業配套及國際醫院實現竣工。高品質藍綠功能空間基本形成,城市景觀大道、公共綠地、濱水體驗帶等項目持續打造,生態面積超過40%。
產業要素不斷集聚。環球主題公園引領作用持續增強,一期項目持續完善,二期工程加快推進,輻射能力不斷提升。文化旅遊區產業鏈和發展生態更加完善,張家灣車輛段上蓋商業娛樂綜合體項目、首旅總部項目實現竣工,帶動優質產業要素資源不斷聚集,搭建起產業發展的“骨骼框架”。新增引進不少於30家優質企業。打造“環球影城×大運河”國際消費體驗區,全力推進景區消費向全域消費、日間消費向全時消費、傳統消費向新興消費轉變。
2.2035年發展願景
到2035年,建成文旅商體融合發展示範區,建成國際一流的主題公園,度假區文化旅遊綜合功能全面增強,環球影城商圈影響力大幅提升,帶動周邊商業繁榮與消費活躍,形成生態魅力高、特色聯動強的國際消費體驗區,基本建成高端化、國際化、集聚化的北部產業帶,形成創新引領的IP全鏈條產業集群,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將文化旅遊區建設成為富有文化底蘊、面向世界、有活力和有魅力的世界級旅遊度假區。
(三)產業規劃布局
1.產業空間規劃
圍繞環球度假區、北部產業帶和產業發展備用空間,加快釋放土地資源,打造“一核引領、一帶聚力、多區承溢”的產業功能布局。“一核引領”即以環球度假區帶動文化旅遊區發展。依託4平方公里環球度假區,豐富主題娛樂項目,發揮環球IP引流作用,增強文旅輻射力、吸引力及核心競爭力,形成文化旅遊區發展的核心引擎。“一帶聚力”即打造北部產業帶,凝聚發展合力,承接環球主題公園溢出效應,建設現代時尚文旅商體融合發展示範街區,打造北部區域流量中心,與環球度假區補位和錯位發展。“多區承溢”是指產業發展備用空間承接更大的環球溢出效應,利用“產業匯聚灣、創新交往島、國際交往港”等產業拓展空間,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和國際化發展水平。
2.產業功能定位
構建“1+4”文旅商體融合發展產業體系,聚焦主題旅遊形成一大核心產業,充分發揮環球影城IP價值驅動,強化主題旅遊功能,積極承接環球外溢效應,做好二次消費配套和產業鏈延伸,重點發展培育IP設計、數字創意、潮流體育、演藝娛樂四大細分產業。發展培育IP設計產業,促進內容生產源頭端要素的共享耦合,搭建IP全生命周期開發平台,推動創意IP融入各類文化場景,重點發展IP孵化、套用、交易等業態;發展培育數字創意產業,以科技賦能活化文化資源,支持發展數字音樂、網路文學、電競、動漫、新視聽等新業態;發展培育潮流體育產業,充分利用體育地塊和綠色空間,發展大眾冰雪、體育娛樂、戶外潮尚等“體育+”業態,擴大體育消費新供給,帶動泛體育產品與消費服務;發展培育演藝娛樂產業,加強元宇宙、人工智慧、多媒體對線下場景賦能,發展沉浸式演藝等具有科技感、時尚感、體驗感的業態,構建演藝娛樂整合行銷精準閉環。以“主題旅遊+IP設計、數字創意、潮流體育、演藝娛樂”“1+4”文旅商體融合產業,持續帶動文化旅遊區活力提升,著力打造國際旅遊新消費目的地。
二、重點任務
(一)主題旅遊賦能行動
支持豐富環球度假區項目體驗和度假功能。協調推動度假區一期後續項目和新建酒店建設,充分利用蕭太后河景觀水系,精心打造濱河景觀,營造雅致夜景,開發“夜遊”項目。謀劃推進環球主題公園二期建設,融入更多中國本土IP和硬核科技。加強環球主題公園與城市大道聯合行銷,打造集合美食、文化、演藝、主題活動等多元內容的潮流聚集地和規模化“首店經濟”商圈,打造“夜京城”特色地標。提升度假區運營管理水平,提高遊客遊園體驗和滿意度。
做好運營服務保障。科學開展疫情監測防控。提升智慧管理水平,用好文化旅遊區綜合指揮中心,實現“一屏全覽、一網統管”。完善聯勤聯動執法機制,建立統籌協調、扁平高效、規範有序的綜合執法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和秩序亂象,指導督促園區做好客流車流疏導管控、大型遊樂設施運行安全、極端天氣應對、大型活動管理等工作。高效做好宣傳協調及輿情應對工作。
(二)重點項目帶動行動
加快實施通馬路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打造“面向中心城、聯絡各新城、服務副中心、輻射京津冀”的站城融合樞紐綜合體。整合捷運、公交和公交快線等多種公共運輸設施,實現地下地上站城一體化開發。以度假休閒為核心,兼具商務功能,差異化打造中、高端酒店。以體驗式為主導,提供文化展示、休閒娛樂、餐飲等商業服務,構建“慢體驗知識交流、慢時間美食呈現、慢生活趣味活力”的區域城市活力中心。
