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鴻盛餃麵館
- 創建時間:清朝末年
- 主打食物:餃麵點心為主
- 地點:廬州城
定義,曾經輝煌,特色餐飲,現狀,
定義
劉鴻盛餃麵館是清朝末年在廬州城創辦的一家以經營餃麵點心為主的麵館,至今已有140年歷史
曾經輝煌
老店有十幾個牌匾
坐在店中,抬頭,便可看見兩塊牌匾,一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頒的“中華老字號”,歲月的侵蝕使字跡變得十分斑駁。另一塊是合肥餐飲協會頒發的“冬菇雞餃榮獲合肥五大傳統名小吃”。據介紹,各式牌匾,這個小吃店有十幾個。
其實冬菇雞餃也面臨著同樣的尷尬。7元一碗不算便宜,但是成本高,真正能賺的很有限。王小明告訴記者,周圍的小吃攤對“劉鴻盛”的影響很大。
人盡皆知
提到“冬菇雞餃”很快便想到了劉鴻盛餃麵館。住在城隍廟附近的李奶奶依稀記得,“清湯上撒的蔥末,泛著油花,湯里有雞絲和香菇,一碗12個餃子,除了鹽不放其它佐料,味道很正。”1997年在淮河路改造後,劉鴻盛餃麵館遷進中菜市內,隨後又遷至步行街李府對面的小巷子裡。但是,這塊帶著歷史痕跡的“老字號”牌匾,在去年悄悄地淡出視線。
特色餐飲
冬菇雞餃讓人流連忘返
“當年淮河路上的劉鴻盛餃麵店,那可是家喻戶曉。”吳昌青老人笑著說,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冬菇雞餃和雞絲麵。“那冬菇雞餃,清清的湯上飄著淡黃的小油花;湯里有雞絲、香菇片,然後就是12個餃子,鮮美極了。”聽著吳老的敘述,記者真想親自嘗嘗這一絕佳美味。
冬菇雞餃的傳說
“提及冬菇雞餃,在合肥民間還流傳著一段創業佳話。”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冬菇雞餃是由清代末年廬州城內一位名叫宋德禮的年輕人創立的。這位宋德禮別號宋三,當年他每天晚上都會挑著餃子到東大街一帶銷售。“宋三非常注重選料,講究質量,專用本地產3斤重以上的隔年母雞與冬菇一起製作餃子。”據了解,冬菇雞餃因其餃皮薄如紙,餡嫩湯鮮,深受合肥人的喜愛。1927年,宋三的徒弟劉青山接手經營,後打出了“劉鴻盛”的招牌,此後幾十年里,劉鴻盛餃麵館長盛不衰,成為合肥人有口皆碑的餐飲老字號。
現狀
可現在,已很少有人見過“劉鴻盛餃麵店”的蹤跡了。通過吳昌青老人提供的線索,記者了解到,原劉鴻盛餃麵店在1997年淮河路拆遷後搬到了中菜市內。記者沿著中菜市一路找尋,向周圍的一些商戶打聽劉鴻盛的情況。結果,令記者失望的是,40分鐘下來,所詢問的十多戶商家居然無一人知道劉鴻盛餃麵店,甚至有四五家商戶表示從未聽說過。
近百平方米的餐廳里只坐著寥寥幾桌客人,這樣的經營狀況顯然和它所擁有的盛名難以匹配。據了解,店裡除了經營冬菇雞餃、大包餃等小吃之外,也開始對外出售中餐、晚餐,但生意不盡如人意。為何一個特色鮮明的小吃店,竟流落成為一個四不像的大排檔。該店負責人王小明說:“過去我們店在淮河路上,家喻戶曉,生意非常好。自從1997年淮河路改造搬到這裡之後,位置相對閉塞難找,加上周圍菜市,外圍環境太差,導致我們的生意難有起色。”
在合肥傳統小吃麵臨失傳的情況下,餐飲人胡明朗為搶救恢復老字號劉鴻盛、傳承發揚和保護合肥名小吃,他將百年老字號劉鴻盛重新開張,並逐一恢復冬菇雞餃、雞油蒸餃、虎皮釀鳳爪等招牌小吃,他擬將合肥的老味道進行傳承與開發,使得合肥獨有的味覺記憶代代相傳。
為了更好地重現傳統的滋味,維繫那段特有的感情,胡明朗與師父中國烹飪大師合肥麵點宗師鮑慶福、師兄葛克銘及何輔善對劉鴻盛的歷史進行了蒐集與整理,在原有的劉鴻盛及合肥傳統小吃基礎上研發了眾多產品。又請來合肥劉鴻盛原老師傅和眾多合肥飲食服務公司幾位名師、大師,力求將正宗和地道的食材,通過最純正的手法還原出來。除此之外,劉鴻盛現已形成了從採購—生產—存儲—運輸—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目的是保障食品安全,讓消費者吃上放心的產品。這不光是食客對食物的追求,也是百年老店對自己的要求。
劉鴻盛選擇尊重傳統,傳統的冬菇雞餃、菜品方面,沿襲劉鴻盛的傳統風格,並結合時令季節性特點,製作民俗產品,如青團、粽子、臘八粥等。堅持手工製作的劉鴻盛,讓年輕人看到、了解到雞餃從原料採集到成品上桌的每一個步驟。在延續傳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還儘量迎合年輕一代的口味和消費心理,做出一系列新舉措,創新開發了一些劉鴻盛的傳統特色糕團、純綠色食品等受年輕人喜愛的特色食品。同時加大了對“劉鴻盛”品牌的宣傳,希望通過宣傳讓老一輩人知道劉鴻盛還在經營,並以此為突破口,以老帶少,讓年輕一代的味蕾認識並記錄下這種味道,讓他們認可這種屬於合肥、家鄉的滋味,保存在心裡,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