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壓(ABP)即血壓,動脈壓監測是最基本的循環監測項目,也是最簡單的心血管監測項目。可以反映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總阻力,同時與血容量、血管壁彈性、血液黏滯度等因素有關,是反映心臟前後負荷、心肌氧耗與做功及衡量血液循環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可分為無創動脈壓監測和有創動脈壓監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動脈壓監測
- 監測方法:無創動脈壓監測有創動脈血壓監測
- 正常值:收縮100~140mmHg舒張60~90mmHg
監測方法
可根據袖套充氣方式的不同,分為手動測壓法和自動測壓法兩大類。
(1)手動測壓法:為經典的血壓測量方法,即袖套測壓法。該法所用的設備簡單,費用低,便於攜帶,適用於一般患者的監測。缺點是費時費力、不能連續監測、不能自動報警、束縛監測者的其他醫療行為。常用方法有使用彈簧血壓表的擺動顯示法、聽診法、觸診法等。手動測壓法導致誤差的因素有:①袖套太窄或包裹太松則壓力讀數偏高,袖套太寬則讀數偏低。袖套的寬度應為上臂周徑1/2,成人的袖套一般為12~14cm,小兒袖套寬度應覆蓋上臂長度2/3,嬰兒只宜使用2.5cm的袖套。②聽診間歇的壓力範圍在10~40mmHg,常誤以聽診間歇以下的柯氏音為血壓的讀數,導致讀數偏低。③肥胖者使袖套充氣後的部分壓力用於壓迫較厚的脂肪組織,常導致讀數較實際值高。④血壓表應定期校對,誤差不可超過±3mmHg。
(2)自動測壓法:又稱自動無創性測壓法(ANIBP或NIBP),是目前臨床麻醉和ICU中使用最廣的血壓監測方法。其特點:①無創傷性,重複性好;②操作簡單,易於掌握;③適用範圍廣泛,包括各年齡的患者和擬行各種大小手術的患者;④自動化的血壓監測,能夠按需要定時測壓,省時省力;⑤能夠自動檢出袖套的大小,確定充氣量;⑥血壓超過設定的上限或低於下限時能夠自動報警。但臨床套用中應避免肢體活動和壓迫袖套而引起的血壓測不出;避免測壓過於頻繁、測壓時間太久和間隔太短而引起的肢體缺血、麻木等併發症。對意識障礙、有外周神經病變、動靜脈功能不全者,使用時予以注意。
2.有創動脈血壓監測
有創傷性測量法是一種經動脈穿刺置管後直接測量血壓的方法,能夠反映每一個心動周期的血壓變化情況。其優點是:對於血管痙攣、休克、體外循環轉流的患者其測量結果更為可靠。缺點是:操作不當會引起血腫、血栓形成等併發症。
(1)適應證:①各類危重患者和複雜的大手術及有大出血的手術;②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③需行低溫和控制性降壓的手術;④嚴重低血壓、休克等需反覆測量血壓的手術;⑤需反覆採取動脈血樣做血氣分析的患者;⑥需要用血管擴張藥或血管收縮藥治療的患者;⑦呼吸、心跳停止後復甦的患者。
(2)常用測壓途徑:有橈動脈(首選途徑)、股動脈、尺動脈、足背動脈、肱動脈。在橈動脈穿刺前應進行Allen試驗,以判斷尺動脈循環是否良好,是否會因橈動脈插管後的阻塞或栓塞而影響手部的血流灌注,正常15秒提示血供不足。一般>7秒為Allen試驗陽性,不宜選用橈動脈穿刺。
(3)測壓裝置:①配套的測壓管道系統、肝素稀釋液等;②壓力監測儀:包括壓力換能器或彈簧血壓計等;③用換能器測壓時還需有感應裝置和顯示器。
(4)注意事項:因操作不當可引起各種併發症,如感染、出血、肢體缺血、動脈栓塞等,因此操作時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注意無菌操作;②減少動脈損傷;③套管針不宜太粗;④末梢循環欠佳時,應立即拔出動脈套管,恢復血供;⑤套管留置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增加感染的機會,一般不宜超過4天,必要時可更換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