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說型博弈》勸說型博弈指博弈者常常在不對等性的狀況下進行的博弈過程,這種不對等性主要是指博弈方在實力上的差別,它是由博弈方在相互依賴關係中的脆弱性和敏感性程度決定的。
基本介紹
簡介,博弈過程,國際區域,
簡介
非合作型博弈可分為協作型博弈和勸說型博弈。
博弈過程
勸說型博弈可以發生在合作性的協調博弈下,也可以出現在非合作性的囚徒困境模式下。當然,這種非合作性博弈與上而提到的囚徒困境博弈存在區別,從博弈的均衡結果看,它可能存在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的一致性,也可能存在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的背離性。
勸說型博弈是一種典型的不對稱博弈。新制度經濟學又稱這種博弈為“盟主遊戲”,它的特徵在於非對稱性:因為盟主比其他各方擁有更大的強制權力,它也掌握更多的關於自身實施強制行為潛力的信息,權力與信息的不對稱性引起了對於聲望、恫嚇的投資以及其他一些相關的行為。
勸說型博弈中,合作的收益對其中一方來說是小的甚至是不利的,而對另一方來說則是大的。在上表中,國家A主導戰略是合作。在確知國家A採取合作戰略後,國家B可以通過不合作戰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收益是4)。由於博弈雙方的戰略存在著相互依賴的局面,當國家A確知國家B使用不合作戰略後,國家A也同樣採取不合作戰略,這樣一來,對國家B來說,它的收益只能在2和l中間,這種結果是國家B最不希望的。在這種情況下,對國家B來說,它的理想收益次序點是A1B1。因此,對國家B而言,與其採取不合作策略獲得一時的最大收益而損害長遠的收益,還不如採取合作取得次優的收益。這是理性的國家B在勸說型博弈中的主導戰略。所以說,在勸說型博奔中,也存在一種納什戰略上的均衡,即A1B1,但是這種均衡狀態下的收益對博弈中的雙方而言不是同等的。
勸說型博弈一般是在國際體系中權力配置不對稱的情況下發生的。強勢國家或國家集團是國際體系中的一個特權利益實體,它從國際體系的穩定中能夠得到巨大的收益,因此從成本和收益的核算角度,穩定國際體系的成本要小於它從現有國際體系中獲得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特權國家往往願意(並非一定)承擔公共事務的管理和治理的職能。
國際區域
如前所述,“勸說型博弈”是一種非對稱性博弈,這種非對稱性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合作主體之間的實力和地位不對稱;二是合作主體獲得合作利益不對稱。合作博弈的結果只有一個納什均衡解,但這個均衡結果對於強勢一方而言是利益最最佳化狀態,而對於弱勢一方則只能是利益獲得的次優狀態。勸說型博弈一般是在國際體系中權力配置不對稱的情況下發生的,博弈過程和結果是由合作雙方相互依賴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決定的。由於“勸說型博弈”的合作本質不在於相互信任或者利益協調,而在於國家權力配置的不對稱。因此,在國際區域金融合作過程中,無論是初級金融合作還是高級貨幣合作,只要合作各方之間政治經濟權力差距懸殊,是一種金融霸權和依附力量的關係,那么它們之間的金融合作過程就會演繹出“勸說型博弈”的過程。
從國際區域金融合作的實踐來看,拉美國家的“美元化”就是一種帶有“勸說型博弈”屬性的合作過程。在“美元化”過程中,美國居於一強獨霸的地位,其貨幣政策的選擇完全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獨享貨幣發行的鑄幣稅收人,很大程度上利用著其他“美元化”國家的貿易和財政盈餘。而其他拉美國家則處於金融合作中的依附地位,將本國的貨幣金融主權轉移給美國貨幣當局,而自己只能被動地接受美國依據本國利益最大化目標而制定的金融貨幣政策。這種博弈的均衡結果帶給美國的是合作利益最大化狀態,對“美元化”國家來說,用貨幣主權的代價換來的是一定時期國內金融的穩定,也獲得了一定的合作利益,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戰略均衡結果只能是“美元化”國家的一種次最佳化選擇。
拉美國家“美元化”過程中的“勸說博弈”機理在於:美國作為霸權國家政治經濟實力超強,其發展和穩定客觀上維護了國際系統的穩定。在某種意義上,它為其他國家提供了一種特殊的國際公共物品,這種國際公共物品就是“金融秩序穩定”,儘管這種秩序的合法性基礎並不一定是非常牢靠的,它也並不必然就是理想的國際社會秩序。其實,拉美國家“美元化”選擇有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政治經濟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