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端生(1905~1932.3.7)廣東省大埔人。
1921年劉端生在北河公學畢業,考入廈門市集美學校師範部。他受到蘇聯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薰陶,並通過閱讀《嚮導》、《新青年》等進步刊物而接受了社會主義新思想。1924年,他與校友羅明、羅揚才等成立了福建省青年促進社,領導廈門地區青年學生運動,傳播《嚮導》、《新青年》等書刊,並編髮《星火周刊》,在教師學生中進行革命思想啟蒙工作。
民國14年(1925)參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6年任中共廈門市委書記,中共閩南臨時特委常委兼共青團特委書記。民國18年後,歷任中共閩西特委委員,中共(長)汀、連(城)縣委書記,閩西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紅軍新編十二軍代理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閩西蘇區創建和第一至三次反“圍剿”鬥爭。民國21年2月9日犧牲,年僅27歲。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1921年考入廈門集美學校師範部,1925年6月在集美加入共青團,翌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任中共閩南特委委員兼組織部長,同年5月,任中共廈門市委書記。1928年當選為省委委員。1930年,為紀念北京“3.18"慘案,中共廈門市委組織2000多名民眾在公園舉行反帝集會,由他任大會指揮,集會遭國民黨當局鎮壓被捕,後經省委組織破獄營救,調任中共閩西特委委員、中共汀連縣委書記。1932年在“肅社黨”事件中被錯殺,解放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人物事跡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劉端生髮動廈門大學集美中學等校學生組織了“學生聯合會”、“外交後援會”,出版了《聲援》、《青年思潮》刊物,發表通電,組織示威遊行和罷工、罷課、罷市、抵制英貨和日貨,以抗議帝國主義暴行,配合上海及全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是年6月,他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6年2月,劉端生由中共廣東區委特派員羅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3月,廈門市反帝大同盟在中山公園舉行2000餘人的民眾大會,紀念北京三一八慘案中的英烈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在廈門欺壓中國人民的暴行。反動當局不僅不支持愛國行動,反而為虎作倀,出動海軍部隊包圍會場,逮捕了劉端生和學生代表五人,關押進廈門市監獄中。劉端生的胞弟在家鄉聞訊後,籌集了大洋600元,特來廈門贖他,未能成功,劉端生勸慰其弟弟說:“不要悲愁,要堅持革命…”。劉端生把敵人的牢獄變成磨鍊意志的場所,在難友中秘密組織讀書會,輔導難友學習革命理論。鼓勵難友們堅強不屈,和敵人鬥爭到底。5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組織了破獄鬥爭,成功地把劉端生等一批共產黨員和革命者搶救出獄。
劉端生出獄後任中共閩西特委委員,後任中共汀連縣委書記。從1930年冬至1931年,蔣介石調集了強大的兵力,連續向中央蘇區紅軍進行了三次“圍剿”。劉端生為了配合紅軍粉碎敵人的“圍剿”,領導長汀、連城邊縣蘇區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鞏固革命根據地,擁軍優屬。劉端生和縣委的工作,有力地支援了紅軍反“圍剿”的鬥爭,他也在鬥爭中不斷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