加快實施環球影城北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打造“連線副中心、服務環球影城”的新型城市樞紐微中心。以立體換乘、開放候車為特色,建設高效便捷、綠色開放的公交樞紐,最佳化交通流線組織,提升綜合交通運行效率。打造集親子休閒、會展旅遊、度假、商務功能於一體的高品質酒店。發揮綠野漫步、屋頂天空酒廊、景觀商業等複合功能,建成眺望城市綠心、環球影城的城市共享花園,構建綠色開放、高效複合的城市生活場景。
加快實施國際人才社區項目,打造典型的類海外居住環境,為國際人才創造更舒適的宜居社區。精準定位高層次人才提供國際化、智慧化服務,積極引進跨界融合消費業態,構建潮流鄰里型商業,創造多層次開放空間,滿足健康生活、鄰里交往、人才交流、靈活辦公等多樣化需求,建設形成兼具格調、科技、便利、開放等多元素為一體的國際人才高端示範社區。
加快實施建設張家灣車輛段綜合利用項目,打造“夜景、夜演、夜購、夜宴、夜娛、夜宿”為一體的功能聚合高地。以國際名品為支撐、功能體驗為驅動,打造“強引流、強聚集、強體驗、漫生活”的奧萊MALL。引進諾嵐等高端酒店品牌,打造年輕時尚輕奢型的五星級酒店。打造繽紛四季活力小鎮,構建代表時代客群圈層、社群行為方式的娛樂、休閒、社交、熱點、體驗的一站式跨界共享平台和微度假目的地。
加快實施首旅集團總部項目,秉持綠色、科技、人文、智慧型的發展理念,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先導“樣板間”。充分發揮首旅集團在旅遊商貿服務業的龍頭作用,承接環球主題公園外溢效應,促進優質文旅產業要素聚集,帶動副中心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三)產業發展融合行動
培育發展IP全產業鏈。注重IP孵化、培育、交易和延伸發展,橫向上建立影視、音樂、動漫、遊戲、文學等高質量內容矩陣,縱向上以優質IP為核心進行產業鏈延伸,跨界開發IP長尾價值。以資源聚合為驅動力、以精品IP為競爭力、以IP運營和產業延伸為拓展力,構建IP生態體系,建設“創意公園”,為創意人才提供自由舒適、暢享交換的複合型公共空間,打造常換常新、引領潮流、充滿活力與創新因子的現代街區。
強化數字科技賦能轉化。深入挖掘數字科技與文旅產業融合創新點,加快VR、AR、5G等數位技術的套用,加速“數字+”解鎖套用新場景。積極與國家級優秀產業協會、高新技術頭部企業對接,拓展現實技術和數字孿生技術的場景轉化,探索元宇宙技術套用。加強科技賦能,加快文化旅遊區旅遊資源數位化轉化和開發,探索實現文旅產品交易、供求信息對接、內容分享等功能高效互動的落地路徑,促進數位技術場景轉化,推動文化、旅遊與科技多元融合。
推進“體育+娛樂”新融合。以新興體育項目帶動休閒健身、研學科教、賽事活動消費升級。對接全球頂級資源,導入國際重磅體育文化娛樂IP,打造集合運動健體、藝術展覽、娛樂餐飲、體育零售、流媒體等資源於一體的多元城市運動中心,引入智慧旅遊、智慧型體育等新型消費模式,服務全人群對體育文化娛樂生活的多維度、全季節綜合需求。探索開展戶外露營、音樂節、潮尚體育等活動,增加大眾消費黏度和消費機會,保持文化旅遊區熱度和人氣。
培育多元化演藝娛樂生態。以主題IP式、互動式、沉浸式產品為主,差異化打造“角色+科技+觀眾”的互動空間。引進國內外優質演出劇目、大型文藝、體育、媒體、品牌活動及盛典,打造地標性演出商業消費群落。以“動漫、演藝、會展+NFT元宇宙數位化內容”概念為起點,引進線下演出、數字藝術展,打造沉浸式互動演藝秀、原創動漫和數字產品線下空間、超維度城市劇院的綜合體。
(四)多元聯動協同行動
加強產業互動、優勢互補。聯動張家灣設計小鎮發展“文旅+科技”,發揮場景套用優勢,在文旅區落地智慧城市試點示範項目。聯動台湖演藝小鎮發展“文旅+演藝”,構建演藝產業上下游生態,做好環球外溢效應承接,豐富文化旅遊內容。聯動宋莊藝術小鎮發展“文旅+藝術”,推動文創產品衍生及藝術深化、藝術品創作與交易等領域交流合作,形成雙向賦能的良性循環。聯動周邊鄉鎮,促進優質產業資源集聚,打造多樣性差異化經濟生態,完善產業鏈和配套布局,促進商圈聯動發展。
