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作俑

勞作俑

1959年故宮博物院購藏的持箕女坐俑俑,也是偶人,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古代喪葬中較為盛行的隨葬明器之一。“俑”的出現就目前而言,它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八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

漢代的陶俑在繼承東周和秦朝陶塑藝術風格基礎上,特別是漢代藝人在對人物、面部表情、動作神態等刻畫雕塑上的入微入細,充分揭示了人物靈魂的涌動和思想的張揚,顯示出古代藝人的高超技藝。

漢代以後陶塑藝術亦有發展,在唐代就出現了彩繪勞作俑群。

作為傭的一種,勞作俑又可細分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從事家務勞動的。從事農業生產的有:執鋤俑、執鍤俑、執鍘俑等。

從事家務勞動的俑又可分為在廚房乾粗雜活的和主人的貼身內侍,前者如庖廚俑、執箕俑、提魚俑、提罐俑、執篩俑等;後者如執鏡俑、托盤俑、侍立俑、執便面俑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勞作俑
  • 館藏地點故宮博物院
  • 別名:偶人
  • 價值:中國古代雕塑藝術中重要組成部分
陶俑圖片,河南博物院收藏的宰羊陶俑執箕俑,河南安陽北郊----執箕俑,河南省濟源市辛莊鄉-----宰羊陶俑,新疆博物館所藏的彩繪勞作俑群,

陶俑圖片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宰羊陶俑執箕俑

作為傭的一種,勞作俑又可細分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從事家務勞動的。從事農業生產的有:執鋤俑、執鍤俑、執鍘俑等。
從事家務勞動的俑又可分為在廚房乾粗雜活的和主人的貼身內侍,前者如庖廚俑、執箕俑、提魚俑、提罐俑、執篩俑等;後者如執鏡俑、托盤俑、侍立俑、執便面俑等等。

河南安陽北郊----執箕俑

1959年,河南安陽北郊張盛墓出土了隋朝勞作俑和一些生活用具的模型。裡面就有一個執箕俑,該陶俑頭梳平髻,面龐清秀,烏髮朱唇,身穿窄袖短衫,長裙曳地,裙帶繫於胸前下垂,雙膝跪坐,雙手捧著一個簸箕,低頭,眼睛注視著旁邊的陶磨,好像正在辛勤地為主人勞作。

河南省濟源市辛莊鄉-----宰羊陶俑

1987年河南省濟源市辛莊鄉出土的宰羊陶俑。高15厘米。灰陶胎,模塑而成。藝人塑造出一屠夫身穿短衣,束腰帶,挽雙袖,左腿跪地,右膝壓在羊身後半部,左手緊握羊角,右手持尖刀,正作刺入羊頸場面。羊四肢被捆綁,身體側臥,似乎作掙扎姿態。造型生動逼真,生活氣息濃厚,反映出農家宰羊的真實生活場面,是一件難得的藝術品。

新疆博物館所藏的彩繪勞作俑群

新疆博物館所藏的彩繪勞作俑群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時代約在公元7-9世紀,高9.7-16cm,,一組四件,均為從事不同家務勞作的婦女形象。自左至右依次表現從舂糧、簸糧、磨麵、烙餅的過程:第一人雙手握杵舂糧;第二人跽坐,手端簸箕;第三人作推磨狀,第四人席地而坐,腿上置面板,雙手作擀麵狀。此群俑像不刻意求精,而求神似,表現了另一種藝術風格。同時也反映了唐代生活勞動情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