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思想是注重講求建功立業,計功取利的思想。先秦,儒家學派輕視功利; 道家學派宣揚無欲、無為,反對講求功利;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韓非則崇尚功利,他們以自利論為出發點,將追求個人利益看作人的本性,看作是支配人的行為的決定因素。商鞅、韓非主張“開公利而塞私門”( 《商君書 · 壹言》),倡導實質是加強封建專制政權的“富強之功”,要求專制君主“操名利之柄” (同上書,《算地》),利用人民趨利避害的本性,以賞罰為手段,驅使人民進行耕戰。西漢董仲舒繼承和發展了孔孟輕視功利的思想,提出“正其誼 (義) 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漢書·董仲舒傳》) 漢以後崇尚道義,貶低功利的觀念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正統觀念。但許多較有作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則堅持和發展了講求功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