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寒

《北中寒》是唐朝詩人李賀創作的一首詩。全詩通過對北國冬日的景致描寫,道出酷寒難耐的感受,詩人通過提取與水受冷凝結相關的尋常事物,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把讀者引領進一個晦暗寒冷的冰世界。全詩共八句,都在寫景且每句皆為一景。詩中既無敘事又無抒情,看似是景色片段無序的堆砌,其中卻潛藏詩人的巧妙經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北中寒
  • 創作年代: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李賀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北中寒
一方黑照三方紫,黃河冰合魚龍死。
三尺木皮斷文理,百石強車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錢,揮刀不入迷濛天。
爭瀯海水飛凌喧,山瀑無聲玉虹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北中寒:吳正子註:“《樂府解題》云:晉樂奏魏武《北上篇》,備言冰雪溪符之苦。其後或謂之《北上行》,蓋因武帝詞而擬之也。今長吉此篇,想只本此題耳。”
②“一方”句:《周禮·考工記》“北方謂之黑”。此處的“一方”指的是北方。照:輻射。
③三尺木皮:語本《漢書·晁錯傳》:“胡貉之地,陰積之處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這裡說三尺是誇張,由於寒冷冰凍,把三尺厚的木皮凍斷。百石(dàn):古人百斤為石。強車:堅固的兵車。這裡指裝載沉重的大車。
④霜花:冰雪凝結在草上。揮刀句:說北方冬天大霧迷漫,似濃厚的布幔,揮刀也不能進入。
⑤爭瀯(yíng):波濤激盪,洄漩。飛凌喧,海上的流冰相互碰擊,發出喧鬧的聲音。飛凌,流冰。凌:冰。

白話譯文

一方灰暗,三方天色皆成紫。黃河冰凍,成片魚龍皆困死。
三尺木皮凍裂,辨不清紋理。百石大車上路,在冰面行駛。
霜花降落衰草,凝成銅錢大的霜簇。揮刀舞劍向天,難割破灰濛濛天色。
海上波濤迴旋激盪,積冰嘩嘩作響。山谷瀑布凝結失聲,如白虹懸半空。

創作背景

元和七年冬,吐蕃進攻涇州,皇帝發兵御吐蕃。時值隆冬,俱發兵奔赴前線。李賀寫此詩記此事。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描摹北地寒冷之狀。北方的天空如此陰寒晦暗,連其他三方都被映帶成了神秘的紫色,給人以威壓之感。天氣奇寒,千里黃河冰封成一大塊,萬斤重的車輛也可以在上面往來賓士,水下的魚龍恐怕都被凍死了。三尺厚的樹皮皸裂開來,它也抵擋不住嚴寒。濃厚的霧氣將天空遮蔽得結結實實,似乎連刀也插不進去。草木上凝結的冰花,碩大如銅錢一般。海水中也有不少的冰塊,在洶湧的波濤中碰撞激盪,發出清脆的聲響。山間的瀑布凍成了白虹,無聲地懸掛在高空。詩中雖多誇飾想像之詞,但亦當有所親歷感受,或是北上潞州後所作。所謂“死”等字眼,只是用來形容奇寒之狀,未必與國事或詩人自己的處境與心情有關。
首句“一方黑照三方紫”總寫北中天色陰沉的感覺。天下分東、南、西、北四方,而北中這一方昏暗的天色竟將其餘三方的天空映成了紫色。詩人用一個“黑”字即點明寒冬之意,提綱挈領,為全詩奠定隆冬酷寒的基調。餘下七句為分寫,除第三句外,詩人都選取了與水有關的事物,以水遇冷凝結成霧、霜、冰來突出北中的寒冷。天寒地凍,黃河冰封,三尺厚的樹木表皮都被凍裂了,河水凍成結實的冰面能通過裝著百斤重石頭的車,落在枯草上的霜花大小如銅錢一般,迷霧濃重得刀砍不入;海面上漂浮著巨大的冰塊,瀑布嘩嘩的流水停止了且凍結成一條玉帶懸在山間。
迷霧飛霜、冰凍的河水、浮凍的海面、凍結的瀑布,天地間充斥著凜冽的寒氣,沒有一字直言“寒”卻讓人頓生寒意。細細讀來,其中許多處描寫超乎常理卻別出心裁。如“黃河冰合魚龍死”中一個“死”字便將冬天河水結冰,群魚沉於冰下,冰面悄無聲息的那種死寂刻畫得入木三分,“死”描寫的不是魚龍死去,而是指寒冬的靜寂;又如“揮刀不入迷漾天”一句則以極誇張的手法表現了北中霧氣瀰漫的情景。
謀篇布局,在散亂中見經營,是這首詩的一個顯著特點。全詩沒有情節貫穿,甚至也沒有時間流,全由片斷的景色聯結而成。然而詩人也有意匠經營。在全詩寫景中,首句提綱挈領。以下各句,雖說沒有明顯的邏輯聯繫,然而除“三尺木皮斷文理”外,都是寫天地間水文變幻所構成的種種不同奇觀,而這正是嚴寒統治的世界的特點。這些景觀次第是冰封的黃河及河上的行車、錢大的霜花、濃厚的霧幔、浮冰充斥的海洋、凍結了的飛瀑等等,既真實,又揉合了詩人奇異的想像,從而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奇異的冰雪世界。那裡天是黑的、地是亮的,宛如一座神秘的水晶王國,人會感到寒冷,更會感到超出寒冷百倍的驚訝和愉快。
遣詞設喻,於無理處得奇趣,是此詩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如果讀者拘泥於常識,自然常識和語法常識,那么就會對《北中寒》的詩句逐一加以“訂正”:黃河冰合時,應是魚龍潛底。說“魚龍死”,沒有道理。《漢書》謂“胡貉之地,陰積之處,木皮三寸”,不是“三尺”;是“百石重車”,不是“強車”;是“上河冰”,不是“上河水”;迷露可說揮刀難破,不是“不入”。然而所有這些無論從事理上還是措辭上對常規的違逆,都包含著獨創的匠心,都是出奇制勝。“魚龍死”意味著河水全體凍結,注重表現異乎尋常的嚴寒,無理而有趣。“百石強車上河水”的“水”即是“冰”,但用“水”字則取得了一種令人驚異的效果。“抽刀斷水水更流”雖更近乎常理,而“揮刀不入迷濛天”則別有神奇之感,可見那北國之霧特別的稠密。虹本有七彩,而“玉虹”的鑄辭,更強調凍瀑的透明,而透明中亦能折射出不同的色光,給讀者十分奇異的語感。

名家點評

胡震亨唐音癸簽》:李長吉詠寒,“百石強車上河水。”換“冰”字作“水”,寒意自躍。此用字之最有意者。
曾益昌谷集》卷四:“北中陰寒,若河、若野、若海、若山,皆凍而凝結。”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仕途偃蹇,僅曾官奉禮郎 。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韓愈曾為之作《諱辯》。和沈亞之友善。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對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現實,也有所揭露、諷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頓,詩中於世事滄桑、生死榮枯,感觸尤多。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但也有刻意雕琢之病。有《昌谷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