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平喘藥

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氣喘的藥物,稱為化痰止咳平喘藥。 痰涎與咳嗽、氣喘有一定的關係,一般咳喘每多夾痰,而痰多亦每致咳喘,故將化痰、止咳、平喘合併介紹。但其中有的藥物以化痰為主要功效,或雖屬化痰而並不用於咳嗽氣喘;有的則以止咳平喘為主要功效,或雖屬止咳平喘卻無化痰作用。 化痰藥不僅用於因痰飲起的咳嗽、氣喘,並可用於瘰歷、癭瘤、癲癇、驚厥等症。化痰平喘分為清化熱痰、溫化寒痰、止咳平喘三部分。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化痰平喘藥
  • 主要適用症: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氣喘
注意,三部分,溫化寒痰藥,清化熱痰藥,止咳平喘藥,注意事項,其它的藥物,

注意

臨床使用化痰止咳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凡內傷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及咳嗽,治療時應仔細分辨病因,進行適當的治療,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藥同用,虛勞的配合補虛藥同用。
2. 咳嗽而咯血時,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藥,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3. 麻疹初期雖有咳嗽症狀,應注意。

三部分

這裡。

溫化寒痰藥

溫化寒痰藥多屬溫性,適用於寒痰、濕痰的症候,如咳嗽氣喘、痰多稀薄,以及肢節酸痛,陰疽流注等病症。為了加強療效,此類藥物常與溫散寒濕的藥物同用。如屬陰虛燥咳,或有吐血、咯血病史,應當慎用。
主要藥: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白前。

清化熱痰藥

清化熱痰藥物多屬寒性,適用於痰熱郁肺,咳嗽痰多而稠黏,以及由於痰熱而致的癲癇驚厥、瘰歷等症。
運用這類藥物治療癲癇、驚厥等並見痰涎壅盛的熱症,需配清熱、鎮痙的藥物同用。
主要藥:貝母、前胡、栝蔞、葶藶子、竹茹。

止咳平喘藥

止咳平喘藥主要作用是制止咳嗽,下氣平喘,適用於咳嗽和氣喘的症候。喘咳的症候較為複雜,有乾咳無痰,有咳吐稀痰或稠痰,有外感咳嗽氣急,有虛勞咳喘等等,寒熱虛實各不相同,必須辨證論治,選用相適宜的配伍。
止咳平喘藥,有宣肺、斂肺、潤肺、降氣等不同,在套用時還須加以區別。
主要藥:杏仁、馬兜鈴、枇杷葉、款冬花、紫苑。

注意事項

一、化痰藥有溫化寒痰、清化熱痰之分,止咳平喘有宣肺、清肺、溫肺、斂肺之別,故套用時必須根據病情,選擇相適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二、化痰藥與止咳平喘藥各有所長,如痰多喘咳,兩者可以配伍同用。
三、凡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藥,須根據病情適當配合套用:如兼有表症宜配解表藥同用;兼有熱症宜配清熱藥同用;兼有寒症宜配祛寒藥同用;咳痰夾血可配合止血藥同用;肺虛痰盛可配健脾藥同用;肺虛久咳,可配補肺藥同用;肺氣不納之虛喘,又可配補腎納氣藥同用。
四、由於痰熱引起的驚癇,痰濕引起神昏、癲癇以及痰濕入絡,肢體酸痛麻木等症,在套用化痰藥時,可分別配合息風藥、開竅藥或祛風藥同用。
五、為加強化痰藥的功效,可適當配合具有利水滲濕、理氣等功效藥物同用。用於久咳無痰,可適當配合收斂肺氣藥物。
六、凡燥痰、燥咳、肺陰不足或咳痰夾血,不宜套用藥性溫燥之品。
七、凡外感咳喘初起或痰壅咳喘者,不宜套用斂肺止咳藥。

其它的藥物

1. 化痰:茯苓(利水滲濕藥)、橘皮、枳實、瓜蔞皮、佛手、香櫞(理氣藥)
2. 消痰:射干(清熱藥)
3. 潤肺化痰:瓜蔞仁(瀉下藥)
4. 清肺化痰:掛金燈(清熱藥)、石葦(利水滲濕藥)
5. 溫肺化飲:乾薑、細辛(祛寒藥)
6. 化痰散結:澤漆(利水滲濕藥)、白僵蠶(平肝息風藥)
7. 宣肺止咳:桑葉(解表藥)
8. 清肺止咳:瓜蔞皮(理氣藥)
9. 潤肺止咳:飴糖、蜂蜜(補虛藥)
10. 平喘:麻黃(解表藥)、地龍(平肝息風藥)
11. 納氣平喘:磁石(安神藥)、補骨脂、胡桃肉、紫河車(補虛藥)
12. 化痰止咳:旋覆花(理氣藥)、側柏葉(止血藥)
13. 袪痰止咳:石胡荽、牛蒡子(解表藥)、白毛夏枯草(清熱藥)、車前子(利水滲濕藥)、遠志(安神藥)、虎杖(祛風藥)
14. 化痰止咳平喘:萊菔子(消食藥)
15. 袪痰逐飲:牽牛子(瀉下藥)
16. 袪痰利咽:巴豆(瀉下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