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沿革,格局,
簡介
劍川文廟地處雲南大理劍川縣金華鎮,這是茶馬古道上曾經的重鎮。劍川文廟始建於明洪武年間,道光二十三年擴建,由欞星門、大成殿、啟聖宮、景風閣、照壁等組合,在“文革”中遭到破壞,孔子雕像也被砸毀。 2005年全面完成了修復工程。
沿革
儒家文化象徵的雲南劍川文廟,始建於明洪武年間,道光二十三年擴建,由欞星門、大成殿、啟聖宮、景風閣、照壁等組合,成為紀念為人類文明作出傑出貢獻的東方文化儒家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但劍川文廟後不幸在“文革”中遭到破壞,孔子雕像也被砸毀。
為了紀念孔子,弘揚傳統文化,劍川縣成立了民辦公助形式的文廟修復籌備組,並經過近一年多的努力,全面完成了修復工程。
格局
劍川縣景風公園內的文廟已經於2005年全部修復並正式開放。修復的文廟以其特有的地域優勢和人文景觀吸引了許多中外遊客前來拜謁觀賞。
劍川文廟由欞星門、大成殿、啟聖宮、景風閣、照壁等組成,欞星門為牌樓式建築,大梁、樓面以及兩壁都繪有富含白族特色的圖畫。修復的文廟的祭祀孔子處、丹墀旁的石龍圖案等,生動感人;石雕神座、木雕神龕、供桌、香案、祀禮等,繼承著早期法式物特徵。在文廟修復過程中,嚴格實行“四保存”即對原材料、原結構、原工藝、原型制盡力保存,有效保護了額枋彩繪、天花彩繪、木雕構件彩繪,同時運用先進技術,保持透氣的前提下增加抗滲性能。文廟大成殿內落成的孔子銅像由我國著名雕塑家、湖南雕塑院院長朱惟精設計,江西青銅金屬工藝有限公司製造,高3米。其左右分別有每尊2米高的仿青銅玻璃鋼塑的四配十二哲,四配即顏子、子思、曾子、孟子;十二哲即閔子騫、仲弓、子貢、子路、子夏、有若、冉伯牛、宰我、冉有、子游、子張、朱熹。大成殿的“萬世師表”匾兩邊,還懸掛著乾隆親手寫的對聯:“氣備四時與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十分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