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調性假設

功能失調性假設是貝克關於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型中較為深層的部分。(貝克關於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型包含兩個層次,即淺層的負性自動想法和深層的功能失調性假設或圖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功能失調性假設
  • 套用學科:心理學
定義,功能失調性假設的特徵,功能失調性假設的分類,

定義

功能失調性假設是人們看待世界的(人、事件、環境)重要信念和假設。人們從童年期開始通過生活經驗建立對將來的認知圖式,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通常不予表達,不為意識所覺察,在其後的生活中,繼續得到修改與補充。人的傾向於選擇與圖示一致的信息,忽略不一致的信息,成為支配人們日常行為的規則。由於功能失調性認知假設存在,患者對某些重大事件表現出脆弱性,由此派生出大量負性自動想法。抑鬱症患者早期形成的這種潛在的認知結構,使他傾向於對自己作消極評價,構成了抑鬱症的易患傾向,在抑鬱症發生中起決定作用。

功能失調性假設的特徵

(1)不符合人類經驗的真實性,是不合理的。如“我應當永遠強大”。
(2)僵硬的,過分普遍化和極端的信念,不考慮不同情境的差異。
(3)阻礙目標的實現,如完美主義標準勢必引起焦慮,抑制操作能力。
(4)與極端的過渡情緒有關,如抑鬱與絕望。
(5)個體依據它們行為,它們似乎是真實的但並無明確的表達。

功能失調性假設的分類

(1)成就(需要成功、高的表現標準)。
(2)接納(被人喜歡、被人愛)。
(3)控制(要左右事物的發展,成為強者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