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莊嚴三昧經》是隋·那連提耶舍譯著的一部佛經。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力莊嚴三昧經
- 作者:那連提耶舍
- 創作年代:隋代
- 類別:佛經
版本信息
作品目錄
- 1.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 2.卷上
- 3.卷中
- 4.卷下
《力莊嚴三昧經》是隋·那連提耶舍譯著的一部佛經。
《力莊嚴三昧經》是隋·那連提耶舍譯著的一部佛經。版本信息該書為通行本。1作品目錄1.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2.卷上3.卷中4.卷下1...
是皆首楞嚴三昧自在神力。菩薩示現入於涅槃不畢竟滅。而於三千大千世界。能現如是自在神力。示現如是諸莊嚴事。堅意。汝觀如來。於此四天下轉法輪。余閻浮提未成佛道。或有閻浮提現入滅度。是名首楞嚴三昧所入法門。爾時會中諸天龍夜叉乾闥婆等。諸菩薩大弟子。鹹作是念。釋迦牟尼佛。但能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有...
法華三昧經典 《法華三昧經典》是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全佛編輯部。內容介紹 佛說法華三昧經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金剛三昧經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力莊嚴三昧經 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
(四一)不退三昧(梵avivarta ),又作莊嚴三昧、無瑕隙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常不退轉,即是阿鞞跋致。(四二)日燈三昧(梵su^rya -pradi^pa ),又作日光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照了種種法門及諸三昧;猶如日出,能照一切世界,又如燈明,能照破暗室。(四三)月淨三昧(梵candra -vimala ),又作淨月三昧...
《般舟三昧經》,3卷,又名《佛立三昧》,是一部專門講一心念佛的證得念佛三昧的經典。由東漢時代月氏國的支婁迦讖大法師翻譯而成。不同的譯本還有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及笈多等翻譯的《大方等大集賢護經》5卷。世尊曾經在《法滅盡經》中沉痛地預告末法時代,正法滅盡地慘狀,其中,首先失傳的便是《首楞嚴經》...
是人以此三昧故,能見入首楞嚴三昧門,次第當得首楞嚴三昧。諸仁者,是名出世間智器清淨平等,非決定清淨平等,是方便力求智平等。《寶星陀羅尼經》爾時世尊憐愍一切諸眾生故。便入首楞嚴三昧。其心正受。以如所入定在道徐行。即現種種微妙色身。威儀相好光明希有。於其城內道中正立令彼道上一切眾生悉見佛身...
菩薩如是,持佛威神力,於三昧中立自在,欲見何方佛,即得見。何以故?持佛力、三昧力、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見。譬如,人年少端正,著好衣服,欲自見其形,若以持鏡,若麻油,若淨水、水精,於中照,自見之。云何,寧有影從外入鏡、麻油、水、水精中不也?”跋陀和言:“不也,天中天,以鏡、麻油...
佛華嚴三昧之略稱。又名華嚴定。華嚴十定之一,乃普賢菩薩所入之禪定。此三昧系統攝法界,包容一切佛法之大三昧。舊譯《華嚴經》卷三十六〈離世間品〉雲(大正9·631c):“普賢菩薩正受三昧,其三昧名佛華嚴。”卷六〈賢首品〉雲(大正9·434c):“不可思議莊嚴剎,恭敬供養一切佛,光明莊嚴難思議,教化眾生...
無明貪瞋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亦如過去無量佛,為彼群生大導師,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
【散疑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於一切法中,疑網悉斷,得一切諸法實相,是名散疑三昧。經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名首楞嚴三昧.寶印三昧.師子遊戲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出諸法三昧.觀頂三昧.畢法性三昧.畢幢相三昧.金剛三昧.入法印三昧.三昧王安立三昧.放光三昧.力進三昧.高出三昧.必入辯才...
度緣三昧-【經】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名首楞嚴三昧.寶印三昧.師子遊戲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出諸法三昧.觀頂三昧.畢法性三昧.畢幢相三昧.金剛三昧.入法印三昧.三昧王安立三昧.放光三昧.力進三昧.高出三昧.必入辯才三昧.釋名字三昧.觀方三昧.陀羅尼印三昧.無誑三昧.攝諸法海三昧.遍覆虛空...
