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六味地黃丸

加減六味地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癧科全書》。具有溫補肝腎固脾之功效。主治寒痰凝結所致的陰火癘,頸際夾起,大如卵形,堅硬異常,或一邊,或兩邊,或帶小核數粒,體質羸弱或後天虧損者。

基本介紹

  • 名稱:加減六味地黃丸
  • 出處:《癧科全書》
  • 組成:茯苓、熟地、澤瀉、炙甘草、枸杞、萸肉、青皮、半夏、粉丹皮、煅龍骨、煅牡蠣、杜仲、白芥子
  • 功用:溫補肝腎固脾
  • 主治:寒痰凝結所致的陰火癘,頸際夾起,大如卵形,堅硬異常,或一邊,或兩邊,或帶小核數粒,體質羸弱或後天虧損者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附方,

組成

茯苓、枸杞(鹽水炒)、萸肉各一兩五錢,熟地四兩,澤瀉、粉丹皮、半夏各八錢,炙甘草、青皮(鹽水炒)各五錢,煅龍骨、煅牡蠣、杜仲(炒黑)、白芥子各一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切勿火焙。每服三錢,早、晚飯後淡鹽湯送下。加減作湯劑亦可。

功用

溫補肝腎固脾。

主治

寒痰凝結所致的陰火癘,頸際夾起,大如卵形,堅硬異常,或一邊,或兩邊,或帶小核數粒,體質羸弱或後天虧損者。

方義

方中熟地、山萸肉滋補肝腎,澤瀉利濕瀉火,丹皮清瀉肝火,此謂“補中有瀉”。杜仲補肝腎,行血脈,補而不滯,並蘊“陽中求陰”之意。枸杞子滋陰潤肺。玄參清熱養陰、解毒散結,龍骨、牡蠣平肝潛陽、軟堅散結。半夏化痰散結,白芥子溫肺祛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青皮疏肝破氣,散結消滯,丹皮並有活血散瘀之功,善消癰腫瘡毒,二藥相配,散結消腫之力尤佳。茯苓健脾滲濕,以絕生痰之源。甘草解毒並調和諸藥。

加減化裁

若唇舌常白,面色萎黃,脈沉遲無力,須兼用附、桂。

附方

名稱:加減六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山藥、茯苓、丹皮、蓮須、龍骨、芡實、萸肉、魚鰾膠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早、晚各服三錢
主治:遺精,體虛不甚者
出處:《醫學碎金錄》引《家庭常識》第七集
名稱:加減六味地黃丸
組成:生地、丹皮、茯苓、澤瀉、山藥、當歸、丹參、茜草、紅花、生甘草
主治: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瘡
出處:方出《朱仁康臨床經驗集》,名見《千家妙方》卷下
功用:滋陰清熱,活血軟堅
名稱:六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黃、山萸肉、乾山藥、澤瀉、茯苓、丹皮
用法: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溫開水化下三丸(相當於9g),日服二、三次。亦可作湯劑,用量酌減
主治:腎陰虧損,虛火上炎。腰酸腿疼,齒牙不囿,小便淋閉或不禁,消渴,耳鳴眼花,陽強易舉,咽乾舌痛,盜汗不眠,頭暈目眩,遺精夢泄,或足跟疼痛,咳血失音,氣喘咳嗽,水泛為痰,尺脈虛大者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