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心

包容心指接納不同的意見,包容相異的想法,能全方位的考慮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容心
  • 外文名:tolerable 
  • 解釋:接納不同的意見,包容相異的想法
  • 原因:學會包容別人
  • 作用:能全方位的考慮問題
  • 常懷包容之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包容的意義:是一種境界、一種美德、一種胸懷
概述,經典作品,常懷包容之心,

概述

接納不同的意見,包容相異的想法
“認同別人更容易肯定自己”,誰都有犯錯誤的時候,也都有靈光一現的時候,所以要學會包容別人,不能因為與別人暫時的意見不合,影響到交流,有可能錯的人是反而是你。所以要有包容的心,就能全方位的考慮問題,避免走入誤區。

經典作品

陳廣勝:《包容心》
人們通常講:“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其實,原本是“無度不丈夫”。度即度量,指寬容的氣度。頂天立地的大丈夫無需狠毒,卻需度量,務必懷有開闊的包容心。
陳廣勝:《改變,從心做起》陳廣勝:《改變,從心做起》
何為包容?包容就是共存。有這樣一則故事:某人得到一顆美麗的大珍珠,可惜帶了小斑點。為剔除瑕疵,他削去了珍珠的表層,可斑點仍在裡邊。等削到最後,斑點總算消除了,大珍珠卻成了小不點。
此類現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常言“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純粹。當我們選擇了正面,就只能接納反面的共存。說直白一些,包容就是包得住、容得下。許多事情只要包住了,便不是問題;只要容下了,即變得簡單——有“容”則“易”,故稱“容易”。
既然講共存,就有喜不喜歡之分。包容心的實質,是允許不喜歡的東西存在。“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便是思想領域的包容。當代社會是多元的,真理也恰恰在辯論中得以彰顯。捍衛別人說話,包括說自己不愛聽的話,才體現大氣與自信。
事實上,異見、雜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那堵將這一切擋在門外的牆。可牆不管多么厚實,只能擋住自己的視線和聽覺,卻難以真正清除異質思維。至於被擋在牆外的是謬誤還是真理,經常連本人都分不清。但是,阻隔卻往往使自己成了井底之蛙。
人心中橫亘的牆,是缺乏包容所導致的封閉。它不光源於思想的交鋒,更多地起因於形形色色的利益糾纏與人際恩怨。牆雖然擋住了別人,但也困住了自己。而“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心懷包容,正是要推倒這一堵堵無形之牆。世間畢竟沒有多少不共戴天的人,也沒有多少不可饒恕的事。
納爾遜·曼德拉就有一顆包容心。1994年當選南非總統之際,他邀請曾關押自己的獄警參加就職儀式。想到過去多予侮辱、虐待,幾位老夥計誠惶誠恐。誰知曼德拉說:“我年輕時性子急、脾氣暴,在獄中,由於獄警們的幫助,才學會了控制情緒。”
或許有人懷疑這是政治家的“作秀”,但反過來講,假如曼德拉心裡只裝著仇恨,那27年的監獄生活對他僅僅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傷疤”。曼德拉說:“在走出監獄大門那一刻,我已經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悲傷和怨恨留在身後,那么我其實仍在獄中。”曼德拉是睿智的,他沒有被仇恨吞噬。在掌握了國家最高權力後,他更是實行民族和解,而不是泄私憤式的復仇清算。以包容化解敵對,曼德拉成就了他的偉大。
做人有兩樣東西不可不吃:一是吃苦,二是吃虧。懂得包容的人,不是未經受苦難和虧待,他只是將“苦”與“虧”給消化了。可以說,這是一種涵養,也是一種能耐。正如河蚌體內嵌入沙子,為了止痛療傷,便不斷用分泌物將之包容,最終竟呈現了一顆晶瑩的珍珠。同樣,“苦”與“虧”的口感縱然不好,卻是“舌尖上的人生”不可避免的滋味。那么與其埋怨,不如埋頭,將吃苦、吃虧當作修行。而對這些遭遇的每一次包容,仿佛都在磨練心靈,是對自身胸懷和境界的正向倒逼。漸漸地,包容成了習慣,內化為人的品質。就像蚌中珍珠,許多人經過曲折換來鳳凰涅槃,正是在包容中煉就有別於常人的恢宏氣度。
包容不是皺著眉頭容忍,而是平心靜氣的寬容。世上凡真實存在的東西,都是不完美的,除非轉入虛擬空間。心懷包容,是對這一結論的清醒認知。因為無論怎么取捨,都不可能擁有徹底的好,高明的人便善於選擇性失憶、失明。“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對一些無傷大雅、無關緊要的部分,有時“難得糊塗”一點,即蘊含著包容的智慧。
包容還有感化的效應。古時有位禪師,某晚見牆角放了一張椅子,便將它移開,自己就地而蹲。不久,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禪師的後背。待雙腳著地,才發現自己的師父,頓時驚惶失措。禪師會是怎樣的反應?只聽他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在這裡,禪師沒有半句呵責,但包容帶給小和尚的心靈觸動,力道遠勝過雷霆萬鈞。
懷包容心,不是與共存的對方合流,更不是接納一切的存在。包容也有底線,講求“包”的邊界與“容”的限度。尤其對蠻橫之輩、妄為之舉,就不可聽之任之,無原則地忍讓、遷就。總之,所包之事不能是包不住的“火”,所容之人不該是容不下的“魔”,否則即成了縱容,將害人害己、過猶未及。
弘一法師說:“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心懷包容,從根本上是讓自己得益。人生苦短,若錙銖必較,總陷於忿然、鬱悶,那是自尋不幸。而將心放大一點,在換位思考中懂得包容,其實絲毫沒有失去什麼——失去的只有仇怨與煩惱,卻沒有其他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相反,我們的心態隨之變得平和,心胸也變得寬廣,從而更多地感到坦蕩蕩的快樂。