佛言。專念故得往生。常念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巨億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在菩薩僧中說法不壞色。何以故。色痛癢思想生死識魂神地水火風。世間天上上至梵摩訶梵不壞色。用念佛故得是三昧。佛說,心念專注就能往生,觀想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光明、清淨莊嚴,在大會中給諸上善人說法,佛的紫磨金身金剛...
以四土論,屬方便有餘土,以三昧論。屬二乘念佛三昧。菩薩念佛三昧 以念佛力念到斷塵沙惑者,在圓教八、九、十信位。仍是方便有餘土,仍屬事一心不亂,亦名相似理一心。若念到豁破無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者,此時即證入理一心不亂。以四土論,屬實報莊嚴土。以三昧論,屬菩薩念佛三昧也。
《般舟三昧經》說西方世界須摩提國阿彌陀佛有種種相好威儀莊嚴,放大光明。若有人一心繫念此佛,經過一日夜或七晝夜,就可入甚深禪定,面見此佛。 《般舟三昧經》歸納起來說,大體上有三個特點:一、以持名念佛,往生淨土;二、念佛三昧為一切三昧之王;三、禪淨離合,歸於淨土。這三個特點,為本經作為淨土...
﹝經﹞「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名首楞嚴三昧(一),寶印三昧(二),師子遊戲三昧(三),妙月三昧(四),月幢相三昧(五);出諸法三昧(六),觀頂三昧(七),畢法性三昧(八),畢幢相三昧(九),金剛三昧(十)。入法印三昧(十一),三昧王安立三昧(十二),放光三昧(十三),力...
修學念佛三昧的正見 第六章 念佛三昧的修證方法 持名念佛——最廣大普遍的念佛法門 念佛的第一個要素——信願 散心持名念佛 定心持名念佛 觀相念佛——觀察佛陀的圓滿相好 觀像念佛——觀察佛陀相好了了分明 生身觀——觀想佛陀的生活 觀察十方佛與三世諸佛 觀報身佛——觀察佛陀福德圓滿的報身莊嚴 念功德法身...
離字三昧.斷緣三昧.不壞三昧.無種相三昧.無處行三昧.離曚昧三昧.無去三昧.不變異三昧.度緣三昧.集諸功德三昧.住無心三昧.妙淨華三昧.覺意三昧.無量辯三昧.無等等三昧.度諸法三昧.分別諸法三昧.散疑三昧.無住處三昧.一莊嚴三昧.生行三昧.一行三昧.不一行三昧.妙行三昧.達一切有底散三昧.入名語三昧.離...
二、為此三種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禪定,或佛身現前,或法身實相。謂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謂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謂之‘發得’。觀無量壽經曰:‘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又曰:‘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經七曰:‘念佛三昧,則為總...
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詳。初出家剃染,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廢道釋二教時,被逼還俗。隋朝興起後,受敕為翻經學士,開皇四年(584)五月入大興善寺譯場,筆受那連提黎耶舍譯的《大方等大集日藏經》及《力莊嚴三昧經》。主要著作 開皇七年筆受闍那崛多譯的《佛本行集經》、《善思童子經》、《移識經...
隋開皇初佛教復興,他被召任翻經學士,在大興善寺國立譯場,參加譯事。自開皇四年到十七年(584~597),那連提耶舍譯《大方等日藏經》、《力莊嚴三昧經》,闍那崛多譯《佛本行集經》、《善思童子經》、《移識經》、《觀察諸法行經》、《商主天子問經》、《金光明經·囑累品》及《銀主陀羅尼品》等凡...
0647 15 力莊嚴三昧經 3卷 隋‧那連提耶舍譯 0648 15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1卷 唐‧玄奘譯 0649 15 觀察諸法行經 4卷 隋‧闍那崛多譯 0650 15 諸法無行經 2卷 姚秦‧鳩摩羅什譯 0651 15 佛說諸法本無經 3卷 隋‧闍那崛多譯 0652 15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 3卷 宋‧紹德等譯 0653 15...