串聯優質資源,擦亮旅遊金名片。結合六環高線公園規劃建設,以公園串聯蕭太后河沿岸藍綠空間,以水串城、以水潤城。強化交通互聯互通,加快推進與張家灣古鎮、設計小鎮聯繫的張采路、廣開街以及與台湖演藝小鎮聯繫的九德路等規劃建設。聯動特色小鎮及運河商務區,創新文化旅遊產品,通過配套服務補充和旅遊路線串聯,打造京東旅遊“珍珠鏈”。
助力文旅領域擴大開放,推動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以環球主題公園為龍頭,打造國際化演出集聚地,帶動現代文化娛樂服務快速發展,加大文旅領域服務業雙向開發力度。協同津冀兩地整合旅遊資源,加強聯合宣傳推介,打造區域旅遊品牌,持續推進與北三縣互動,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鏈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
(五)城市品質提升行動
布局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基礎設施。完善文化旅遊區“四梁八柱”基本框架,實施區域內重要組團和節點的“最後一公里”通達工程,完成文化旅遊區公交中心站建設,完善步行和腳踏車交通網路,打通道路微循環。布局城市觀光、旅遊專線等特色交通服務,持續最佳化地上交通線路。推動城際鐵路聯絡線、軌道S6號線等軌道交通建設,打造區域暢通交通網路。研究軌道微中心的多元城市功能,探索構建“站產城一體化”發展的活力空間。持續做好文化旅遊區內綜合管廊運維工作。有序推進架空線遷改入地。
最佳化惠民共享、便利優質的公共服務。均衡最佳化教育資源,加快推進永豐里小區周邊幼稚園、中國小建設。以打造精品示範街區、提升居住品質為原則,配置品質化、便利化的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設施,探索“小空間大渠道新零售”模式,打造和完善社區鄰里商業,網點化布局便民消費設施,滿足多層次、個性化、全時段消費需求,打造“身邊經濟”。完成文景派出所建設。布局謀劃組團與家園中心,完善配套公共服務內容,促進職住平衡。以打造高品質度假區、提升遊客便利化和滿意度為原則,完善旅遊諮詢、旅遊便民惠民和旅遊安全保障等服務,進一步提升文化旅遊服務水平。
營造水城共融、藍綠交織的高品質城市界面。基本完成文化旅遊區公共綠地建設工程(二期),持續種綠增綠補綠,做好綠地景觀維護工作,打造好“一橫一縱”城市景觀大道,形成四季景觀。突出科技賦能,加強與專業低碳智慧能源管理機構合作,引導支持綠色低碳技術落地套用,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引導建設開放、高效、低碳、健康的綠色建築,探索打造“近零碳”綠色發展示範區。推進南大溝及蕭太后河退水渠綜合治理工程,開展河道清淤、坡岸護理及周邊環境治理等工作。以蕭太后河為脈絡整合水系沿線節點,加快水系通航分析研究,形成景觀提升、燈光照明、特色活動等配套方案,激活“藍色經濟”。綜合開發利用下沉空間、綠地廣場和建築退台等,建設步行優先、有機串聯、彈性混合、地上地下一體化開發的“產居文坊”開放街區。協調環球主題公園與周邊街坊風貌特點,建成“冷暖結合、古今融合”的高品質城市風貌區。
(六)營商環境最佳化行動
爭取市級賦權落地實施。堅持最佳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發揮副中心先行先試優勢,緊扣“1+4”文旅商體融合發展產業功能定位,以服務市場主體為出發點,圍繞許可辦理、內容審核、活動審批等事項,探索演藝、影視、藝術品交易和展覽、網路數字文化等方面的市級賦權在文化旅遊區精準落地。積極對接市級部門審批流程辦事指南,統籌建立代辦幫辦、信息共享、成效評估等承接市級權力運行的配套制度,確保每項賦權都能依法依規、用足用好,釋放最大效能。