常懷包容之心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活在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必不可少,但又顯得格外複雜。我們雖然能理解人無完人,但在對待他人的錯(失)誤、批評、攻擊等時,往往會耿耿於懷,最後傷了感情又傷了健康。而只要我們對待他人常懷包容之心,人生的旅途才會走的輕鬆行的豁達。
包容要求我們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擁有一份寧靜、平和的心境。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與司機朋友打交道較多,一句不動聽的話或是一個不雅的舉動往往讓我們大動肝火,最後鬧的兩敗俱傷,而實際上我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處理。我的搭檔愛笑,面對司機朋友也是如此,不會因為他們的不配合或過激的言語而激怒自己,總是以聊天的方式笑著與他們交談,在了解他們的困難和講清法律法規後,總能將交通違法行為處理的很完美。我有時候問他,他會半認真的說:“生活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容易,多為別人想想,一切就簡單了。”是啊!這種心態多難得。的確,我們不能把司機朋友當成敵人來對待,在涉及利益衝突時,司機朋友發發牢騷我們應該理解,而不該生氣,甚至爭吵。時刻懷揣一份寧靜與平和,我們的工作會更輕鬆,身心會更健康。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包容要求我們正確面對錯(失)誤。人的一生中會出現許多許多的錯(失)誤,人生就是在錯(失)誤中成長進步,無意識的錯(失)誤誰都無法避免。一方面,當他人出現錯(失)誤時,我們不應該採用責備的方式去打擊他人,而是應該採用包容的方式去理解、鼓勵他人,誰都不願意出錯,可是錯誤又在所難免。多一份包容,讓錯(失)誤變的不再可怕。另一方面,當自己出現錯(失)誤時,也應該學會包容自己,不要一味的沉浸在自責中,人人都會出錯,別人對你的錯誤並不會牢記於心,更不會因此而笑話你,你要做的是接納自己,並從中汲取成長進步的經驗教訓。包容是一種善待他人和善待自己的生活方式。
包容要求我們正確認識他人的批評教育,做一個真正的智者。被領導、長輩、朋友、同事等批評教育是很平常的事,而有時我們會為這樣的事鬱悶好幾天,甚至還憎恨他們看不起自己,暗中找他們的不足之處加以批評。事實上我們大可不必讓自己活的如此勞累,都說忠言逆耳,他們也許就是隨口說說,只對事不對人,不存在為了貶低你或是看不起你而苦心經營的去批評你,相反,往往那些真正關心你的人才會注意你,發現你的不足來提醒你,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順暢。我們要學會做一個聰明的人,包容是我們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
包容要求我們擁有豁達的胸懷。生活中我們常常羨慕或嫉妒他人的權力、財富、幸福等,難以做到鎮定自若、安之若泰,常恨命運不公、社會冷漠。在社會交往中又時常會為他人的嘲弄、攻擊等充滿仇恨,時刻準備著報復、還擊,讓自己生活在痛與恨中,其實這是對自己最大的摧殘。因此,我們要時時處處學會包容他人,同時給自己更大的生活空間,使自己不被誘惑和私慾所奴役,不為名所累,不被利所羈,擁有一份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
包容是一種境界、一種美德、一種胸懷,但包容絕不等於懦弱,也不是無原則的忍讓。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包容他人,善待自己,解開羈絆心靈的枷鎖,讓工作更輕鬆、交往更簡單、生活更美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