、《力莊嚴三昧經》三卷、《大莊嚴法門經》二卷、《廷護長者經》二卷、《蓬花面經》二卷、《大雲輪請雨經》二卷、《牢固女經》一卷、《百佛名經》一卷(以上諸經,皆於隋開皇年間春長妄譯出)。那連耶舍在華數十年,逢亂世,歷三朝,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華。儘管如此,他仍為譯經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法經 南無稱揚諸佛功德經 南無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 南無菩薩藏經 南無力莊嚴三昧經 南無明度五十挍計經 南無須真天子經 南無菩薩瓔珞本業經 南無護國菩薩經 南無超日明三昧經 南無月上女經 南無中陰經 南無須彌藏經 南無佛華嚴入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南無首楞嚴 三昧經 南無大法鼓經 南無諸佛要集經...
據《大乘莊嚴經論》卷四述求品載,藏,是「攝」之義,即總攝一切所應知之意。若依覺音之說,則藏為「諳記」之義,即以諳誦之法而師徒口傳。另據《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經》卷中載,藏為「器」之義,即容受所應知之一切教法之意。大眾部與其它部派在三藏之外另加雜藏(本生因緣等),犢子部另加咒藏(...
即得無障礙智三昧。得大菩提心。莊嚴三昧。持此陀羅尼法。應如是。佛告天帝。我以此方便。一切眾生應墮地獄道。令得解脫。一切惡道。亦得清淨。復令持者。增益壽命。天帝。汝去將我此陀羅尼。授與善住天子。滿其七日。(汝)與善住俱來見我。爾時天帝於世尊所。受此陀羅尼法。奉持還於本天。授與善住...
此外,三世諸佛指過去莊嚴劫之千佛、現在賢劫之千佛以及未來星宿劫之千佛,合三劫為三千佛;其佛名出於三劫三千佛名經,佛名會即指據此經之說而行之法會。又,入佛道之因緣,稱為佛緣。[雜阿含經卷十二、卷二十、新華嚴經卷四十二、千佛因緣經、賢劫經卷八嘆古品、大般若經卷三六五巧便行品、首楞嚴三昧經卷...
0882 18 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 30卷 宋‧施護等譯 0883 18 佛說秘密三昧大教王經 4卷 宋‧施護等譯 0884 18 佛說秘密相經 3卷 宋‧施護等譯 0885 18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 7卷 宋‧施護譯 0886 18 佛說金剛場莊嚴般若波羅蜜多教中一分 1卷 宋‧施護譯 ...
⑼西天三藏 法賢 奉詔譯的《佛說瑜伽大教王經?卷五?護摩品第九》「尊那菩薩真言」出現因緣 準提菩薩的真言出現的因緣。在《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中記載。佛陀因愍念未來薄福惡業眾生的緣故。入準提三摩地。而說此過去七俱胝佛所說陀羅尼。根據《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記載。七十七俱胝諸佛如來。在...
[灌頂經卷十二藥師琉璃光經、淨度三昧經、佛祖統紀卷四十五、釋氏六帖卷十六](參閱‘閻羅十殿’6339)【中醫】十王, ⑴經外穴名。《肘後備急方》:“救卒死而張目反舌者,灸手足兩爪後十四壯……。”《針灸經外奇穴治療訣》列作經外穴。在手足十指背側,指甲根後正中赤白肉際處。左右計20穴。主治卒...
2.《首楞嚴三昧經》卷上載:首楞嚴三昧非初地乃至九地之菩薩所能得,唯有十地菩薩能得此三昧。所謂首楞嚴三昧,即修治心猶如虛空、觀察眾生之諸心、分別眾生諸根之利鈍、決定了知眾生之因果等共一百項。是故此三昧並非僅以一事、一緣或一義便可了知,因為一切禪定解脫三昧、神通如意無礙智慧,皆攝住首楞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