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述元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省平遠縣
- 出生日期:1714
- 號:鐵峰
生平,詩篇,
生平
劉述元幼時生性活潑、思維敏捷。8歲起在家鄉讀私塾,11歲圈點經書,13歲初應童子試。後他拿著答捲去拜謁考官劉公。劉公對其答卷非常滿意,特賜茶與果給他。但舊時考取秀才,必須經過縣試、州試、院試,三試皆優,方能取為秀才。述元16歲時赴潮州複試,兩次失敗,其祖父欲大加鞭撻。從此,劉述元拜其叔父為師,廣搜典籍,發奮攻讀,至20歲時才考取秀才。
此時,述元之父雲鵬對其兄弟的學業要求更加嚴格,專門聘請江西南昌名師陳武興為師輔導其兄弟讀書。述元與兄箕元、弟策元相互研討,博覽群書,學業有了更大的長進。乾隆乙卯年(1753)3月末,慈母病逝,翌年8月,其父又相繼去世,帶來家庭經濟異常拮据。然而,在叔父的支持和鼓勵下,述元堅定志向,在三年守墓中手執父親遺篇,繼續攻讀典籍。守孝畢,時值乾隆庚申之年(1740),述元參加歲試,拔得頭籌,得到縣學教官熊心垣和巡撫策公的賞識和稱頌。
劉述元在通江任上,白天深入民間體察民情風俗,看到通江百姓民俗儉樸而性格彪悍,士子勤奮攻讀而具有俠義。該縣山多地少,刀耕火種,生活極其艱苦而感到心中十分不安。於是,盡力幫助百姓排擾解難。夜晚則認真查閱案卷,處理政務。他常懷“粒飯皆民膏,點珠皆民血”之心,為官清正廉明,辦案細心認真,恐出差錯,以傷百姓之命。他自奉節儉,捐俸修建楊伯河橋,深得百姓擁戴。他還耗盡心血,編修《通江縣誌》並為此作序。
三年後,劉述元一方面因妻兒子女遠隔萬里之遙,另一方面又考慮到宦海無涯,風波險惡,便決定回歸故里,以耕作謀實為生。當他離開通江之時,百姓齊集道路兩旁熱情送行,有的為述元感泣,戀戀不捨。通江百姓為寄託對述元懷念之情,在通江學宮立去思碑,以彰宦績。
劉述元回到家鄉,已無官職,只好受聘當私塾老師和勤於寫作,以發揮才能。10餘年過去,生活越來越艱難,但覺得自己仍有餘力,不願就此罷休,便托在平遠縣衙任職的熊一橫、熊一貫兄弟,請求知縣給予填補學宮缺一職員的名額。述元在與熊姓兩兄弟約定時間聽候回復而末見二人,覺得前程無望,深夜作《放懷詞》一篇,以抒心中鬱悶。詩畢,心病突發而離開人世,時年 50有餘。
詩篇
劉述元文才淵博,為縣人留下許多傑出的詩篇,其中有《六有堂稿》、《鐵峰吟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