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在企業入駐、項目落地階段,根據文化旅遊區細分產業特點,確定科學的指標和評價方式,形成差異化的產業準入標準和退出機制,確保引入項目質量高、潛力大,符合文化旅遊區的總體定位和發展規劃。在企業、項目存續期,通過推薦申請市區相關補助、獎勵等要素保障政策,助力優質文旅項目高質量發展。聯合屬地及相關部門建立“金牌管家”服務隊伍,通過“送政策、送服務、解難題”,全程、及時掌握企業發展態勢與需求,提供精準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研究出台文旅產業專項政策。鼓勵精品IP設計和國內外知名、優質IP資源引進,支持企業申請註冊相關權利,保障頭部IP權益。鼓勵企業加強演藝內容策劃,開發沉浸式、互動式新產品,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的精品創作,給予支持獎勵。鼓勵企業開發健康向上、技術先進的新型娛樂方式,打造品牌化娛樂場所。鼓勵體育消費新場景打造、新業態培育,支持企業舉辦有廣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體育賽事,開展面向青少年的精品體育活動。
完善多層次文旅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加強銀企對接,支持企業利用首續貸、文創貸、文創專營網點等綜合服務模式進一步激活信貸資源,鼓勵域內金融機構提供文創貸款、文化擔保、藝術品交易等文化金融服務。支持企業利用智慧財產權保險增強智慧財產權保護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鼓勵企業利用北京四板市場文化創意板融資,探索公募reits、pre-reits等新型融資模式的套用。積極推進設立文化旅遊產業基金,探索基金招商模式,發揮股權投資和政府引導基金作用,通過“基金+政策+園區”,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文化旅遊區建設,助力園區企業做大做強。
招才引智,最佳化人才服務。積極引進具有國際眼光和豐富管理經驗的文旅領軍人才和複合型精英人才。對區域內文旅企業的高管、突出貢獻工作者,圍繞其實際需求給予配套政策保障。積極推進國際人才服務管理改革試點政策落地,引入優質國際文化、商務、醫療等資源,持續最佳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居留許可“一窗受理、同時取證”。利用“兩區”政策優勢,最佳化外商投資許可審批流程,為涉外演出、展會、賽事等工作人員提供便利簽證等一站式服務。加強政府、高校、智庫機構三方聯盟合作,構建產學研一體的文旅生態圈。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統籌領導下,市區兩級加強高位謀劃,建立分工合理、權責明確、合作密切的工作和服務機制,前置開展重大項目謀劃。副中心文化旅遊區管理局負責具體調度和跟進,細化分解形成重點任務清單,及時梳理工作進展,協調解決難點問題,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細。
(二)深化工作創新
用足用好市區兩級在文化旅遊、商務服務、財政、金融、人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推動文化旅遊區各項事業發展。探索研究符合文化旅遊區功能定位和企業需求的特色配套政策,樹立政策優勢。鼓勵優質頭部企業、社會力量參與文化旅遊區規劃建設,探索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投資運營模式,加快產業資源和要素落地形成聚集。
(三)加強隊伍建設
豐富“線上+線下”“理論+實踐”的培訓方式,加強幹部政策培訓和專業知識培訓,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文旅人才隊伍,滿足文化旅遊區國際化發展的需要。發揮市場化運作機制和考核激勵機製作用,積極吸納熟悉文旅工作、具有專業背景的優秀文旅人才任職或擔任特聘專家,助力文化旅遊區發展建設。
(四)做好宣傳推介
藉助國內外各大會議會展平台,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推介,提升園區美譽度和影響力。構建全媒體傳播矩陣,加強與中央、市區媒體資源對接,探索發揮優質自媒體流量效應,以多種傳播手段觸達全域人群,及時發布園區建設願景,定期更新發展進程,全面展示副中心文化旅遊區有活力、有魅力的城市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