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近視

功能性近視

睫狀肌好像寬緊帶,經常處於拉緊狀態,時間一長,就會失去原有的作用;就是說,睫狀肌因過度緊張的調節,發生疲勞甚至發生痙攣,最後使視力減退,而成為近視眼。這種近視眼,在醫學上叫做“功能性近視”,既是假性近視。這種近視跟,要及時糾正不良的用眼衛生習慣,並及時請醫生使用族宏紹孔的叫做“阿托品”或者“後馬托品”的眼藥水,或者採用戴老光眼鏡的方法,叫做“霧視療法”處理

基本介紹

  • 別稱:功能性近視
  • 英文名稱:Functional myopia
  • 就診科室:眼耳鼻喉科
  • 多發群體:高文化水平的人群
  • 常見發病部位睫狀肌
  • 常見病因:環境因素,遺傳素質,發育因素
  • 常見症狀睫狀肌因過度緊張的調節,發生疲勞甚至發生痙攣,最後使視力減退
  • 相關學說:功能性近視眼的近工作學說等
基本概述,病因,外因,內因,治療,相關學說,發生功能性近視眼的近工作學說,發生功能性近視眼的精神疲勞學說,發生功能性近視眼的折衷學說,日常方法,

基本概述

由於不注意用眼衛生習慣而使眼睛裡負責調節的睫狀肌,經常處於緊張的調節狀態,在跟睛里像雙凸鏡一樣的“晶狀體”,也經常使其最大限度地向前凸出,來適應需要。睫狀肌好像寬緊帶,經常處於拉緊狀態,時間一長,就會失去原有的作用;就是說,睫狀肌因過度緊張的調節,發生疲勞甚至發生痙攣,最後使視力減退,而成為近視眼。這種近視眼,在醫學上叫做“功能性近視”,既是假性近視。儘管眼球的前後直徑侵度是正常的,但是看遠還是不可能清楚。

病因

外因

即環境因素,從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離工作的人,近視眼比較多,青少年學生中近視眼也比較多,而且從國小五、六年級開始,其患病率明顯上升。這種現象,說明近視眼的發生和發展與近距離工作的關係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調節能力很強,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較大,閱讀、收發室等近距離工作時的調節和集合作用,使肯外肌(主要是內直肌)對眼球施加一定的壓力,眼內壓也相應升高,隨著作業的不斷增加,調節和集合的頻度和時間也逐漸增加,睫狀肌和眼外肌經常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調節作用的過度發揮可以造成睫狀肌痙攣,從而引起一時性的視力減退。但經休息或使用睫狀肌糜爛劑後,視力可能改善在完全恢復。

內因

1、遺傳素質:近視眼有一定遺傳傾向,已被公認,對高度近視更是如此。但對一般近視,這一傾向就不很明顯。有遺傳因素者,患病年齡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視眼者,無家族史。高度近視眼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一般近視眼屬多因子遺傳病。
2、發育因素:嬰兒因眼球較小,故均系遠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眼軸也逐漸加長,至青春期方發育正常。如發育過度,則形成近視,此種近視稱為單純性近視,多在學齡期開始。一般都低於6.00D。至20歲左右即停止發展。如幼年時進展很快,至15~20歲時進展更速,以後即減慢,這類近視常高於6.00D,可到20D~25D或30D。這種近視稱為高度近視或進行性近視或病理性近視。此種近視到晚年可發和退行性變,因此視力可逐漸減退,配鏡不能矯正視力。很少在出生時就有近視眼,但有極少數為先天性的。

治療

這種近視跟,要及時糾正不良的用眼衛生習慣,並及時請醫生使用族宏紹孔的叫做“阿托品”或者“後馬托品”的眼藥水,或者採用戴老光眼鏡的方法,叫做“霧視療法”處理,使調節作用湖陸硝除緊張狀態,它的視力多數是可以改善,甚至恢復這樣近視也就不存在了。但是,這些處理必須及時,如果時間久了,眼睛內部和眼球就會發生變化,那么,就會變成另一種所謂真性近視眼。
功能性近視

相關學說

發生功能性近視眼的近工作學說

1895年,查默斯·普倫蒂斯(Chalmers Prentice)對過度近工作引起功能性近視眼的解釋是,近視眼一般發生在高文化水平的人群中,他們過度使用近視力,使控制睫狀肌的神經中樞產生異常衝動。如果持續刺激,對睫狀肌的神經衝動就長期存在,以致衝動不能自行緩解,而導致看不清遠處物體。衝動持續,睫狀肌不能從痙攣狀態下緩解,晶狀體增強的屈光力不能解除,近視眼就發生了。早期研究者觀察到,功能性近視眼或多或少有變成持久性近視眼的傾向。
1936年,0.J.梅爾文(0.J.Melvin)有這樣的描述,近視眼患者對近視眼發生的敘述為:“長時間做近工作之後,發現要看清遠處目標需要花一定時間進行調節。需要調節的時間越來越長,直到再也看不清楚遠處目標為止。”
在很近的範圍內,過度使用眼睛,能夠引起功能性近視眼的學說今天已無爭議。但是,在關於近視眼的論文和綜述中,似乎正在淡化官的意義。

