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水庫(1978年建成的水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勝利水庫建成於1978年,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建設完善的重要水利樞紐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勝利水庫
  • 修建時間:1978
工程修建,社會意義,

工程修建

一、舉全縣之力建設勝利水庫。40年前,泰城西南部北集坡、滿莊、夏張等幾個公社,沒有大的過境河流,地表水不足,地下水位低,屬於重度資源性缺水地區。旱情連年有,一遇大旱,莊稼“先發黃、後發焦、拔回家去當柴燒”,大面積歉收甚至絕收,嚴重時人畜飲水也無法解決,當地流傳著“吃水貴如油,盼水白了頭”的民謠。
為徹底解決這些地區嚴重缺水問題,1977年秋,泰安縣委提出了“只能苦幹、不能窮熬”的口號,決定舉全縣之力實施東水西調工程,在大汶河上游的牟汶河、瀛汶河、石汶河三條河流建設攔河引水工程,修建總長53.5公里的引水渠,將滿莊鎮現有的南留、北留、北迎3座小水庫聯通擴建為一座蓄水5900萬m的中型水庫,引大汶河的水徹底解決周邊缺水問題。完成這項工程,需動用土石方700萬立方,引水渠要穿越8個山嶺、27條河流、2條鐵路、8條公路,沿途需建設200多座洞涵、橋閘,施工環境複雜,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當時,縣財政緊張,物資條件有限,施工機械設備缺乏,工程建設只能靠手刨、肩挑、小車推。面對諸多困難,泰安人民積極回響縣委號召,迎難而上,全力支持工程建設。
1977年10月,勝利水庫和勝利渠工程建設轟轟烈烈地全面鋪開了。來自14個公社的12萬民工日夜奮戰在110華里的工地上,各機關、工廠、學校也都派隊前來支援工程建設。全縣上下形成了“精壯勞力上前線、輔助勞力多支援”的動人局面。百里長渠工地上,人山人海,紅旗招展,車輪滾滾,萬人涌動,勞動號子此起彼伏,一幅氣吞山河、戰天鬥地的壯麗畫卷。1978年7月8日,歷時9個月的勝利水庫工程全面建成完工,投資678.9萬元,投工2130萬個,勝利渠、勝利水庫工程全面完成,擴大改善灌溉面積30萬畝,年產魚50萬斤,全縣提前一年實現了每個農業人口有一畝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田的目標。創造了“一渠縱貫六河水,一壩橫連五道山,千年旱區綠水流,荒丘變成米糧川”的水利奇績,這是泰安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戰天鬥地改造自然取得的巨大成果, “自力更生、不怕困難、團結互助、大幹實幹”的勝利渠精神,也成為泰安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等各級領導對勝利渠、勝利水庫工程給予大力支持。1977年12月5日,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白如冰、副書記李振帶領全省各地、市、縣主要領導幹部200餘人到勝利水庫工地參加勞動;1978年4月1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視察勝利渠工程;1978年5月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帶隊視察了勝利水庫灌區。1981年4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勝利渠。
二、爭取國家扶持實施除險加固工程。至2008年前後,勝利渠、勝利水庫工程投入運行30多年,工程先天不足的問題逐步顯現,限於當時條件,工程設計標準低,很多地方不夠科學,施工材料質量差、施工工藝落後原始,加之維修養護不及時等問題,導致工程病險問題越來越嚴重,勝利渠多處建築物出現裂縫、破損,部分渠段甚至出現倒塌險情,整個渠道淤積嚴重,引水量從原設計15m/秒下降到不足2m/秒,且水質污染較重;勝利水庫大壩也因病險問題被限制蓄水運行。
2010年,為確保勝利水庫和引水樞紐工程得到全面維修加固,重新發揮效益。岱嶽區在委託設計單位在詳細勘察的基礎上完成了除險加固工程設計方案,積極爭取國家立項投資。2011年,先後通過了市、省水利、發改部門審核;2012年在報水利部黃河委員會審核時,評審專家認為,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包含引水渠樞紐工程,在全國沒有先例,不同意捆綁在一起,僅同意水庫大壩除險加固工程立項。2013年,為使勝利渠引水樞紐工程一併列入國家計畫,區水務局組成專門的攻關班子,在區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市水利漁業局有關領導的帶領下,半年內“六赴黃委、四上水利部”,發揚“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釘釘子”精神,“不怕跑斷腿、不怕磨破嘴”,反覆找各級領導做工作,解釋說明勝利水庫和勝利渠工程的特殊性,沒有勝利渠引水,水庫將無水可蓄,兩者不可分割。最終說服感動了黃河委員會和水利部的領導和專家,同意勝利水庫和勝利渠樞紐除險加固工程一體立項,最終批覆除險加固工程總投資2.23億元。
2013年,為解決勝利渠引水水源問題,市政府投資1.1億元建設了唐莊攔河壩工程,每年可為勝利水庫供水7470萬m,勝利渠引水有了充足的水源保障。2014年8月,勝利水庫和勝利渠除險加固工程全面開工,在各級各有關部門關心支持下,至2017年底除險加固工程全面完成,不僅工程效益得到全面恢復提升,嶄新的工程面貌也成為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三、借勢打造天頤湖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2007年區委區政府將勝利水庫命名為天頤湖,明確了“弘揚水文化、發展水經濟”的發展思路,高起點、高標準打造水利風景區。依託勝利水庫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引來了有實力的開發商,拉開了天頤湖景區開發的大幕。先後建成了太陽部落、古典汽車博覽館、摩瑪夢想城攝影基地、兒童夢想小鎮、桔子水晶酒店、濱水休閒沙灘、2000餘畝的花海等景點,天頤湖景區已發展為集休閒、娛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2011年,被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2017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成為名符其實的岱下明珠,“北登泰山、南觀天頤”的旅遊格局初步形成。
經過兩代人的不懈努力,勝利渠和勝利水庫建成、維修改造,發展成為集農業灌溉、工業供水、水產養殖、旅遊度假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水利工程。每年為渠道沿線和泰城西南部提供工業、農業、生態用水7000餘萬立方,發揮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社會意義

在保障泰城西南部工農業發展用水、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這項工程的建設不但是泰安人民物質文明建設的一座豐碑,建設過程中創造的“自力更生、不怕困難、團結互助、大幹實幹”的勝利渠精神,也成為泰安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隨著歲月的流逝,新世紀之初,勝利渠和勝利水庫由於先天不足、年久失修等原因,出現了諸多問題,影響了作用發揮,成為病險水利設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市、區水利部門積極爭取國家立項實施除險加固工程,全面消除病險隱患,工程效益全面恢復提升,先後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4A級旅遊風景區”,成為泰城南部的一顆璀璨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