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一致性

動態不一致性一般指本詞條

政策制定者事先宣布政策以影響私人決策者的預期,然後在這些預期形成並且私人決策者據此採取行動後又採取不同政策的傾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間不一致性
  • 外文名:Time Inconsistency
  • 又稱動態不一致性
  • 學科:經濟學
背景,解釋,產生原因,

背景

1977年,在Kydland and Prescott共同的論文:“Rules Rather Than Discretion:The Inconsistency of Optimal Plans”中,他們提出了貨幣政策動態不一致性,並認為其是歐美各國在20世紀70 年代產生“經濟滯脹”的根本原因。兩位經濟學家也因為此方面的理論貢獻和“商業周期驅動力”理論方面的貢獻而分享200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釋

為了更好的理解貨幣政策的時間不一致性,可構想在符合標準Philips曲線的環境中,貨幣當局宣布了一個零通貨膨脹率的目標,如果私人部門認同這個宣告,從而據此調整預期的通貨膨脹率,因此簽訂工資固定的勞工契約,那么實行相機抉擇的貨幣當局就有動機通過製造突發性通貨膨脹來偏離事先設定的最優的零通貨膨脹率。
如果工資固定的勞工契約期足夠長,那么由於假定公眾的行為是理性的,因此他們是知道貨幣當局的這種動機問題的,最終決策者和私人部門之間博弈所導致的政策的均衡是有通貨膨脹偏差(inflation bias)的。
從而,在決策者和理性的私人代理機構之間的博弈中,社會最優的決策在這種相機抉擇的組織結構中是不可信的,因而也就沒有動態一致性。

產生原因

貨幣政策動態不一致性問題產生的原因在於中央銀行採取“欺騙”策略可以從中獲取某種利益,從而使得其制定的貨幣政策喪失可信性。
因此如果通過某種激勵措施或者施加某種事先的貨幣規則約束,能夠降低中央銀行在最佳化決策過程中的偏離動機,從而增強其貨幣政策可信性的話,那么就可以改善公眾的通貨膨脹預期,消除動態不一致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