發生功能性近視眼的精神疲勞學說

威廉·貝茨在1912年首先對近工作學說看法提出不同意見。
1、他認為,功能性近視眼並不是觀察近物體後產生的,而是“努力去看遠處目標,通常為無意識的”形成了習慣性疲勞而引起的。貝茨使用視網膜鏡觀察正常人在看“新的、奇怪的或不熟悉的”物體時的屈光變化。如不熟悉的視力表、地圖或寫在黑板上的奇怪字跡等。他發現,只要努力辨認目標不成功(出現斜視、皺眉和其他面部和眼部表情等),就出現各種類型的近視性屈光反射,“近視性散光或單純近視”。貝茨發現,如果被觀察者注視遠目標時放鬆,暫時性的近視或近視散光可以避免。
2、貝茨對功能性近視眼的不同理解是,功能性近視眼是由於肌肉的活動,任何肌肉的活動,而不僅僅限於被普遍接受的調節晶狀體屈光力的睫狀肌。他觀察到“調節作用被阿托品完全麻痹和白內障摘除術後的無晶狀體眼的病例”也發生功能性近視眼。
現代對貝茨的功能性近視眼產生的精神疲勞學說的支持,來自1987年布林默和吉爾馬丁(Bullimore&Gilmartin)的研究。他們測量完成需要各種“認識”水平的任務(如解數學題)前後調節靜止狀態下眼的屈光狀況。他們發現,完成高水平問題時,靜止的屈光系統有轉向近距離聚焦的傾向,這與光刺激引起的近聚焦作用是分開的,證明精神作用對屈光系統確有影響。
關於眼外肌的活動可能引起近視性散光的意見,只得到很少的試驗證明。1931年,驗光師J.W.帕克(J.W.Parker)報導說,他通過對眼外肌的治療,減輕了很多散光的病例。但是,他沒有詳細說明他的方法。1959年費爾曼德(Fairmaid)報告,當雙眼共同向內集中時,發生明顯的角膜變化。

發生功能性近視眼的折衷學說

有人認為,引起功能性近視眼的兩種理論,長期近工作和看遠目標產生的習慣性疲勞並不矛盾。貝茨在1911年發表的論文中寫道,兒童在看遠目標時為什麼會產生眼疲勞?因為他們有被教導的經歷,即完成很多事情時需要努力。他們知道,通過自發的努力,看近處的目標就比較清楚,很自然,當看遠目標時更加努力,以至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發生眼疲勞,結果導致看遠處目標不清楚。

日常方法

1遠方凝視:找一處10米以外的草地或綠樹:綠色由於波長較短,成像在視網膜之前,促使眼部調節放鬆、眼睫狀肌鬆弛,減輕眼疲勞。不要眯眼,也不要總眨眼,排除雜念、集中精力、全神貫注的凝視25秒,辨認草葉或樹葉的輪廓。接著把左手掌略高於眼睛前方30厘米處,逐一從頭到尾看清掌紋,大約5秒。看完掌紋後再凝視遠方的草地或樹葉25秒,然後再看掌紋。10分鐘時間反覆20次,一天做三回,視力下降厲害的要增加訓練次數。
2、晶體操
轉眼:雙手托腮,讓眼球按上、下、左、右的順序轉動10次,接著再逆時針、順時針各轉動10次。
找一幅3米外的景物(如:牆上的字畫等),同時舉起自己的左手距眼睛略高處伸直(約30厘米),看清手掌手紋後,再看清遠物,儘量快速的在二者間移動目光,往返20次。
3、推拿操
採取坐式或仰臥式均可,將兩眼自然閉合,然後依次按摩眼睛周圍的穴位。要求取穴準確、手法輕緩,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a、揉天應穴:用雙手大拇指輕輕揉按天應穴(眉頭下面、眼眶外上角處)。
b、擠按睛明穴:用一隻手的大拇指輕輕揉按睛明穴(鼻根部緊挨兩眼內眥處)先向下按,然後又向上擠
c、揉四白穴:用食指揉按面頰中央部的四白穴(眼眶下緣正中直下一橫指)。
d、按太陽穴、輪刮眼眶:用拇指按壓太陽穴(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間向後一橫指處),然後用彎屈的食指第二節內側面輕刮眼眶一圈,由內上-》外上-》外下-》內下,使眼眶周圍的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寥、球後、承泣等穴位受到按摩。對於假性近視、或預防近視眼度數的加深有好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