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系統學與進化生物學一方面要套用分類學知識為國家需求和公眾教育服務,特別是重要社會性或經濟性動物類群(如醫學、外來種、天敵、農林業動物類群等)的分類、鑑定與編目;另一方面要加強生物進化理論研究,尤其是重要類群演化規律;特殊環境及重大地質事件影響下的物種進化理論;基因組、蛋白質組、形態功能(尤其仿生結構、功能)的進化複雜性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動物系統學
- 套用:套用分類學知識
- 定義:為國家需求和公眾教育服務
- 類別:科學
動物系統學與進化生物學一方面要套用分類學知識為國家需求和公眾教育服務,特別是重要社會性或經濟性動物類群(如醫學、外來種、天敵、農林業動物類群等)的分類、鑑定與編目;另一方面要加強生物進化理論研究,尤其是重要類群演化規律;特殊環境及重大地質事件影響下的物種進化理論;基因組、蛋白質組、形態功能(尤其仿生結構、功能)的進化複雜性研究。
動物系統學與進化生物學一方面要套用分類學知識為國家需求和公眾教育服務,特別是重要社會性或經濟性動物類群(如醫學、外來種、天敵、農林業動物類群等)的分類、鑑定...
中國科學院動物進化與系統學重點實驗室於2008年12月正式成立,其前身是2007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進化與系統學所級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可追溯至1860年由...
動物解剖學當中的比較解剖學(即動物形態學)指不同動物種類間的結構的研究,專論解剖學則局限於個別一種動物的結構的研究。形態解剖學的知識必須從重複的解剖和觀察...
系統分類學(Systematic)是研究物種的演化歷史,以及他與其它物種間的關係的學科。它利用生物物種在不同的環境,地區進行不同的演化,以基因或是基因產物將物種演化的...
動物組織學與胚胎學,作者,楊倩,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出版時間2008-2-1,本書共20章。內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細胞學概論,主要闡述細胞的超微結構和...
動物解剖生理學包括動物解剖學、動物組織胚胎學和動物生理學三部分,從已出版的教材看,有適用於動物醫學專業和動物科學專業本科的動物解剖學、動物組織胚胎學和動物...
《動物解剖》是2007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金鳳,本書主要講述了動物的基本結構和動物的十大系統。...
《動物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是1980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仲華。...... 第四章 脈管學第一節 心血管系統一、心二、血管第二節 淋巴系統...
1540幅高解析度照片配以中、英文術語,翔實描繪了常見家養畜禽及部分野生鳥獸各器官、系統的形態、結構——陳耀星教授的《動物解剖學彩色圖譜》已於2013年12月正式出版...
生物學家特勞巴於1975年提出的分類系統。即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由於原五界分類系統中未能給病毒一個定義,因此70年代我國...
ANY-maze動物行為分析系統由美國Stoelting公司開發,是目前動物行為學領域功能最強大、適用面最廣的系統,使用該系統發表的SCI文章已有數千篇 ,也是迄今為止性價比最高...
植物繁育系統是當今進化生物學研究中最為活躍的領域。通過對植物繁殖系統的研究可以為進化學、行為學、系統發育學開闢一條獨特的研究途徑。繁育系統是指代表所有影響...
五界分類系統,它是由美國生物學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區分了植物與動物、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基礎上,又根據真菌與...
李寧,男,1962年7月9日生,動物分子遺傳育種學專家。江西省南昌縣人,1982年畢業於江西農業大學,中國工程院原院士,曾任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五 藥動學概念 第四節 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 一 動物因素 二 藥物因素 三 環境因素 第二章 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 第一節 全身麻醉藥 一 吸人性麻醉藥 二...
培養條件,擁有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多功能試驗動物監測系統、高解析度小動物超聲影像系統、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系統等大型組織學和細胞生物學儀器,擁有全套分子生物學常規...
《動物組織學及胚胎學實驗(彩色版)》是由彭克美、王政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主要面向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的動物醫學、動物科學...
它的原生生物界內容龐雜,包括全部原生動物和紅藻、褐藻、綠藻以外的其他真核藻類,包括了不同的動物和植物。分類系統是階元系統,通常包括七個主要級別:界、門、綱...
分類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分類學就是系統學,指分門別類的科學。 狹義分類學特指生物分類學,研究活著的和已滅絕的動植物分類的科學,即研究動物、植物的鑑定...
第二是確立了階元系統,林奈把自然界分為植物、動物和礦物三界,在動植物界下,又設有綱、目、屬、種四個級別,從而確立了分類的階元系統。...
在三界分類系統,由於真菌與植物和動物在結構、營養方式上和消化方式上的明顯差異,所以在1959年魏泰克(R·H·Whittaker)提出了另立1個真菌界的四界(原生生物界、...
瑞典博物學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在18世紀就將生物界分成植物和動物兩界,這種兩界系統,建立得最早,也沿用得最廣和最久。以後...
在三界分類系統,由於真菌與植物和動物在結構、營養方式上和消化方式上的明顯差異,所以在 1959 年美國生物學家魏泰克(R·H·Whittaker)提出了另立真菌界的四界(...
在遺傳學和生物化學中,這種功能被稱為自我調節系統。這種調節系統最初是在沙門氏桿菌組氨酸生物合成中發現的,隨後在噬菌體、黴菌、哺乳動物中也同樣發現其存在。實際...
這兩部經典著作,標誌著近代分類學的誕生。林奈相信物種不變,他的《自然系統》沒有親緣概念,其中6個動物綱是按哺乳類、鳥類、兩棲類、魚類、昆蟲、蠕蟲的順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