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揚才

羅揚才

羅揚才(1905-1927)男,漢族人,曾任中共閩南特委委員兼中共廈門市委組織部長、廈門農民協會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揚才
  • 性別:男
  • 民族:漢族
  • 生卒時間:1905-1927
  • 出生地:廣東省大埔縣楓朗鄉坎下村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後世紀念,

人物簡介

羅揚才(1904 —1927),別號席歐,廣東大埔縣楓朗鎮坎下村人。幼時上日新國小。父羅伯均去世後,過嗣漳州小商羅杏舉叔父為子,就讀漳州第二師範。民國10年(1921)春轉入廈門集美學校師範部。民國12年任學生自治會幹事,與同鄉學友劉端生、羅明等組織《福建青年協進社》,出版《星火周刊》。次年夏,參與抗議校方壓制學生“反對帝國主義在廈門壓迫和凌辱中國人民的罪行及反對軍閥槍殺學生”的鬥爭,舉行罷課。民國14年春,升入廈門大學文法科,一邊求學,一邊從事革命活動。6月加入共青團。“五卅”運動中,他參與成立“大中學生外交後援會”、“學生聯合會”,出版《聲援》、《青年思潮》刊物,發表通電、遊行、罷課,組織援滬學生軍,發動民眾捐款、工人罷工、抵制外國貨,支援上海等地工人反帝反軍閥的鬥爭。是年11月,出席廣州學代會時,經羅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5年春,創建中共廈門大學支部,為首任書記。後任中共和共青團廈門總幹事會書記、學部委員,成為學生運動首領。他多次邀請魯迅到集美學校作政論講演,鼓動學生投身革命,領導了“挽留魯迅運動”,聲震省內外。他還兼任廈門農民協會會長,選送學員到廣州農講所學習。他任國民黨福建省黨部常委、工人部長時,領導左派和各界民眾支援北伐軍入閩。民國15年12月,廈門人民揭發了天主教“仁慈堂”殘害中國兒童13人的罪行,他組織“反基督教大同盟”,發動上千民眾抓住披著“牧師”外衣的帝國主義分子遊街示眾;出版專刊,在《江聲報》發表文章,揭露基督教充當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先鋒隊的種種罪行。
民國15年(1926)12月廈門市總工會成立,他出任委員長,建立廈門工友聯歡會、工人俱樂部、平民夜校、婦女解放協會,以及90餘箇中共支部、近30個行業基層工會,指揮了工人罷工鬥爭,並聲援武漢工人的反帝運動,支持國共聯合的北伐革命鬥爭,使工人增加了工資,取得政治、經濟鬥爭的勝利。民國16年1月任中共閩南特委委員、廈門市委組織部長,參與領導閩南學生、工人、農民的革命鬥爭。同年4月9日晚,因叛徒出賣,不幸在總工會被捕。4月10日他被國民黨政府從海軍司令部密解福州警察局,於5月23日被殺害。民國19年4月9日,廈門市各界民眾代表數百人,舉行“羅揚才紀念會”,沉痛悼念羅揚才烈士。1986年,在廈門大學校園內特建一座羅揚才烈士塑像,以寄託後人的懷念。

人物生平

出生於廣東省大埔縣朗鄉坎下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1年3月到集美學校師範部學習,1924年畢業後考入廈門大學預科班,1925年12月升入教育系,並參加學生會的領導工作。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為了支援“五卅”工人鬥爭,他參與組織學生集會示威遊行和罷課,深入工廠發動工人。在他的領導下,廈門郵電工人、海員、駁船“苦力”(碼頭工人),以至所有日、英商店、寓宅的職員、洋務華員等,從6月下旬起一律舉行罷工,捐款支援上海工人,堅持抵制英、日貨。這是羅揚才發動工人的開始,也是大革命時期廈門工人運動的先聲。同年11月,羅揚才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2月,廈門大學成立福建第一個黨支部,羅揚才擔任黨支部書記,同時致力於工人運動。同年7月,國民革命軍從廣東出師北伐,羅揚才為了迎接北伐軍入閩,在廈門工人中積極展開活動。10月北伐軍入閩西挺進閩南,勝利訊息傳來,廈門工人極為振奮。在羅揚才領導下,從影響最大的電廠工人罷工開始,拉開了轟轟烈烈的“罷山罷海”鬥爭。在“罷山罷海”的高潮中,廈門總工會於1月24日成立,羅揚才任委員長。在總工會的領導下,廈門工人運動由經濟鬥爭轉為政治鬥爭,鬥爭矛頭從本國資本家轉向外國資本家和帝國主義勢力。隨著“罷山罷海”鬥爭的勝利,總工會威信日益提高,共產黨的主張日益深入工人民眾之中。1927年1月4日,廈門工會會員由5000多人增至2萬多人,基層工會由十五、六個增加到三十多個,成為廈門革命時期的中堅力量。1926年9月,魯迅先生到廈門大學任教,羅揚才除聽魯迅的課外,還不時登門拜訪,與魯迅建立較為密切的聯繫。1927年4月9日,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革命事變,派兵包圍了廈門總工會,將羅揚才等3人“請走”。當天下午,以碼頭工人為首的各工會代表300多人遊行請願,並冒著大雨在“海軍司令部”門前示威。接著,廈門黨組織又進行了多次營救活動,但都未成功。5月23日,羅揚才高唱《國際歌》走上刑場,從容就義,時年22歲。

後世紀念

廈門大學校園內建有羅揚才的紀念雕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